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丁堡廣場
香港岛靠近维多利亚港的广场
22°16′58″N 114°09′42″E / 22.282891°N 114.161549°E
命名緣由 | 2009年12月4日憲報第7642號政府公告 |
---|---|
道路長度 | 0.56公里(0.35英里) |
車速限制 | 50公里每小時 |
車道數 | 雙線單程 |
地點 | 香港中西區中環 |
起點 | 干諾道中近康樂廣場 |
終點 | 干諾道中近美利道 |
愛丁堡廣場(英語:Edinburgh Place)是香港香港島市中心一處靠近維多利亞港的廣場。建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它是早期香港島中環不斷填海工程的成果[1],也被認為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香港現代實用建築主義建築群的典範,甚至是香港市區沿海公共空間的典型範例。皇后碼頭拆卸後,露天的公共空間被擴大,龍和道和愛丁堡廣場之間的行人路可以進行公眾活動。
簡介
廣場之上有愛丁堡廣場碼頭、皇后碼頭、香港大會堂(高座及低座)、三層停車場(東座及西座),還有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它是中環海旁地標之一。從前愛丁堡廣場碼頭側有卜公碼頭,但於1994年因應中環填海計劃而拆卸,並易地於赤柱重置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款式的卜公碼頭。
裝飾
1990年,香港電燈為慶祝公司開業一百週年,於愛丁堡廣場舉行永久街燈展覽[2],展示多個年代的街燈,包括一盞仿製1890年代香港首支的電街燈,以及安裝了分別屬於1910(兩盞)、1920、1940、1950、1960和1970年代燈罩的街燈,共八盞仿古的歐陸式街燈[3]。另外,路政署亦沿愛丁堡廣場迴旋處及康樂廣場的行人道,豎設十六盞藝術特色燈柱[4][5]。
2002年,香港政府為迎接香港回歸五週年,在愛丁堡廣場的長凳上加裝鐵製的香港市民剪影,以反映香港人的生活百態,而前政府建築師馮永基就指出此設計另一個目的其實是不讓途人臥睡到凳子上[6]。
保育行動
因應中環填海計劃,愛丁堡廣場上的大部份建築物都會受到波及,被規劃拆卸作重新發展:
- 在2006年11月,廣場上的愛丁堡廣場碼頭(即舊中環天星碼頭)碼頭清拆,由同樣功能的碼頭中環碼頭(七號、八號)取代;
- 在2007年8月1日起,廣場上的皇后碼頭碼頭停用,並隨即進行清拆工程,同樣功能的碼頭則由中環碼頭(九號、十號)取代。
鄰近建築物
交通
參見
參考來源
- ^ 何, 佩然. 城傳立新──香港城市規劃發展史(1841-2015). 香港: 中華書局. 2016: 150. ISBN 9789888420025.
- ^ 一百二十五年的發展里程碑 (PDF). HKEXnews. 電能實業. [2020-05-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11-24).
- ^ 臧諾. 【勿忘街燈】愛丁堡廣場老香港街燈迷你展覽. 蘋果日報. 2016-04-29 [2020-05-19].[失效連結]
- ^ 地區及維修工作:路燈. 路政署. 2020-01-31 [2020-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7).
- ^ 馮婥瑤. 中環愛丁堡廣場 菲臘親王曾四度訪港 親民形象深受港人歡迎. 明周文化. 2021-04-10 [2021-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1).
- ^ 馮, 永基. 誰把爛泥扶上壁──你所不知的建築故事. 香港: 中華書局. 2016: 98. ISBN 97898884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