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人名

拉脫維亞人的命名習俗

拉脫維亞人名的組成和大多數歐洲人名一致,包括名字拉脫維亞語vārds)和姓氏拉脫維亞語uzvārds)兩部分,順序是名前姓後。如今為子女取多個名字(即中間名)的現象也已經比較普遍[註 1]

拉脫維亞人名
命名習俗
語言拉脫維亞語
使用情況現存
受影響於基督教名德意志人名俄羅斯人名
結構
名字 + 姓氏
說明名字可以有多個,常用其中一個。名字和姓氏必須加上固定的後綴。
示例
亞尼斯·卡爾寧什
Janis Kalninš
說明亞尼斯是名字,卡爾寧什是姓氏。
家庭關係
傳承方式子女承父姓
婚後改姓傳統上已婚女子從夫姓
尊稱
男子Kungs
已婚女子Kundze
未婚女子Jaunkundze

拉脫維亞人名擁有易於辨識的後綴。大部分男子名以第一或第二變格的陽性後綴「-s/-š」或「-is」結尾,還有一些外來名以無屈折變化後綴「-o」結尾,少數以第三變格陽性後綴「-us」結尾。女子名一般以第四或第五變格的陰性後綴「-a」或「-e」作結。姓氏同樣遵循這個規則。例如男名亞尼斯·卡爾寧什(Janis Kalninš),女名耶萊娜·卡爾妮娜(Jelena Kalnina)[1]

拉脫維亞人名還有呼格形式和作為暱稱指小形式。以近百年來都十分常見的人名亞尼斯(Jānis,最早的書面文獻形式出現於1290年)為例,其呼格是亞尼(Jāni),指小暱稱是亞尼特(Jānīt)[2]

拼寫

拉脫維亞人名的拼寫必須遵循拉脫維亞語正字法的規則,這意味着當拉脫維亞人擁有外國姓氏或名字時,也要將之按照正字法作改寫,並加上對應的後綴。例如,熱拉爾·德帕迪約(Gerard Depardieu)改寫為Žerārs Depardjē,華金·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改寫為Hoakins Fīnikss,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改寫為Donalds Tramps[3]。拉脫維亞有許多來自俄語的姓名,亦自然要循例作出改寫,例如弗拉季斯拉夫·卡扎諾夫(Vladislav Kazanov)改寫為弗拉季斯拉夫斯·卡扎諾夫斯(Vladislavs Kazanovs)[1]

這個規則是拉脫維亞法律所規定的,為此,過去幾十年內至少有六起訴訟與此規定相關。大部分拒絕改寫姓名的原告方都是俄羅斯裔;此外的例子還有:一位嫁給外籍人士的拉脫維亞女子,不滿其丈夫的姓名在拉脫維亞官方文檔中被改寫姓名而對當局提出訴訟;一對拉脫維亞夫婦希望為自己的孩子取名Otto(而非合乎正字法的Oto)而提起訴訟;一位拉脫維亞籍的俄羅斯猶太人列昂尼德·賴曼(Leonid Raihman)拒絕改寫姓名,而將拉脫維亞當局訴訟至聯合國人權理事會[4]

家庭關係

傳統上,拉脫維亞人遵循子承父姓,已婚女子從夫姓的習俗。女子從夫姓後,丈夫姓氏的陽性後綴改為陰性。不過西歐的拉脫維亞裔並不一定會改寫後綴[1]

歷史

拉脫維亞在13世紀皈依基督教,在此之前,人們取名一般會使用代表自然事物的名詞,如伊爾貝(Irbe,鷓鴣)、拉齊斯(Lācis,)、葉娃(Ieva,櫻桃樹)、阿貝萊(Ābele,蘋果樹)。許多這類名字後來都變成了姓氏。隨着基督教的傳播,拉脫維亞人逐漸改用基督教名,如瑪麗亞(Marija)、安娜(Anna)、彼得里斯(Pēteris)等。路德宗牧師克里斯托夫·哈德(Christoph Harder)還創製了許多有美德涵義的新教名,如迪耶夫米利斯(Dievmīlis,敬愛上帝者)、斯特拉杜利斯(Strādulis,勤奮勞作者)、熱利特(Žēlite,悲憫者)、斯凱德里特(Skaidrīte,明晰者)[2]

這些來自拉脫維亞語的名字在外國統治時期,會以外語的等價形式出現在官方文檔中。例如代表山峰的卡倫斯(Kalns)會寫作德語的貝格(Berg)。在後來的去德語化運動中,又陰差陽錯新造出一些名字,如道格曼特斯(Daugmants)的德語化形式是道格曼(Daugmann),這個名字在去德語化過程中又改寫為道格馬尼斯(Daugmanis)[5]

拉脫維亞農奴在廢除農奴制[註 2]之後才擁有姓氏,此前只有貴族、手工業自由民和城市居民有姓氏。因此,歷史最悠久的拉脫維亞姓氏都來自德語低地德語,加上拉脫維亞語的後綴。例如,來自德語邁爾(Meier)的梅耶爾斯(Meijers)和梅耶蕾(Meijere);來自德語米勒(Müller)的米勒斯(Millers)和米勒蕾(Millere);來自德語施密特(Schmidt)的什米特斯(Šmits)和什米特(Šmite)。還有一些來自波蘭語白俄羅斯語的姓氏,原有的斯拉夫式後綴斯基(-ski)、茨基(-cki)、奇克(-czyk)、維奇(-vich/-wicz)會再加上拉脫維亞後綴,變為斯基斯(-skis)、茨基斯(-ckis)、奇克斯(-čiks)、維奇斯(-vičs)。例如索科洛夫斯基斯(Sokolovskis)、索科洛夫斯卡(Sokolovska)、巴爾敦奇克斯(Baldunčiks)、巴爾敦奇卡(Baldunčika)、拉特克維奇斯(Ratkevičs)、拉特克維恰(Ratkeviča)。農奴制廢除後,拉脫維亞農民也有了姓氏,大部分是指小詞,例如卡爾寧什(Kalniņš,小山)、貝爾津什(Bērziņš,小樺樹)。

帝俄蘇聯統治時期,拉脫維亞姓名會在官方文檔中進行俄語化改寫,而且遵循俄羅斯人名的三名法:名、父名、姓氏。名字的性別後綴也會被去除。例如,詩人伊曼特斯·濟耶多尼斯(Imants Ziedonis)的姓名在官方文檔中會寫作伊曼特·亞諾維奇·濟耶多尼斯(Имант Янович Зиедонис[6]

進入20世紀,拉脫維亞在戰間期的獨立時期,尤其是在烏爾馬尼斯獨裁統治期間,盛行民族主義運動,波羅的海德意志人大多離開拉脫維亞,許多德語名或帶有德語元素的名字都改寫為拉脫維亞語形式。例如當時的內政部長科爾內利斯·韋特馬尼斯(Kornēlijs Veitmanis)將姓氏改為韋德尼耶克斯(Veidnieks)[5]

常見姓名

下表給出最常見的拉脫維亞姓名排行。姓氏的寫法以陽性後綴為準。拉脫維亞三分之一的人口為東斯拉夫裔(俄羅斯人、烏克蘭人和白俄羅斯人),如果算入這些人口的姓名,常見的俄羅斯名字亞歷山大(Александр)的拉脫維亞語形式亞歷山大斯(Aleksandrs)便是使用人數第二多的名字[7]

序號 男子名 女子名 姓氏
1 亞尼斯(Jānis) 安娜(Anna) 貝爾津什(Bērziņš)
2 安德里斯(Andris) 克里斯蒂娜(Kristīne) 卡爾寧什(Kalniņš)
3 尤里斯(Juris) 伊內塞(Inese) 奧佐林什(Ozoliņš)
4 埃德加斯(Edgars) 因加(Inga) 揚松斯(Jansons)
5 馬里斯(Māris) 伊爾澤(Ilze) 奧佐爾斯(Ozols)
6 艾瓦爾斯(Aivars) 莉加(Līga) 利耶平什(Liepiņš)
7 馬丁什(Mārtiņš) 達采(Dace) 克魯明什(Krūmiņš)
8 彼得里斯(Pēteris) 阿妮塔(Anita) 巴洛迪斯(Balodis)
9 伊瓦爾斯(Ivars) 瑪麗亞(Marija) 埃格利蒂斯(Eglītis)
10 瓦爾迪斯(Valdis) 伊韋塔(Iveta) 彼得松斯(Pētersons)

注釋

  1. ^ 蘇聯時期,當局限制多個名字的使用,但在拉脫維亞獨立後,取多個名字的習俗逐漸開始流行。
  2. ^ 庫爾蘭在1817年廢除,維澤梅在1819年,拉特加爾在1861年。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UK Naming Guide (PDF). UK Government. 200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10-03). 
  2. ^ 2.0 2.1 Jacobs, Timothy. Latvian names are more than just Janis. The Baltic Times. February 28, 2002 [2009-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2). 
  3. ^ Mawhood, Will. Why You Will Almost Definitely Have to Change Your Name When Speaking Latvian. Deep Baltic. September 23, 2016 [2018-1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 
  4. ^ Naumova, Karina. Court proceedings on transcription of personal names. Legal aspects of transcription of personal names in the Latvian language (PDF). Riga: Riga Graduate School of Law. 2014: 28–39 [2020-07-23]. ISSN 1691-925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1-03-08). 
  5. ^ 5.0 5.1 "Latvia as an Independent State", by Alfred Bilmanis, 2008, ISBN 1-4437-2444-0, p. 15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6. ^ Imant Yanovich Ziedonis.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5). 
  7. ^ The most popular names. Apollo. 2006-05-25 [2009-05-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