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洋主義

關於北美-歐洲合作的政治意識形態

大西洋主義(英語:Atlanticism)是一種西歐北美國家(特別是美國)在政治經濟軍事防衛等議題上互相合作的國際關係哲學。其以維護相關國家安全為宗旨,並宣稱保衛「民主、個人自由與法治」的價值。[1][2]但與大西洋主義者宣稱保衛的價值觀不符,冷戰期間的右翼威權主義者(如安東尼奧·德·奧利維拉·薩拉查),以及現代部分威權主義領導人(如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維克多·奧班伊利哈姆·阿利耶夫)也持大西洋主義立場[3]。其名稱是來自於將西歐與北美相隔開來的大西洋。與大西洋主義立場相對的是歐洲中心主義,即以歐盟為中心。

美國政府在冷戰期間使用的海報,旨在團結歐洲北美

大西洋主義在21世紀主要受到美國中左翼和部分歐洲右翼的推動。[4]

歷史

北大西洋理事會是大西洋兩岸最早提供討論及決策的政府層級論壇。知名的大西洋主義者有前英國首相貝理雅、前英國首相白高敦、前英國首相卡梅倫茲比格涅夫·布熱津斯基哈維爾·索拉納、前德國聯邦總理赫爾穆特·科爾、前義大利總理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和前加拿大總理布萊恩·馬爾羅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個大西洋主義組織,而F-35閃電II攻擊戰鬥機則是個大西洋主義計畫。

大西洋主義在21世紀經歷了恐怖主義伊拉克戰爭後,有了明顯的改變。有些人開始質疑大西洋主義本身的想法,也有人認為,要維持各國安全,必須與北大西洋以外的國家結盟。在九一一事件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第一次引用了《北大西洋公約》第五條[5] ,條文中聲明,任何對其成員國的攻擊,將被視為對北約全體的攻擊。由北約多國組成的空中預警管制系統(AWACS),其飛機在美國領空巡邏[6][7] ,而歐洲國家則部署人員和設備。[8]

2006年,北大西洋理事會宣佈北約的首要優先任務是促進阿富汗的和平與穩定。[2] 2006年底,北約在阿富汗共投入32,000名兵力。(包括11,000名受其指揮的美軍)[9]

然而,伊拉克戰爭造成某些西歐國家與美國和東歐國家(如波蘭)之間的嫌隙。波蘭等東歐國家基於反俄情緒,一直無條件支持親美的外交政策。西班牙義大利等支持伊拉克戰爭的歐洲國家,其支持伊戰的執政黨在之後的大選中落敗。英國首相布萊爾雖然與美國總統小布希採取相同立場,支持並參與伊拉克戰爭,不過他們皆獲得連任。羅馬尼亞波蘭兩國牽扯入美國中情局的秘密監獄,雖然兩國都否認境內有黑牢(Black site)的存在,但大西洋主義依然受到影響。[10][11]雖然加拿大法國德國三國國內依然反對伊拉克戰爭,但之後加拿大和法國都選出了傾向大西洋主義的領導人(史蒂芬·哈珀尼古拉·薩科齊[12]並在2011年利比亞內戰期間積極參與北約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而德國自1998年起的歷任總理(施羅德梅克爾蕭茲)則實行以歐洲中心主義為基礎的多邊外交政策並延續至今,且德國僅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以及2001阿富汗戰爭中支持美國和北約。而在北約內部,因塔利班問題而造成美國與法國等部分歐盟國家對立,不過雙方關係已逐漸改善,特別是在俄羅斯喬治亞2008年南奧塞提亞戰爭爆發之後。[13]

英國脫離歐盟期間,部分脫歐派便主張重塑1980年代的大西洋主義,聲稱英國脫歐後,與對岸的美加兩國加強貿易可抵消脫歐所帶來的影響。

參見

注釋

  1. ^ Atlanticism. 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Fourth Edition. 2000. [2008-11-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01). 
  2. ^ 2.0 2.1 北大西洋理事會 "Riga Summit Declara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06-11-29. Retrieved on 2007-10-13
  3. ^ Karaveli, Halil. In Turkey, Atlanticism Does Not Mean Liberalism. Foreign Policy. 2024-03-14 [2024-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3). 
  4. ^ Asmus, Ronald; Phillip Everts; Pierangelo Isernia. Across the Atlantic and Political Aisle: The Double Divide in U.S. - European Relations (PDF). German Marshall Fund. 2004 [17 July 20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7-03). 
  5. ^ 北大西洋理事會 "Statement by the North Atlantic Council,"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01-10-12. Retrieved on 2007-10-13
  6. ^ NATO. "NATO Airborne Early Warning Aircraft Begin Deploying to the United Stat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01-10-09. Retrieved on 2007-10-13
  7. ^ Schmitt, Eric. "NATO Planes to End Patrol of U.S. Skie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紐約時報》, 2002-05-02. Retrieved on 2007-10-13.
  8. ^ NATO, "Statement to the Press, by NATO Secretary General, Lord Roberts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001-10-04. Retrieved on 2007-10-13
  9. ^ Shanker, Thom. "Leaving NATO, U.S. General Still Seeks Troops for Afghanista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紐約時報》, 2006-12-21. Retrieved on 2007-10-13.
  10. ^ Grey, Stephen, and Doreen Carvajal. "Secret Prisons in 2 Countries Held Qaeda Suspects, Report Say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紐約時報》, . Retrieved on 2007-10-14.
  11. ^ "We were there for Americ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Economist, 2007-03-01. Retrieved on 2007-10-14.
  12. ^ "The Gaullist revolutionar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經濟學人》, 2007-05-10. Retrieved on 2007-10-14.
  13. ^ "NAT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經濟學人》, 2007-07-05. Retrieved on 2007-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