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窟 (基隆市)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大水窟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大水窟莊」,隸屬於基隆堡。該莊北與田藔港莊為鄰,東與深澳坑莊、四腳亭莊為鄰,南邊為大坑埔莊、碇內莊,西邊為石硬港莊[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莊隸屬於基隆廳,編入第一區。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7月,第一區、第二區合併為「基隆區」。1920年(大正九年),該莊改制為「大水窟」大字,隸屬於臺北州基隆郡基隆街[2]。1924年10月,基隆街升格為州轄基隆市。1931年基隆市實施「町名改正」,本地區仍維持大字。
戰後基隆市改制為省轄市,本地區編入第二區,大字改制為里。1946年,第二區改稱信義區,本地區仍屬之。
文化資產
- 靈泉禪寺:佛殿、靈泉三塔、開山堂(歷史建築)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