姆斯季斯拉夫·羅斯特羅波維奇
姆斯蒂斯拉夫·列奧波爾多維奇·羅斯特羅波維奇(俄語:Мстисла́в Леопо́льдович Ростропо́вич,1927年3月27日—2007年4月27日),俄羅斯大提琴演奏家、指揮家。他被許多人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除了他的詮釋和技術,他還以激勵和委託新作品聞名,他比其他任何大提琴家都擴寬了大提琴的曲目。他激勵並首演了超過100首曲子,與許多作曲家建立了長久的友誼和藝術夥伴關係,包括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亨利·杜替耶,維托爾德·盧托斯瓦夫斯基,奧利維埃·梅西安,盧恰諾·貝里奧,潘德列茨基,阿爾弗雷德·施尼特凱,諾伯特·莫雷特,安德烈亞斯·馬克里斯,倫納德·伯恩斯坦,阿拉姆·哈恰圖良和本傑明·布里頓等。[1]
羅斯特羅波維奇 Мстисла́в Леопо́льдович Ростропо́вич | ||||||||||||||||||||||||||||||||||||||||||||||||||||||||||||||
---|---|---|---|---|---|---|---|---|---|---|---|---|---|---|---|---|---|---|---|---|---|---|---|---|---|---|---|---|---|---|---|---|---|---|---|---|---|---|---|---|---|---|---|---|---|---|---|---|---|---|---|---|---|---|---|---|---|---|---|---|---|---|
音樂家 | ||||||||||||||||||||||||||||||||||||||||||||||||||||||||||||||
英文名 | Mstislav Leopoldovich Rostropovich | |||||||||||||||||||||||||||||||||||||||||||||||||||||||||||||
國籍 | 蘇聯 美國 俄羅斯 | |||||||||||||||||||||||||||||||||||||||||||||||||||||||||||||
出生 | ||||||||||||||||||||||||||||||||||||||||||||||||||||||||||||||
逝世 | 2007年4月27日 | (80歲)|||||||||||||||||||||||||||||||||||||||||||||||||||||||||||||
墓地 | 新聖女公墓 | |||||||||||||||||||||||||||||||||||||||||||||||||||||||||||||
職業 | 大提琴演奏家、指揮家 | |||||||||||||||||||||||||||||||||||||||||||||||||||||||||||||
音樂類型 | 古典音樂 | |||||||||||||||||||||||||||||||||||||||||||||||||||||||||||||
演奏樂器 | 大提琴、鋼琴 | |||||||||||||||||||||||||||||||||||||||||||||||||||||||||||||
活躍年代 | 1942年-2007年 | |||||||||||||||||||||||||||||||||||||||||||||||||||||||||||||
唱片公司 | DG | |||||||||||||||||||||||||||||||||||||||||||||||||||||||||||||
相關團體 | 美國國家交響樂團 | |||||||||||||||||||||||||||||||||||||||||||||||||||||||||||||
著名樂器 | ||||||||||||||||||||||||||||||||||||||||||||||||||||||||||||||
大提琴 Duport Stradivarius Visconti da Madrona Stradivarius | ||||||||||||||||||||||||||||||||||||||||||||||||||||||||||||||
|
羅斯特羅波維奇是一個國際公認的堅定的人權倡導者,並於1974年獲得國際人權聯盟獎。
生平
早年
姆斯季斯拉夫·羅斯特羅波維奇生於阿塞拜疆巴庫,他的父母從奧倫堡搬來,父親利奧波德·維托多維奇·羅斯特羅波維奇是一位著名大提琴家,以前是帕烏·卡薩爾斯的學生,母親索菲亞·尼古拉耶夫娜·費多托娃-羅斯特羅波維奇是一位有才華的鋼琴家。[2]
羅斯特羅波維奇在巴庫長大並在那裡度過了他的青年時代。二次大戰時他的家人搬回到奧倫堡,後於1943年搬到莫斯科。[3]他4歲跟隨母親學習鋼琴,10歲隨父親開始學習大提琴。
1940年,他作為大提琴手與交響樂團在斯拉維揚斯克舉行首次演出。
1943年,16歲的他進入莫斯科音樂學院,在那裡他跟隨他的叔叔謝苗·科佐盧波夫(Semyon Kozolupov)學習大提琴,跟隨維薩里翁·舍巴林和普羅科菲耶夫學習作曲。他的老師還包括肖斯塔科維奇。1948年從音樂學院畢業,1956年任母校的大提琴教授。
音樂生涯
1945年,他以大提琴家的身份贏得了蘇聯青年音樂家大賽金牌,一夜成名。他於 1947、1949和1950年在布拉格和布達佩斯的國際音樂節上獲得一等獎。1950年,23歲的他獲得了當時被認為是蘇聯最高榮譽的獎項——斯大林獎。[4]
1955年,他娶了莫斯科大劇院的領唱女高音卡麗娜·維許涅芙絲卡雅。[5]
羅斯特羅波維奇與同時代的蘇聯作曲家有工作關係。1949年,普羅科菲耶夫為22歲的羅斯特羅波維奇寫了C大調大提琴奏鳴曲(作品119),他在1950年與里赫特進行了首演。普羅科菲耶夫還把他在1952年首演的交響曲協奏曲題獻給他。羅斯特羅波維奇和德米特里·卡巴列夫斯基在普羅科菲耶夫去世後完成了他的大提琴協奏曲。肖斯塔科維奇為他寫了他的第一、第二大提琴協奏曲,羅斯特羅波維奇也進行了首演。
1961年,他不顧蘇聯當局的反對,到西方跟指揮家卡拉揚合作錄製柴可夫斯基《洛可可主題變奏曲》和德沃夏克《大提琴協奏曲》。
他的國際職業生涯始於1963年(在列日音樂學院,與基里爾·康德拉辛合作)和1964年(在西德)。
羅斯特羅波維奇在西歐進行了幾次巡迴演出,並會見了幾位作曲家,包括本傑明·布里頓,他將他的大提琴奏鳴曲、三首獨奏組曲和他的大提琴交響曲獻給了羅斯特羅波維奇。
羅斯特羅波維奇也與亨利·杜替耶[註 1],維托爾德·盧托斯瓦夫斯基[註 2],克里斯托弗·潘德列茨基[註 3],盧恰諾·貝里奧[註 4]及奧利維埃·梅西安[註 5]有長期的音樂合作關係。
羅斯特羅波維奇曾私下向里奧·金茨堡學習指揮,並在1962年11月進行了首次公開指揮,演奏了《姆岑斯克郡的麥克白夫人》中的四個間奏曲,穆索爾斯基的死之歌舞(肖斯塔科維奇改編),由維什涅夫斯卡婭演唱。[3][6]1967年,在莫斯科大劇院指揮米哈伊爾·丘拉基的邀請下,他到大劇院指揮了柴可夫斯基的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5]
羅斯特羅波維奇於1968年8月21日晚上在逍遙音樂會上演出。他與蘇聯國家交響樂團合作演出——這是該樂團在逍遙音樂會上的首次演出。這次演出以捷克作曲家安東寧·德沃夏克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為特色。
流亡
羅斯特羅波維奇為藝術無國界、言論自由和民主價值觀而戰,結果遭到蘇聯政權的騷擾。一個早期的例子是在1948年,當時他還是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學生。為響應1948年2月10日頒布的關於所謂的「形式主義」作曲家的法令,他的老師肖斯塔科維奇被解除了在列寧格勒和莫斯科的教授職位;21歲的羅斯特羅波維奇退出了音樂學院,以示抗議。[7]羅斯特羅波維奇還向西方走私了肖斯塔科維奇的第十三交響曲的手稿,強調了蘇聯對巴比亞爾大屠殺的漠不關心。[8]
1970年,羅斯特羅波維奇在自己家中庇護亞歷山大·索爾仁尼琴,否則他將無處可去。他與索爾仁尼琴的友誼以及他對持不同政見者的支持導致了1970年代初期的官方對他的失寵。結果,羅斯特羅波維奇和他的妻子被限制在國外巡迴演出,他在莫斯科的演出也被限制了,而他在列寧格勒和基輔等主要城市的演出也越來越少。[9][10]自1972年起,他被限制離開蘇聯。
1974年,羅斯特羅波維奇攜妻兒離開蘇聯,定居美國。1977年,蘇聯領導人指示蘇聯集團的音樂家不要參加他組織的國際比賽。[11]1978年,羅斯特羅波維奇因公開反對蘇聯限制文化自由而被剝奪蘇聯公民身份。他直到1990年才回到蘇聯。[4]
進一步的事業
1988年12月17日,因亞美尼亞地震救援計劃而推遲前往印度的行程後,羅斯特羅波維奇在倫敦的巴比肯音樂廳舉辦了一場特別音樂會。該活動是名為「亞美尼亞音樂家」活動的一部分,預計籌集超過450,000美元的全球捐款,其中包括音樂家的禮物、音樂會收益以及電影和唱片版權。音樂廳的2026個座位被賣完,查爾斯王子和威爾士王妃也參加了這場音樂會。[12]
1989年2月7日,亞美尼亞救濟會和志願者技術援助組織(VTA)為亞美尼亞地震的受害者組織了一場大提琴音樂會。羅斯特羅波維奇對他最喜歡和最好的大提琴保留曲目的演繹,造就了這場優秀的音樂會,曲目包括德沃夏克的B小調大提琴協奏曲,海頓的兩首大提琴協奏曲,普羅科菲耶夫的交響曲協奏曲,肖斯塔科維奇等人的兩首大提琴協奏曲。羅斯特羅波維奇參加的這場音樂會提高了人們的認識,並幫助數百名地震災民吃上了飯。此超過2300人出席的音樂會在肯尼迪中心舉行。[13]
1977-1994年,他在美國華盛頓的國家交響樂團擔任音樂總監和指揮,同時還與一些最著名的音樂家合作,如瑪塔·阿格麗希、斯維亞托斯拉夫·里赫特和弗拉基米爾·霍洛維茨。[14]他還是柏林愛樂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倫敦交響樂團和倫敦愛樂樂團的常客。他創辦了姆斯季斯拉夫·羅斯特羅波維奇巴庫國際音樂節,還是是英國奧爾德堡音樂節的常客。[15]
1991年,他與妻子創立了羅斯特羅波維奇-維什涅夫斯卡婭基金會,這是一個公共支持的非營利501(c)(3)組織,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旨在改善前蘇聯兒童的健康和未來。2002年4月,羅斯特羅波維奇故居博物館在巴庫開業。[16]羅斯特羅波維奇夫婦偶爾會訪問阿塞拜疆。他還在阿塞拜疆國立音樂學院舉辦了大提琴大師班。他們一起形成了寶貴的藝術收藏。2007年9月,當它原定於倫敦蘇富比拍賣行拍賣時,俄羅斯億萬富翁阿利舍爾·烏斯曼諾夫前去談判購買了所有450件作品,以便將收藏品放在一起,並帶到俄羅斯,作為對這位偉大大提琴家的紀念。佳士得報告稱,買家支付的金額「遠高於」2,000萬英鎊的預售估價。[17]
2006年,亞歷山大·索科羅夫的紀錄片《一生的輓歌:羅斯特羅波維奇,維什涅夫斯卡婭(Elegy of a life: Rostropovich, Vishnevskaya)》講述了羅斯特羅波維奇。[18]
晚年
羅斯特羅波維奇的健康狀況在2006年下降,《芝加哥論壇報》報道了在日內瓦進行了未指明的手術的謠言以及後來對潰瘍惡化進行的治療。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訪問了羅斯特羅波維奇,討論了計劃在2007年3月27日克里姆林宮舉行的80歲生日慶祝活動細節。羅斯特羅波維奇參加了慶祝活動,但據報道身體虛弱。
羅斯特羅波維奇於2007年1月底住住進了巴黎的一家醫院,但隨後決定飛往莫斯科,他一直在接受治療。[19]2007年2月6日,羅斯特羅波維奇住進了莫斯科的一家醫院。「他只是感覺不舒服」,羅斯特羅波維奇在莫斯科的秘書娜塔莉亞·多萊扎勒說。被問及他的健康是否有嚴重的擔憂時,她說:「不,現在沒有任何病因。」 她拒絕具體說明他的病情。克里姆林宮表示,普京總統周一在醫院探望了這位音樂家,這引發了外界對他病情嚴重的猜測。多萊扎勒說,此次訪問是為了討論紀念羅斯特羅波維奇80歲生日的安排。2007年3月27日,普京發表聲明讚揚羅斯特羅波維奇。[20]
2007年4月7日,他重新進入布洛欣俄羅斯癌症研究中心接受腸癌治療。他於4月27日去世。[21][22][23]
4月28日,羅斯特羅波維奇的告別儀式在他的母校莫斯科音樂學院的大會堂舉行。[24]葬禮在基督救世主主教座堂舉行。葬於新聖女公墓。包括普京在內的數千名哀悼者進行了告別。西班牙王后索菲亞、法國第一夫人貝爾納黛特·希拉克和阿塞拜疆總統伊利哈姆·阿利耶夫,以及鮑里斯·葉利欽的遺孀奈娜·葉利欽娜都出席了他的葬禮。羅斯特羅波維奇隨後被安葬在新聖女公墓,他的朋友鮑里斯·葉利欽四天前被埋葬在同一個墓地。[25]
評價
羅斯特羅波維奇對年輕一代的大提琴家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朱利安·勞埃德·韋伯在《每日電訊報》上稱他「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大提琴家」。[26]
獲獎與榮譽
羅斯特羅波維奇一生獲得了大約 50 個獎項,其中包括:
俄羅斯聯邦和蘇聯
- 祖國功勳勳章
- 自由俄羅斯捍衛者獎章(1993年2月2日)——表彰在1991年8月19日至21日捍衛民主和憲法秩序期間表現出的勇氣和奉獻精神[29]
- 1941-1945年衛國戰爭勝利60周年紀念獎章(2005年)
- 弗拉基米爾·伊里奇·列寧誕辰一百周年獎章
-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戰勝德國獎章
- 1941-1945年偉大衛國戰爭中忘我勞動獎章
- 開墾處女地獎章
- 紀念莫斯科建城800周年獎章
- 蘇聯人民藝術家
- 蘇俄人民藝術家(1964年)
- 俄羅斯聯邦功勳藝術家(1955年)
- 俄羅斯聯邦國家獎(1995年)
- 列寧獎(1964年)
- 斯大林獎(1951年)
- 紀念莫斯科建城850周年獎章
- 俄羅斯內務部200周年獎章(2002年)
- 「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參與者」獎章
其他政府獎項
- 特種大綬景星勳章(中華民國,1997年3月3日於台北總統府頒授[30])
- 高松宮殿下紀念世界文化獎(日本,1993年)
- 奧地利科學與藝術榮譽勳章,一級十字(2001年)[31]
- 蓋達爾·阿利耶夫勳章(阿塞拜疆,2007年)
- 獨立勳章(阿塞拜疆,2002年3月3日)[32]
- 榮耀勳章(阿塞拜疆,1998年)
- 五月勳章,騎士(阿根廷,1991年)
- 自由勳章(阿根廷,1994年)
- 聖馬丁解放者勳章,騎士指揮官(阿根廷,1994年)
- 利奧波德勳章,大綬(比利時,1989年)
- 匈牙利功績勳章,大十字(2003年)
- 弗朗西斯科·德米蘭達勳章,大十字(委內瑞拉,1979年)
-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勳章,大十字(2001年)
- 鳳凰勳章,指揮官(希臘)
- 丹麥國旗勳章,指揮官(丹麥,1983年)
- 天主教伊莎貝拉勳章,指揮官(西班牙,1985年)
- 查爾斯三世勳章,指揮官(西班牙,2004年)
- 意大利共和國功績勳章,大官(1984年8月31日)[33]
- 國家雪松勳章,大官(黎巴嫩,1997年)
- 立陶宛格季米納斯大公勳章,指揮官大十字(立陶宛,1995年11月24日)
- 1月13日紀念獎章(立陶宛,1992年6月10日)
- 盧森堡功績勳章,指揮官(1999年;1982年獲得騎士勳章)
- 拿騷阿道夫勳章,指揮官(盧森堡,1991年)
- 聖夏爾勳章,指揮官(摩納哥,1989年)
- 文化功績勳章,指揮官(摩納哥,1999年11月)[34]
- 芬蘭雄獅勳章,一級指揮官(荷蘭,1989年)
- 波蘭共和國功績勳章,大十字(1997年)
- 劍聖詹姆斯勳章,大十字(葡萄牙)
- 文化領域功績勳章(羅馬尼亞,2004年)
- 藝術與科學榮譽勳章(荷蘭貝婭特麗克絲女王授予)
- 總統自由勳章(美國,1987年)
- 肯尼迪中心榮譽獎(美國,1992年)
- 景星勳章,騎士(台灣,1977年)
- 法國榮譽軍團勳章,大官(法國,1998年;指揮官勳章,1987年;軍官勳章,1981年)
- 藝術與文學勳章,指揮官(法國,1975年)
- 藝術與文學勳章(瑞典,1984年)
- 國家功績勳章(厄瓜多爾,1993年)
- 旭日章,二級(日本,2003年)
- 沙拉夫勳章(阿塞拜疆)
- 大英帝國勳章,爵級司令(1987年)
榮譽公民
榮譽學位
其他獎項
- 格萊美最佳室內樂表演獎(1984年):羅斯特羅波維奇與魯道夫·塞爾金 - Brahms: Sonata for Cello and Piano in E Minor, Op. 38 and Sonata in F, Op. 99
作品
商業錄音
此章節需要擴充。 |
個人生活
他與女高音卡麗娜·維許涅芙絲卡雅結婚,育有兩個女兒,奧爾加和埃琳娜·羅斯特羅波維奇。
軼事與其它
- 1997年至2001年間,他密切參與了「巴赫弓」的開發和測試,這是一種由大提琴家邁克爾·巴赫設計的彎曲弓。[39]2001年,羅斯特羅波維奇邀請邁克爾·巴赫向巴黎介紹他的「巴赫弓」(在第7屆羅斯特羅波維奇大提琴音樂會上)。
- 2011年7月,莫斯科市宣布計劃在中央廣場豎立羅斯特羅波維奇雕像,該雕像於2012年3月揭幕。[40][41]
- 小澤征爾講述過一則軼事:羅斯特羅波維奇在聽到他的朋友相撲選手千代之富士貢的女兒去世的消息後,他突然飛到東京,再搭一個半小時車去他家,在他門口為他演奏一首巴赫薩拉班德,隨即搭機返回歐洲。
- 羅斯特羅波維奇被列入俄裔美國人大會名人堂,該會致力於表彰為美國科學或文化做出傑出貢獻的俄羅斯移民。[42]
註釋
- ^ Tout un monde lointain... 為大提琴和管弦樂隊而作,Trois strophes sur le nom de Sacher 為大提琴獨奏而作
- ^ 大提琴協奏曲, Sacher-Variation 為大提琴獨奏而作
- ^ 第二號大提琴協奏曲,Largo 為大提琴和管弦樂隊而作,Per Slava for 為大提琴獨奏而作,sextet 為鋼琴,單簧管,圓號,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而作
- ^ Ritorno degli snovidenia for 為大提琴和三十種樂器而作,Les mots sont allés... 為大提琴獨奏而作
- ^ Concert à quatre 為鋼琴,大提琴,雙簧管,長笛和管弦樂隊而坐
參考資料
- ^ Olga Sobolevskaya. Mstislav Rostropovich: musician of genius, man of honor. RIA Novosti. 2007-04-27 [2007-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2).
- ^ Mstislav Rostropovich biography. Sony Classical. [2007-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2-06).
- ^ 3.0 3.1 Mstislav Rostropovich: Obituary. The Times (London). 2007-04-28 [2007-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3).
- ^ 4.0 4.1 Mirė maestro M.Rostropovičius. Lietuvos rytas. 2007-04-28 [2007-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0) (立陶宛語).
- ^ 5.0 5.1 Biography of Mstislav Rostropovitch. UNESCO. [2007-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1).
- ^ Wilson: p. 188
- ^ Wilson: p. 45
- ^ 存档副本. [2021-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2).
- ^ Wilson: p. 320
- ^ Wilson: p. 329.
- ^ 12 May 1977*, 958-A. wordpress.com. 2016-07-05 [2018-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6).
- ^ A Concert in London For Quake Survivors. The New York Times. 1988-12-19 [2021-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2).
- ^ Armenian Relief Society Was at the Center of Earthquake Relief Efforts. Asbarez.com. 2018-12-06 [2021-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6).
- ^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National Symphony Orchestra.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2007-04-27 [2007-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09).
- ^ Rostropovich remembered – Britten-Pears Foundation, Undate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trieved on 2007-07-31.
- ^ Gulnar Aydamirova. Rostropovich The Home Museum. Azerbaijan International. 2003 [2007-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23).
- ^ News.BBC.co.uk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7 September 2007.
- ^ Variety.com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0-09-23.
- ^ Allan Kozinn. Mstislav Rostropovich, Cellist and Conductor, Dies. The New York Times. 2007-04-27.
- ^ Russian President Marks World-renowned Musician's 80th Birthday. VOA News. 2007-03-27 [2015-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Russian maestro Rostropovich dies. BBC News. 2007-04-27 [2007-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4).
- ^ Russian Conductor, Composer, Cellist Rostropovich Dies. Voice of America News. 2007-04-27 [2013-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1-19).
- ^ Russian cellist Rostropovish 'seriously ill'. Contactmusic. [2007-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0-31).
- ^ Russian Musician Rostropovich Honored Before Burial. VOA News. 2007-04-28 [8 Jul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1-19).
- ^ Russian farewell to Rostropovich. BBC News. 2007-04-29 [2007-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7).
- ^ Julian Lloyd Webber. The greatest cellist of all time. The Telegraph (London). 2007-04-28 [2007-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1-12).
- ^ 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от 24 февраля 2007 года № 247 « О награждении орденом «За заслуги перед Отечеством» I степени Ростроповича М.Л.». [2021-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04).
- ^ 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от 25 марта 1997 года № 263 «О награждении орденом «За заслуги перед Отечеством» II степени Ростроповича М.Л.». [2021-1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3).
- ^ Указ президента Российской Федерации от 2 февраля 1993 года № 176 «О награждении медалью «Защитнику свободной России» Ростроповича М. Л.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總統親頒特種大綬景星勳章給俄羅斯音樂家羅斯托波維奇. 中華民國總統府. 1997-03-03 [2023-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9).
- ^ Reply to a parliamentary question (PDF): 1447. [2012-11-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3-02-17) (德語).
- ^ M. L. Rostropoviçin "İstiqlal"ordeni ilə təltif edilməsi haqqında AZƏRBAYCAN RESPUBLİKASI PREZİDENTİNİN FƏRMANI [Order of the President of Azerbaijan Republic on awarding M. L. Rostropovich with Istiglal Order of Azerbaijan Republic]. [2011-01-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0).
- ^ Onorificenze: parametri di ricerca. Italian Presidency. [2012-11-2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9-24) (意大利語).
- ^ Sovereign Ordonnance n° 14.274 of 18 Nov. 199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romotions or nominations
- ^ Leading clarinetist to receive Sanford Medal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2-07-29.
- ^ Rostropovich:The Honors & Awards. [2009-09-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5).
- ^ Death of master Russian cellist and UNESCO Goodwill Ambassador mourned. 2007-04-27 [2010-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Franklin D. Roosevelt Four Freedoms Awards – Roosevelt Institute. rooseveltinstitute.org. 2015-09-29 [2018-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9).
- ^ BACH.Bogen. Atelier BACH.Bogen. 2001-10-06 [2012-08-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7).
- ^ Rostropovich statue set to be unveiled in Moscow for cellist's 85th anniversary. The Strad. 2011-07-15 [2015-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5).
- ^ Putin Praises Cellist Rostropovich at Monument Opening. The Moscow Times. 2012-03-30 [2015-07-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7-05).
- ^ Hall of Fame. russian-americans.org. 2015-06-20 [2018-03-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31).
參見
外部連結
- 姆斯季斯拉夫·羅斯特羅波維奇的Discogs頁面(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