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爾丁德語Erding)是德國巴伐利亞州的一個古老的公爵城市,位於慕尼黑東北36千米,蘭茨胡特西南36千米處。它是上巴伐利亞行政區埃爾丁縣的縣府。

埃爾丁
埃爾丁 徽章
徽章
埃爾丁的位置
地圖
坐標:48°18′00″N 11°54′30″E / 48.3001°N 11.9082°E / 48.3001; 11.9082
國家 德國
聯邦 巴伐利亞
面積
 • 總計54.64 平方公里(21.10 平方英里)
海拔463 公尺(1,519 英尺)
時區CETUTC+01:00
 • 夏時制CESTUTC+02:00
郵政編碼85435
電話區號08122
政府地址Landshuter Straße 1
網站www.erding.de

華語譯名

由於兩岸翻譯的不同,台灣稱為「艾丁」;中國大陸稱為「埃爾丁」。

地理

埃爾丁位於慕尼黑市中心東北約40千米處。慕尼黑的國際機場位於埃爾丁沼澤,位於慕尼黑北東東方向約39千米處,埃爾丁市北西北方向約14千米處。埃爾丁有約3.3萬居民,分三個市區:埃爾丁、老埃爾丁和朗恩蓋斯林(Langengeisling)。老埃爾丁和朗恩蓋斯林原來是獨立的城市,而且擁有比埃爾丁還要古老的歷史。伊薩爾河的一條小支流散姆普特河Sempt)流經埃爾丁。[1]

歷史

742年阿基羅爾芬根家族中的一名貴族將今天埃爾丁的一個區阿爾特哈姆(Altham)送給本訥迪克特伯伊昂修道院,這是今天埃爾丁市內首次一個地方在一份文獻中被提到。788年埃爾丁這個地名也在一份文獻中被提到,當時它被稱為Ardeoingas)。891年東法蘭克國王阿努爾夫將當地的國王莊園送給薩爾茨堡大教堂。1228年巴伐利亞公爵路易一世授予埃爾丁城市權利。維特爾斯巴赫王朝首次分遺產時埃爾丁被分給下巴伐利亞。直到19世紀初埃爾丁屬於下巴伐利亞。從1300年開始城市今天的標誌埃爾丁塔開始建造。

1503年在巴伐利亞王位繼承戰爭中埃爾丁被巴伐利亞公爵阿爾布雷希特四世占領。1506年戰爭結束後上巴伐利亞與下巴伐利亞重新統一。在此期間被送給薩爾茨堡大教堂的莊園又被買回,被賣給約翰·雅各布·福格

三十年戰爭中埃爾丁於1632年和1634年兩次被瑞典軍隊占領、搶劫和燒毀。1634年市內因此爆發饑荒和鼠疫。1648年瑞典將軍卡爾·古斯塔夫·弗蘭格爾將埃爾丁設立為其總部,市內大多數居民逃到了未被瑞典人占領的地區。後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軍隊在奧克塔維奧·皮科洛米尼的指揮下分兩路逼近埃爾丁時城市又被焚毀。為了資助城市的重建市內特地設立了一個啤酒稅。

法國大革命戰爭中,尤其是在1800年霍恩林登戰役中,軍隊入駐埃爾丁。1945年5月1日埃爾丁未經過戰鬥向美軍投降。

1978年5月1日埃爾丁、老埃爾丁和朗恩蓋斯林合併組成今天的埃爾丁。

居民

市民女子的平均年齡為41.6歲,男子的平均年齡為39.3歲。女子占居民總數的50.7%,男子占49.3%。14.2%的市民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其中男子占40.3%,女子占59.7%)。20.3%的市民是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外國人占11.4%,他們來自105個不同的國家。外國人的平均年齡為35.4歲,其中女子占48.9%,男子占51.1%。45.7%的成年人結婚,41.8%單身,6.7%離婚,5.7%是寡夫或寡婦。

宗教

52.7%的居民信奉天主教,13.4%的居民信奉信義宗,1.0%的居民信奉其它基督宗教。32.9%的居民不信奉任何宗教。市內有一座伊斯蘭中心。

市徽和市旗

市徽是銀色的底面商藍色斜放着的一個鋤。

從13世紀末留下的和1303年的印記可以看出埃爾丁最早的市徽就已經有一個斜着的鋤頭了。從1634年開始印章下面還有一個銘文註明埃爾丁的城市地位,但是實際上埃爾丁從14世紀下半葉開始就已經擁有一座完整的城牆和城牆修補義務了。從1523年開始遺留下來的許多市徽的圖案上可以看出當時市徽就已經使用今天的顏色了。但是當時鋤頭是垂直的。

1978年8月4日埃爾丁與老埃爾丁、朗恩蓋斯林合併後決定延用這個市徽。

埃爾丁的市旗是白藍白色的。

軍事

1935年在埃爾丁東北開設了一個空軍基地。

政治

市長

從1990年開始卡爾-漢茨·保爾范德任市長。

姐妹城市

經濟和基礎結構

交通

慕尼黑附近良好的交通網使得埃爾丁交通便利。9號聯邦高速公路(慕尼黑通往紐倫堡)、92號聯邦高速公路(慕尼黑通往戴根多夫)和8號聯邦高速公路(慕尼黑通往斯圖加特)聯接埃爾丁。此外11號、15號和388號聯邦公路通過埃爾丁。通過捷運S2從埃爾丁到慕尼黑東36.5千米僅需約40分鐘,到慕尼黑中心火車站45.5千米約50分鐘。慕尼黑國際機場就在埃爾丁旁邊。此外埃爾丁市內還有一套自己的公共汽車線路網,其中心車站就在捷運車站。從這裡有公共汽車通往附近的鎮以及通往慕尼黑機場。此外從這裡有傳呼汽車通往附近比較小的村落。

媒體

埃爾丁有兩份當地的日報,數份登廣告和啟示的周報、一份季刊。此外市內有一個當地的電台。

企業

在埃爾丁的企業包括啤酒和飲料工業、軟件工業、運輸企業等。

機構

埃爾丁的東北有一個空軍基地,這裡駐紮有空軍第1維修團和第5反空導彈縱隊。此外空軍第14和15維修組的部分也位於埃爾丁。

教育設施

普通教育

埃爾丁有多座小學、國民中學、兩座文理中學、兩座實科中學、一座特殊教育中心、一座由天主教教會辦的私立殘疾人學校和一座護士學校。從2004年10月1日開始還開設了一座私立應用管理高專。

幼兒園

市內有15座幼兒園。

法院

埃爾丁有一座裁判司署。

體育俱樂部

埃爾丁有15個註冊的體育俱樂部。

文化和名勝

劇院

1984年埃爾丁市大廳開放,這是一個現代化的多用途大廳。這裡市場有歌劇、輕歌劇和古典音樂音樂會舉行,這裡也有幽默諷刺小品劇上演。

2005年埃爾丁市立話劇院重新開放,它現在位於過去的一個電影院中。重點是當地作品。

老埃爾丁大眾劇團是1920年成立的,演出巴伐利亞劇作。從1978年開始他們每五年舉辦一次「瑞典劇」,將整個內城變為一個露天劇場。其歷史背景為1632年瑞典軍隊占領和搶劫埃爾丁。

捷運車站附近有一個大型電影院,其建築內還有一個超市、一個健身房和其它商店。

音樂

埃爾丁經典愛樂樂團和埃爾丁室內樂樂團在市大廳上演。

此外埃爾丁縣音樂學校提供許多活動。

每年在聖約翰教堂舉辦埃爾丁風琴周,以及在縣音樂學校舉辦埃爾丁爵士樂日。

市內還有一個銅管樂團。

博物館

埃爾丁家鄉博物館展出城市歷史。

埃爾丁縣露天博物館展示當地過去的農村生活。

休閒設施

埃爾丁有許多體育設施,其中包括兩個小的體育場、一個游泳池、一個溜冰館等。市內還有一個溫泉、一個近郊休閒區以及眾多迪斯科、酒吧、咖啡館等。

定期活動

市內每年組織三項運動以及長跑。

飲食

埃爾丁白啤是巴伐利亞最著名和最成功的特產之一。

外部連結

參考資料

  1. ^ Google-M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