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禮門(韓語:숭례문)別稱為南大門남대문),是位於韓國首爾特別市中區城門

崇禮門
숭례문
南大門
重建後的南大門
類型城門
屬於首爾四大城門
位置 南韓首爾特別市中區世宗大路40號
座標37°33′35″N 126°58′31″E / 37.55972°N 126.97528°E / 37.55972; 126.97528
時期朝鮮王朝
建成時間朝鮮太祖七年(1395年)
現狀國寶第1號
(1962年12月20日指定)
管理者國家遺產廳宮陵遺址本部韓語궁능유적본부
所有者大韓民國 大韓民國政府
重要事件2008年遭縱火焚毀,重建至2013年竣工
網站崇禮門簡介(簡體中文)
韓語名稱
諺文숭례문/남대문
漢字崇禮門/南大門
文觀部式Sungnyemun / Namdaemun
馬-賴式Sungnyemun / Namdaemun

崇禮門於1962年12月20日被評定為韓國第一號國寶,如今是為首爾、甚至全韓的象徵之一,被視為「國門」。門址附近有以其命名的南大門市場。2008年,木造的二重樓閣遭到縱火焚燬[1],僅存石造城基,之後歷時5年重建,於2013年完工。

歷史

崇禮門是首爾城郭四大城門中規模最大者,曾經是首爾歷史最悠久的木造建築物。於1395年起建造,於1398年朝鮮王朝時代落成,於1447年進行過大型的改建工程。日治時期,為了配合市區重建,有關單位於1907年將城牆拆除,只餘下城門,不對外開放。韓戰期間,崇禮門遭受戰火破壞,其後於1961年進行過一次大型的修復工程,於1963年5月14日完成。

崇禮門於2005年至2006年3月3日重開放前進行過修復工程,在工程進行的同時,當局作出了一份長達182頁的城門藍圖以備不時之需;2008年發生縱火事件後,當局得以此藍圖將被焚毀的門樓予以重建。

火災與重建

 
火災後的崇禮門

2008年2月10日,一名70歲老翁蔡宗基以梯子潛入崇禮門,隨後潑灑稀釋液並以打火機縱火。韓國時間晚上8點50分左右,民眾通報崇禮門樓閣發生火災,消防部門出動32輛消防車與128名消防人員進行灌救,惟因該建築物對韓國具有重要意義,消防單位只能夠在周邊滅火,無法貿然破壞結構以防止火勢蔓延。閣樓於翌日零時58分起向首爾火車站方向開始坍塌,於凌晨1時54分許,整體木製框架連同脊樑瓦片完全塌落,僅下半部石砌部份保持完整。消防當局懷疑有人在崇禮門縱火,而早前亦有民眾目擊一名男子帶著一個籃子在樓上[2][3]。同月12日,警察宣布在江華島逮捕了蔡姓老翁,他也坦承縱火。根據調查,蔡姓老翁因為對其土地徵收所得到的補償金不滿,曾於2006年在昌慶宮縱火並遭到罰金處分,此次縱火的動機似乎也是出於對韓國政府的忿怨[4][5]

雖然木造的樓閣已經遭受燒毀,惟讓寧大君親筆書寫的「崇禮門」牌匾從火場中被搶救出。文化遺產廳建築文化遺產科長金相九表示,韓國文化部門於2006年繪制崇禮門的實際圖形,估計需要200億韓圓以上(約為新臺幣5.7億元、人民幣1.15億),需兩、三年之時間始能重建崇禮門[6]。文化財廳廳長俞弘濬為此負起所有的責任而下台,他於2011年8月31日在MBC節目《膝蓋道士》上表示,當瓦片屋發生火災時,滅火要件第一個就是先將瓦片撥掉,才能夠有效地直接撲滅火源。而事發的前兩年,水原也有類似的古蹟火災事件,當時消防人員將瓦片打碎,成功地在20分鐘內熄滅了火源,但卻因此而受到調查,理由是「毀損文化遺產」。正因如此,是次滅火時,無任何指揮官斗膽指示打碎瓦片,而當時的火勢燃燒著屋瓦下的木造結構,可是消防人員卻只能夠在外面噴水、潑灑在屋瓦上,才導致滅火行動耗時六個小時,也導致了崇禮門毀損嚴重[7]

事件發生後,有關部門前後用了五年時間、斥資270億韓圓(約合新台幣7.8億元、人民幣1.55億元),由35,000名(包括數百名高級技術工匠)投入重建工程;韓國政府規定匠師必須身穿傳統服飾,使用傳統工法進行整修,重建工程於2013年4月29日完成。崇禮門是韓國至今耗時最長且最昂貴的重建計劃,重生後的崇禮門2013年5月4日重新開放[8]。2013年11月,被媒體揭露重建時僅使用現代漆料與一般木材,而非當局宣稱的傳統漆料金剛松,導致丹青脫落、梁柱龜裂等弊病[9][10]

圖片

交通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