瀰漫星雲

瀰漫星雲,意思是朦朧,雲霧。瀰漫星雲沒有規則的形狀,也沒有明顯的邊界。實際上,除環狀對稱的行星狀星雲外,所有的星雲都可以稱作形狀不規則的瀰漫星雲。

瀰漫星雲大小各異,最大的甚至能達到幾百光年,平均直徑大約幾十光年,平均密度10-100原子/cm3。大多數瀰漫星雲的質量在10個太陽質量左右

瀰漫星雲多種多樣,可分類為亮星雲和暗星雲。

亮星雲

發射星雲

這類星雲年輕熱星,它們發出的紫外線輻射使雲中的氣體發生電離,星雲也因此發出可見光。如獵戶座大星雲,巨蛇座的天鷹星雲都屬於發射星雲。

反射星雲

顧名思義,這種星雲本身不發光,它的光亮是因對來自鄰近恆星之光的反射。有名的反射星雲如圍繞金牛座中昴星團諸星的反射星雲。

一些著名的亮星雲

暗星雲

這些星雲則表現為在較亮恆星或星雲背景上的暗黑剪影,這些巨大的暗星雲中沒有星星,它們吸掉來自其後面遠方天體發的光。著名的暗星雲如馬頭星雲南十字座煤袋星雲蛇夫座蛇幢星雲等。

形成

對於不同種類的星雲,他們有着不同的形成機理。一些星雲由星際物質中的氣體所形成,而其他的則由恆星產生。前者的例子便是巨型分子雲,最寒冷、最緻密的星際氣體;它們因大量稀疏氣體的冷卻與聚集而形成。後者的例子則是行星際星雲,由恆星在其演化後期噴發的物質所形成。

恆星形成區是一類與舉行分子雲有關的發射星雲。其中的物質在其自身重量下坍縮,產生恆星。巨型恆星可能在其內部形成,它們的紫外輻射能使周圍的氣體電離,使其發出可見光。這種圍繞着大型恆星而充滿氫離子的區域被稱為電離氫區,而電離氫區之外的電中性氫區域則被稱為光解離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