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儉(551年—578年2月27日),字侯紐突[1],一作侯幼突代郡武川鎮(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武川縣)人,追尊周文帝宇文泰第八子。

武成(559年—560年)初年,封譙國公食邑萬戶。天和年間,拜大將軍寧州刺史、寧州總管、同州刺史,遷柱國[2],為益州總管[3]

建德三年(574年),進爵為譙王。五年(576年),東伐北齊,宇文儉以本官為左一軍總管,攻克永固城,進平并州鄴城,拜大冢宰[4]稽胡反周,宇文儉為行軍總管,與齊王宇文憲討平。有自號天柱的胡人,據守河東,宇文儉攻破,斬首三千級。建德七年歲次戊戌二月五日癸卯(578年2月27日),宇文儉在洛陽去世,虛歲廿八,周武帝詔令贈予使持節、上柱國、大冢宰、並晉朔燕幽青齊冀趙滄瀛恆潞洺貝十五州刺史、譙王,諡號忠孝(史書則記載為譙孝王),三月戊戌辰朔十七日甲申(578年4月9日)葬於雍州涇陽縣西鄉始義里[1][5][6]

1993年,宇文儉墓葬在咸陽被發現。墓誌名為《大周使持節上柱國大冢宰譙忠孝王墓誌》。

家庭

夫人

  • 步六孤須蜜多,出自吳郡陸氏太尉枝,東晉劉義真長史陸載玄孫女,西魏驃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恆州刺史陸政孫女,北周柱國大將軍、大司馬、文安郡公陸通之女,虛齡十四歲嫁給宇文儉,天和元年冊拜譙國夫人,建德元年歲次壬辰七月辛丑朔九日己酉(572年8月3日)在成都去世,虛歲廿一,同年十一月十一日(572年12月1日)歸葬長安北原,贈譙國夫人[7]

子女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羅新,葉煒著. 《新出魏晋南北朝墓志疏证 (修订版)》. 北京市: 中華書局. 2016.5: 86–87. ISBN 978-7-101-11639-7 (中文(中國大陸)). 
  2. ^ 《周書·武帝紀上》:〔天和二年閏六月〕壬辰,以大將軍、譙國公儉為柱國。
  3. ^ 《周書·武帝紀上》:〔天和五年七月〕辛巳,以柱國、譙國公儉為益州總管。
  4. ^ 《周書·武帝紀下》:〔建德六年〕五月丁丑,以柱國、譙王儉為大冢宰。
  5. ^ 《周書·卷十三·列傳第五》:譙孝王儉,字侯幼突。武成初,封譙國公,邑萬戶。天和中,拜大將軍。尋遷柱國,出為益州總管。建德三年,進爵為王。五年,東伐,以本官為左一軍總管,攻永固城,拔之。進平並、鄴,拜大冢宰。是歲,稽胡反,詔儉為行軍總管,與齊王憲討之。有胡帥自號天柱者,據守河東。儉攻破之,斬首三千級。宣政元年二月,薨。子乾惲嗣。
  6. ^ 《北史·卷五十八·列傳第四十六》:譙孝王儉,字侯幼突。武成初,封譙國公。建德三年,進為王。從平鄴,拜大冢宰。薨,子乾惲嗣,為隋文帝所害,國除。
  7. ^ 肖容艷, 《庾信撰<步六孤须蜜多墓志>探微》, 《碑林論叢》 (0期), 2019年, (0期): 47–50 [2022-1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4) 

外部連結

[]

 北史·卷058》,出自李延壽北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