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石銘舊居

南潯張氏舊宅建築群又稱懿德堂,位於中國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南潯鎮南西街,面臨南市河(潯溪),坐西朝東,建於清光緒二十五年至三十二年(1899-1906),是清末民初張鈞衡(張石銘)的私家住宅,以規模宏大、雕刻精美、建築風格中西合璧著稱。1989年3月被列為湖州市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6月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潯張氏舊宅建築群

大門,2014年6月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1899-1906年
編號5-488
認定時間2001年6月

歷史

張石銘(1871年-1927年),名鈞衡,字石銘,又稱適園主人,是南潯四象(頭等巨富)之一張頌賢之長孫,國民黨元老張靜江堂兄。1887年張石銘的父親張寶慶去世,1892年祖父張頌賢去世,1903年張石銘與叔父張寶善(張靜江父親)分家,分家後張寶善住在位於東大街的祖宅尊德堂,而張石銘與母親桂太夫人在張家的產業啟泰醬鹽店河對岸買下詩人董說舊宅和顧氏舊宅,興建了一處規模更大的宅院——懿德堂。

舊宅建成後,張石銘在此只住了幾年,從辛亥革命時起,張石銘就帶着家眷移居上海,只有母親桂太夫人在此居住,直到1922年去世,此後這裡基本空關,只是在清明上墳時張家人來此小住。1949年以後,軍隊曾進駐這所宅院數年,撤離時帶走了裡面的紅木家具。此後南潯鎮政府代管房屋,長期空置。1975年這所宅院賣給了上海茶葉公司作為倉庫。1980年代下半期,上海茶葉公司又將房屋租給了幾家皮件工廠。1992年南潯鎮政府再出資210萬元買回房屋並對其進行整修恢復[1]

結構

張石銘舊宅占地面積4792平方米,建築面積6137平方米,有五落四進和中、西各式樓房244間,遠遠超出一般江南大宅院的規模。

舊宅進門廳後的第一進是轎廳,由於廳後兩側設計了小天井,從而解決了江南地區轎廳採光不良的問題,兩側牆面鑲嵌的四塊石雕是常見的福祿壽三星和八仙過海的圖樣。轎廳通過腰門與後面相通,上面有精緻的磚雕,門額為吳淦題寫的「竹苞松茂」。

第二進正面的大廳面闊三間,名為「懿德堂」,表示張石銘對母親桂太夫人的敬重,匾額由張謇所書。紅木案桌上,放置一對古瓷花瓶,兩側還有一對落地鏡,象徵主人對平靜生活的期望。大廳專供婚喪等大典之用。此進的腰門額為吳昌碩所題寫的「世德作求」。

第三進為主人的住處,二層樓,樓下落地長窗,整幢樓所有的門窗、棟梁、走廊、樓梯、屋檐,都布滿了雕刻精美的古代戲文故事。樓上的一圈玻璃窗鑲嵌的是法國訂製的刻花蘭晶玻璃,圖案是菱形的四時花卉鮮果,藍白相間,而且奇特的是玻璃上從不積灰,從來不用擦洗也始終保持清潔。

第四進內有「芭蕉廳」,廳前的漏明廊窗鑲嵌石刻芭蕉葉,葉片寬大舒展,上面有一些圓孔,據說曾鑲嵌了透明的玉石,用以表現芭蕉葉上的露珠。廳前天井中,則安置一產於廣東英德、形似展翅雄鷹的假山石,名叫「鷹石」,是南潯三大奇石之一。還有兩棟高大的西式洋樓,內設舞廳,牆面上鑲嵌彩色瓷畫瓷板,牆面屋頂均用洋紅磚瓦砌築。洋房前庭院中栽着兩枝廣玉蘭已有150年樹齡。

張氏舊宅的西面原來還有占地30畝的適園,設有碑廊,鑲嵌了很多張石銘收藏的古代名人的書法作品,已毀於抗日戰爭,僅存適園石塔

圖集

第二進懿德堂外景
第二進懿德堂內景
第三進內廳(堂樓)外景
第三進內廳(堂樓)內景
西洋樓外景
西洋樓內景

參考文獻

  1. ^ 張南琛(張石銘之孫)、宋路霞:《一個傳奇家族的歷史紀實:張靜江、張石銘家族》,重慶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