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世軍葵涌女童院
救世軍葵涌女童院(英語:The Salvation Army Kwai Chung Girls' Home)位於香港新界葵涌原梨木樹(梨木道1號),於1948年至1994年之間開辦。女童院所在的西式建築於2020年6月11日被古物古蹟辦事處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歷史
救世軍葵涌女童院前身是一座西式大宅,座落於中葵涌的一座小山崗上。該大宅建於1930年代初。1932至1933年,商人鄧肇坤購入有關地皮。1936年,地皮轉售予深水埗北河戲院東主顏絢之和黃杰雲。[1][2][3]
1920年代,由教會發起的廢娼、廢蓄婢運動得到成果,香港政府陸續立例保護婦孺,廢除妹仔、公娼等舊習俗。1931年,救世軍於九龍太子道開辦救世軍培德院(英語:Salvation Army Women’s Industrial Home),收容貧苦少女,例如妹仔、妓女、孤兒和女少年罪犯。[4]宿舍的規模不足以收容日漸增多的院童,於是培德院在1934年遷到九龍塘基堤道2號新院址。[5][6]
早於1941年,救世軍已打算將該座丟空的大宅作為培德院的長遠院址。在香港政府、救世軍國際、胡文虎先生和其他熱心人士捐助的支持下,救世軍於1947年以十萬港元購入大宅,並於次年完成改建大宅的工作,開辦香港史上第一間正式女童院,並由時任港督葛量洪爵士主持開幕典禮。[7][8]新院最初有50個床位,為女少年罪犯提供住院式的感化及更生服務,而位於山腳的車庫則改建成課室。[9]
1955年,位於山腰的教堂落成,平日用作教學之用,晚上供救世軍葵涌隊堂使用。1965年至1971年,女童院曾一度改用作社會服務中心,設有托兒所,在職婦女宿舍,女童院的院童一度轉移到馬頭圍女童院。
香港法例第213章《保護兒童及少年條例》生效後,救世軍於1994年起停辦女童院,大宅因而荒廢至今。
建築特色
該座西式大宅以裝飾藝術風格為主,大宅內有一座有水磨石扶手的八角形旋轉樓梯,一樓有一個已密封呈半圓形的露台,由地下玄關的兩條托斯卡納柱作支撐,大宅外牆救世軍的徽章仍保留至今。[10]
近年發展
救世軍停辦女童院前後,曾數度計劃與發展商合作將地皮重建作商住發展、工業貨倉用途以及神學院,但均被城規會否決。[11][12]2018年,救世軍以作價約1億港元出售全幅地皮。新業主華信地產財務將建築的窗戶拆除並在內部加建鐵架。2019年,新業主向城規會申請將建築改建為安老院,計劃中只有主樓及小教堂會保留。[13][14]城規會於2020年接納有關改劃申請。
參考來源
- ^ Historic Building Appraisal - Former The Salvation Army Kwai Chung Girls' Home (PDF). Antiquities Advisory Board. [2023-05-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5-09).
- ^ 前救世軍葵涌女童院 - 無歷史建築評級. 我城側影. 2019-04-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9) (中文(簡體)).
- ^ 救世軍葵涌隊. 平帆的自製空間. 2018-08-02 [2023-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0) (英語).
- ^ 救世軍在港設支部. 香港工商日報. 1930-07-25.
- ^ 救世軍在香港正式展開工作 (PDF). 救世軍.
- ^ 救世軍居留所設在九龍塘港府撥助五千元. 天光報. 1934-08-22.
- ^ 救世軍培德院. 大公報. 1948-10-29.
- ^ 葵涌培德院四周年紀念 輔政司柏立基致訓. 香港工商日報. 1952-10-24.
- ^ 四週年紀念會中培德院概况設備週全情形良好. 華僑日報. 1952-10-25.
- ^ 勞藹嬋. 上葵涌救世軍葵涌女童院.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1961 [2023-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9).
- ^ 恆隆增土儲 續與救世軍合作重建物業. 香港經濟日報. 2001-03-17.
- ^ 都會規劃小組委員會第 658 次會議記錄 (PDF). 城市規劃委員會. 2020-10-23 [2023-05-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5-09).
- ^ 78年歷史葵涌女童院危在旦夕 拆窗改建 清拆?賣地?. 香港獨立媒體. 2018-01-31 [2023-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09).
- ^ 80年歷史葵涌女童院擬改建 古蹟辦25年零跟進. 香港01. 2019-10-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13) (中文(香港)).
外部連結
- 上葵涌救世軍葵涌隊圖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