地震雲(Earthquake Cloud)是非氣象學體分類的一種預示地震的雲體。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表明地震能由雲體變化而預測,也沒有嚴肅的對「地震雲」的分類和界定,故多為民間流傳的假說或謠言。

美國德州北部的所謂「地震雲」,形狀似漏斗雲

「地震雲」的形成

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地震雲」形成理論,只有一些假說。

熱量學

地震即將發生時,因地熱聚集於地震帶,或因地震帶岩石受強烈引力作用發生激烈摩擦而產生大量熱量向上衝擊,這些熱量從地表面逸出,使空氣增溫產生上升氣流,這氣流於高空形成「地震雲」,雲的尾端指向地震發生處。

電磁學

地震前岩石在地應力作用下出現「壓磁效應」,從而引起地磁場局部變化;地應力使岩石被壓縮或拉伸,引起電阻率變化,使電磁場有相應的局部變化。由於電磁波影響到高空電離層而出現了電離層電漿濃度銳減的情況,從而使水汽和塵埃非自由的有序排列行成了「地震雲」。

氧氣順磁性

空氣中的氧氣經過地流磁場變化時,在某個時空會被吸引過去,風潮聚會依據磁場量的大小產生霧氣如同線條或帶狀的雲象(地震大小)。並依電磁向量作用力經驗研判地震方向與作用力距離與時間。

從地面上看到的「地震雲」

外觀

並無確定的形狀,但多數為劃過長空的一絲輕雲,大量小捲雲則佔小數。 「地震雲」大致分為四種:

  • 橫條狀的雲,一般都是單條出現。這種雲很像飛機飛過之後留下的痕跡,所以又有人叫做飛機雲。
  • 成波浪狀或者放射狀的雲。
  • 垂直的像龍捲風一樣,或者像無風時垂直向上的煙柱一樣的雲。
  • 固體形狀的大塊的或者團狀的雲。

從衛星雲圖上看到的「地震雲」

衛星雲圖出現之後,一些愛好者開始將尋找「地震雲」的目光拓展至衛星雲圖。中國「地震雲」愛好者壽仲浩等發現了在地震前短期臨震期時,在衛星雲圖上,未來震中附近會出現異常的特徵[1]

總結出的「特點」

  1. 「地震雲」的形態大小越大,所預示的地震震級越大[1]

種類

形狀多種多樣:

  • 長條云:形狀是一根長條形的雲[2]
  • 尾巴云:雲的形狀象尾巴[1]
  • 渦旋云:雲的形狀象漩渦[1]
  • 豆狀云:雲的形狀象豆[1]
  • 蜂窩云:雲的形狀象蜂窩[1]
  • 串珠云:雲的形狀象串珠[1]
  • 環形云:雲的形狀象環形[1]
  • geothermal eruptions:異常的無雲區[2]

爭議

西元前四紀,亞里士多德認為地震的成因和有直接的關聯,地震前會觀測到氣象異常的說法因此而生。[3]然而,目前地球科學界普遍認為地震是由地殼破裂所造成,「地震雲」的說法未獲得大部份人所接納。美國地質調查局更直接表明地質現象雖能影響天氣,但卻必須歷時百萬年,且是在地震發生後,而非發生前,認為這種形狀的雲的出現與地震沒有特殊聯繫。[3]因為地震在地球上發生的頻率是很高的,只是許多震級很低因而無法感受,所以任何時間都可能會有地震發生,因而不存在某些特殊現象為地震前兆。

對於衛星雲圖上的「地震雲」,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認為:「地震是固態地理的現象,現在沒有充分的事實證明地震與天氣二者間有內在關聯性。到目前為止,除了事後分析之外,還沒有真正的證據證明可以通過衛星雲圖來預測地震的發生。」[4]

參見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英文)Shou, Zhonghao. Earthquake Clouds, a reliable precursor. (PDF). Science & Utopya. 1999, (64): 53~5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8). 
  2. ^ 2.0 2.1 (英文)Shou, Zhonghao; Harrington, Darrell. Bam Earthquake Prediction & Space Technology (PDF). Seminars of the United Nations Programme on Space Applications. 2005, (16): 39~6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0-05-08). 
  3. ^ 3.0 3.1 USGS Is there earthquake weather?. [2009-06-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6-20). 
  4. ^ (中文)林, 文龍. 197部级领导通州义务植树,半天栽下2800棵树;全民义务植树活动30年种下588亿株. 新京報社 (新京報). 2011-03-27 [2011-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01). 

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