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兵變

寧遠兵變,又稱十三營兵變,是明朝崇禎元年(1628年)遼東的一場兵變,後為袁崇煥平定。

簡介

在天啓末年,魏忠賢掌權亂政的時代,九邊邊鎮就陸續出現大規模拖欠軍餉的情況,成為後續兵變的導火索[1][2][3]。崇禎元年,寧遠十三營的士卒,以張正朝、張思順為首,歃血為盟,欲討回欠發的四個月薪餉,他們攻入幕府,捉了巡撫畢自肅、總兵朱梅等,向兩人索錢[4]

畢自肅表示無力支應,事實上在此之前,畢自肅曾經九次向朝廷申報欠餉,朝廷都不理會[5]。其實畢自肅親兄畢自嚴是時任戶部尚書,主管財政,但因為朝廷財政喫緊,也只能不聞不問。

畢自肅被毆打成重傷,頭部血流不止,幾乎死亡,與士兵感情融洽的兵備副使郭廣以身體護衛畢自肅,才保住其性命。郭廣為了營救畢自肅、朱梅兩人,竊發官庫的白銀貳萬兩,又向當地富商借了伍萬兩,共發了七萬兩白銀才贖回畢、朱二人。郭廣救出畢自肅以後,將其載至塔山堡(今遼寧錦西)調養,但畢自肅心灰意冷而自殺。[6]

袁崇煥至遼東督師後,命副將何可剛將兵變首謀張正朝、張思順等十五人斬殺,又論軍法,斬中軍吳國琦、罰參將彭簪古,並罷免都司左良玉等。

這場兵變加強了袁崇煥權力,事後,袁奏請崇禎帝取消遼東巡撫、登萊巡撫二職,崇禎帝均同意,爾後遼東大權由袁崇煥親掌握,以統一事權。

參考資料

  1. ^ 《明史.畢自嚴傳》「先是,忠賢亂政,邊餉多缺」
  2. ^ 《崇禎長編》:「大學士李國〈木普〉上言,臣等連日接皇上發下各邊章奏,皆為軍士缺餉,自宣太迄陝西、延綏哀籲,雖不同地而告飢...近日臺頭軍鼓譟,寔以餉額不敷,而天津運價十數萬兩至今毫無措辨,亦可嘆矣。從來軍之苦什於百姓,而邊軍之苦又什於內軍人情。一日不再食則飢,各軍月糧、行糧既無可支給,勢必展轉稱貸,至於賣妻子、鬻衣甲以償,坐使銳氣耗於庚呼,雄心銷於枵腹...」
  3. ^ 《崇禎長編》:「陝西廵撫胡廷宴疏言,臨鞏邊餉缺至五六年,數至二十餘萬。靖鹵邊堡缺二年三年不等,固鎮京運自萬曆四十七年至天啟六年,共欠銀十五萬九千餘兩。各軍始猶典衣賣箭,今則鬻子出妻,始猶沿街乞食,今則離伍潛迯,始猶沙中偶語,今則公然噪喊矣。乞將前欠銀兩速發,以奠危疆。報聞。」
  4. ^ 《明史.袁崇煥傳》「是月,川、湖兵戍寧遠者,以缺餉四月大噪,餘十三營起應之,縛繫巡撫畢自肅、總兵官朱梅、通判張世榮、推官蘇涵淳於譙樓上。」
  5. ^ 《崇禎實錄》(卷之一)「甲申,遼東寧遠軍嘩;以軍糧四月不得發,因大噪,執巡撫右僉都御史 畢自肅。自肅嘗為奏請,戶部不之發」
  6. ^ 《明史.袁崇煥傳》「自肅傷重,兵備副使郭廣初至,躬翼自肅,括撫賞及朋椿二萬金以散,不厭,貸商民足五萬,乃解。自肅疏引罪,走中左所,自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