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托·特奧多爾·馮·曼陀菲爾

奧托·特奧多爾·馮·曼陀菲爾(德語:Otto Theodor von Manteuffel ,1805年2月3日—1882年11月26日)[1] 是一位保守派的普魯士政治家,活躍於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時期。

奧托·特奧多爾·馮·曼陀菲爾
Otto Theodor von Manteuffel
普魯士內政部長
任期
1850年12月9日—1858年11月6日
君主腓特烈·威廉四世
前任弗里德里希·威廉,勃蘭登堡伯爵
繼任卡爾·安東
普魯士外交部長
任期
1850年11月2日—1858年11月6日
君主腓特烈·威廉四世
前任約瑟夫·馮·拉多維茲
繼任亞歷山大·馮·施萊尼茨
個人資料
出生(1805-02-03)1805年2月3日
 普魯士王國勃蘭登堡省呂本
逝世1882年11月26日(1882歲—11—26)(77歲)
 德意志帝國勃蘭登堡省克羅森

個人簡介

出生於普魯士勃蘭登堡呂本容克貴族世家曼陀菲爾家族,曼陀菲爾從1819年起就讀於普法塔州立學校英語Landesschule Pforta。1824–1827年,他在哈雷大學學習法學官房學,在那裡他加入了薩克森哈雷學生聯合會, 一個隸屬Kösener Senioren-Convents-Verband英語Kösener Senioren-Convents-Verband(科森老人修道院協會,簡稱「KSCV」)的決鬥大學生聯誼會英語Studentenverbindung

1830年,曼陀菲爾依法開始擔任書記官的職務。1833年他成為盧考地區的地方行政官(Landrat);1841年,他升為柯尼斯堡的Oberregierungsrat (一種高級行政職務),然後在1843年被任命為斯德丁的政府副主席。1844年,當時的國務部長普魯士親王在那裡任命他為 專家委員(vortragender Rat)。不久之後他又被任命為王家國務委員會的一名成員。他起初從事金融領域的工作,到1845年被任命為內政部長。1847年的Vereinigte Landtag (普魯士省級立法機關議員組成的大會)給了他一個證明他議會方面才能的機會,由此曼陀菲爾展示出他自己是一名官僚政治系統的擁護者和憲政自由主義的敵人。

1848年11月8日,曼陀菲爾進入弗里德里希·威廉,勃蘭登堡伯爵英語Friedrich Wilhelm, Count Brandenburg的內閣,接受了內政部長的職務。在接下來的十年,他在政府中擔任了各種各樣的職位,並且高度支持國王腓特烈·威廉四世

曼陀菲爾在起草1848年12月5日的《普魯士憲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也是他促成了1850年1月7日的公告,此公告廢止了那個憲法的重要規定;他也在議會為它辯護。 在革命後的普魯士政府的職業生涯中,曼陀菲爾被證明是一名重要的改革家,他的改變具有至關重要的歷史意義[來源請求]。他認為政府的目標是在普魯士公民社會「利益衝突」的各方中扮演一個中介實體的角色[2] 。在追求這種調停者定位的過程中,曼陀菲爾經常與這個議會制政府的保守派和極端保守派成員發生衝突,他發現後者不願充分擁護新憲法秩序。他強調普魯士國家應該代理什麼的那些日子一去不復返了,用他自己的話說,「就像一個貴族的地產」[3] 。他面對迎面而來的反對。然而曼陀菲爾試圖在王宮中強加一個更結構化決策機制的努力被極端保守主義者阻止了,由於他們的高階貴族地位,傳統上與國王有最直接的聯繫。[4]

然而在曼陀菲爾的其他努力中被發現有更大程度的成功。其中之一是指導創建一個有更少約束的經濟。1856年,作為首相,他監督政府政策實施,消除國家對「金融機構信貸流程」的管制並限制在鋼鐵和煤炭工業中使用監管權力[5]。曼陀菲爾在努力讓普魯士王國採取一種對媒體寬鬆得多的不干涉立場方面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由於近些年在這兩者之間日益增長的敵對情緒,這是一個必要的步驟。不同於之前的徹底審查制度,1848年後普魯士邦開始轉變為對印刷材料損害國家利益的出版物施加高額的罰款[6]。回應日益增長的需要找到一種不同出版政策的壓力,曼陀菲爾決定減少政府立場的對抗性質。 政府不再直接審查或攻擊新聞界,而是通過安排「在重要期刊上對政府友好的文章」加入出版的辯論中[7] 。這在普魯士是新聞界和國家間關係的一個重要轉變。代替了從上面強加規定的辦法,政府自己在出版界的舞台上經營起來。曼陀菲爾因此非常清楚需要面對而不是壓制媒體的力量,用他的話說,「(媒體)和人民不斷擴大的對公共事務的參與度一起成長了」[8]

當勃蘭登堡伯爵死後他被臨時委任掌管外交事務,參加了1850年11月為簽訂奧爾米茨條約舉行的談判,並且使黑森選侯國荷爾斯泰因在憲法上規定的權利屈服於奧地利的復辟熱情。「強人向後退了一步」,這是他為使新近恢復的德意志聯邦議會中對這些舉措不高興的議員冷靜下來的說辭。1850年12月19日他被正式任命為普魯士首相和外交大臣,以此職務參加了1856年巴黎條約的談判。他保留這一職位直到1858年10月,當國王放棄了王權、普魯士親王(後來的威廉大帝) 成為攝政王時為止。[9]

11月6日,他和全體內閣解散。他隨即退回到他在勞西茨的房產中,在被格爾利茨選舉後進入了普魯士眾議院,但沒有以任何引人注目的方式參與議程。從1864年起他成為普魯士貴族院的一名成員。

1882年他逝於下勞西茨盧考鎮的Gut Krossen。

榮譽

1850年2月6日,他被選為柏林榮譽市民,並且克羅伊茨貝格的曼陀菲爾街(Manteuffelstraße)以他來命名。在威廉港的南部,另一個曼陀菲爾街於1869年6月17日在威廉一世國王出席時建成。在這個大街旁坐落着曼陀菲爾廣場(檢閱場)。他還是但澤哈弗爾河畔勃蘭登堡斯德丁和所有下勞西茨城鎮的榮譽市民。

1852年,他通過國王的書面命令獲得利奧波德勳章中的大綬(最高等級)[10]

參考資料

腳注

  1. ^ 全名和出生及死亡日期來自Wippermann (1884), p. 260
  2. ^ Clark (2006), p. 503
  3. ^ Clark (2006), p. 504
  4. ^ Clark (2006), p. 506
  5. ^ Clark (2006), p. 505
  6. ^ Clark (2006), p. 507
  7. ^ Clark (2006), p. 508
  8. ^ Clark (2006), p. 509
  9. ^ Manley/Schurz, p. 214.
  10. ^ Indépendance Belge (L') 20-04-1852

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