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波索賓和聲學

斯波索賓和聲學(又稱斯波索賓和聲分析法)是由前蘇聯音樂理論家、音樂教育家伊戈爾·弗拉基米羅維奇·斯波索賓[1]根據里曼理論體系和聲功能分析法並融合維也納體系羅馬數字分析法英語Roman numeral analysis而成的一套和聲分析理論。

和聲學教程是斯波索賓所著的和聲學教學書籍,在中國大陸廣泛使用。

目前該和聲體系在俄羅斯、中國、比利時等國的音樂學院及大學中被廣泛使用。

三種體系和聲標記的對比

和弦音級羅馬數字分析法、里曼和聲功能分析法和斯波索賓和聲功能分析法是目前三種世界上最通用的對功能和聲分析的體系。

下表列舉了自然大調中的自然音三和弦在三種分析法中的標記

羅馬數字分析法 斯波索賓和聲功能分析法 德式和聲功能分析法
I T T
ii SII Sp
iii DTIII Dp/Tg
IV S S
V D D
vi TSVI Tp/(Sg)
vii° DVII Đ7

下表列舉了自然小調中的自然音三和弦在三種分析法中的標記

羅馬數字分析法 斯波索賓和聲功能分析法 德式和聲功能分析法
i t t
ii° sII
III dtIII tP / (dG)
iv s s
v d d
VI tsVI sP / tG
VII dVII dP

和聲的功能性

如同里曼和聲分析法一樣,斯波索賓和聲分析法十分注重強調和聲的功能性,該理論認為功能和聲一共有三大類功能——功能(T或t)、功能(D或d)、和下屬功能(S或s),其中每類有分成大的和小的,通過功能符號的大小寫來表示。與羅馬數字分析法不同的是,這裡所提到的大和小指的不是每個和弦本身的性質,而是指這個和弦功能的性質——即這個和弦所在的功能組的正三和弦的性質。

調式 主功能 屬功能 下屬功能
自然大調 大主功能T 大屬功能D 下屬功能S
和聲大調 大主功能T 大屬功能D 下屬功能s
下行旋律大調 大主功能T 小屬功能d 下屬功能s
自然小調 小主功能t 小屬功能d 下屬功能s
和聲小調 小主功能t 大屬功能D 下屬功能s
上行旋律小調 小主功能t 大屬功能D 下屬功能S
混合利底亞調式 大主功能T 小屬功能d 下屬功能S
多利安調式 小主功能t 小屬功能d 下屬功能S
弗利吉安調式 小主功能t 小屬功能d(降上主音 下屬功能s

主、屬與下屬功能組

主功能組(T或t)

主音 級音)為根音構成的三和弦叫做主三和弦(T或t),是功能組的正三和弦。與主三和弦有着兩個共同音的三和弦——六級和弦(TSVI或tsVI)和三級和弦(DTIII或dtIII)也擁有功能。因此,主和弦六級和弦三級和弦一同構成了和聲功能組。

主功能組在調性上十分穩定,沒有向其他功能組進行的迫切感。

主音 級音)向上到達中音 級音)的音程性質決定了功能組的大小。
在大調性的調式當中,功能是大的,功能符號用大寫的T;在小調性的調式當中,功能是小的,功能符號用小寫的t。


屬功能組(D或d)

屬音 級音)為根音構成的三和弦叫做屬三和弦(D或d),是屬功能組的正三和弦。與屬三和弦有着兩個共同音的三和弦——七級和弦(DVII(又稱導和弦) 或dVII)和三級和弦(DTIII或dtIII)也擁有屬功能。因此,屬和弦、七級和弦和三級和弦一同構成了屬和聲功能組。


主音 級音)向上到達 級音(要麼是導音,要麼是下主音)的音程性質決定了主功能組的大小。
自然大調、和聲大調、上行旋律大調和聲小調、上行旋律小調、利底亞調式當中,功能是大的,功能符號用大寫的D;在自然小調、下行旋律小調、下行旋律大調、混合利底亞調式、多利亞調式、弗里幾亞調式當中,功能是小的,功能符號用小寫的d。


大的功能組和弦是在功能和聲里最為常見,因為導音下主音向主的傾倒性要強很多,所以大功能組在調性上具有很強烈的不穩定性,迫切需要向功能組解決。

下屬功能組(S或s)

下屬音 級音)為根音構成的三和弦叫做下屬三和弦(S或s),是下屬功能組的正三和弦。與下屬三和弦有着兩個共同音的三和弦——二級和弦(SII或sII)和六級和弦(TSVI或tsVI)也擁有下屬功能。因此,下屬和弦二級和弦六級和弦一同構成了下屬和聲功能組。

主音 級音)向上到達下中音 級音)的音程性質決定了下屬功能組的大小。

自然大調、上行旋律大調、上行旋律小調、混合利底亞調式、多利亞調式當中,下屬功能是大的,功能符號用大寫的S; 在自然小調和聲小調、下行旋律小調、和聲大調、下行旋律大調、弗里幾亞調式、洛克利亞調式當中,下屬功能是小的,功能符號用小寫的s。

下屬功能組在里曼和聲二元論當中是大功能組的負和聲功能組,這是因為小[[中音| ]] 級音與大[[導音| ]] 級音互為負和聲音級。因此,小下屬功能組要比大下屬功能組和小功能組的都更不穩定、更迫切需要向功能組解決。

與其他和聲分析法的區別

與里曼和聲功能分析法的區別

里曼理論將副三和弦分析為同功能組正三和弦的變換,例如自然大調二級和弦被分析為Sp,即德文Subdominantparallele的縮寫,意思是大下屬和弦S的關係和弦(德語:parallel);而在斯波索賓和聲分析則將這個和弦分析成SII,意思是帶有大下屬功能的二級和弦。這是由於斯波索賓將維也納音樂理論派的羅馬數字分析法英語Roman numeral analysis融入了進來。

與羅馬數字音級分析法的區別

羅馬數字音級分析法對和弦的功能不作分析,但很直接的通過大小寫以及其他的符號表示出和弦的性質(即大、小、增、減等)。斯波索賓和聲功能標記的角標不區分大小寫,根據慣例都採用大寫記錄。因此斯波索賓和聲標記不直接寫明和弦本身的性質,但是其功能符號的大小寫決定了功能組的大小性質,而和弦的性質是可以從功能組的性質中間接推理得到的。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看出,斯波索賓和聲學對和弦自身的性質分析沒有羅馬數字分析法中那麼看中,而更注重於對其功能組性質的分析。

功能的進行

和聲功能分析法中認為(里曼斯波索賓的都是),在功能和聲音樂當中,音樂的和聲從最穩定的主功能開始,逐漸向不穩定的功能組進行,最後解決回穩定的功能組,然後再重複上述過程。

根據和聲極性,主功能(T和t)最為穩定,其次的是小功能(d)和大下屬功能(S),再其次是小下屬功能(s),最不穩定的是大功能(D)。

如果和聲進行與正常的和聲進行相反,則被稱為反功能進行(英語:functional retrogression),和聲的初學者要儘量避免使用反功能進行。
不符合正常和聲進行規律的和聲進行被稱作意外進行,其中包括反功能進行。意外進行在浪漫主義時期後期被大量使用,這也是最終導致傳統功能和聲的大小調體系以及調性在十九世紀末逐漸瓦解的原因之一。

其他和聲功能

終止四六和弦(K )的和聲功能

由於終止四六和弦從音的結構上看是主三和弦的第二轉位,而從低音又是屬音,因此該和弦有着復功能性。因此在斯波索賓和聲分析法中不採用T、t、S、s、D或d來標記,而是採用德文終止一詞的首字母K將終止四六和弦標記成K 

重屬功能組

屬和弦屬三和弦即為重屬三和弦,標記為DD重屬三和弦和與重屬三和弦有兩個共同音的和弦組(DDVII和DDIII)成了重屬功能組,但DDIII幾乎從不使用。重屬和弦一般向功能解決或先經過終止四六和弦(K )再向屬功能更解決。

為了向屬的使傾倒性更強,重屬功能組幾乎總是用大的,很少用小重屬功能組,因此,功能符號標記為大寫的DD。

重下屬功能組

下屬和弦下屬三和弦即為重下屬三和弦,標記為ss或SS。在下屬調的二級上構成的三和弦與重下屬和弦有兩個共同音,因此也屬於重下屬功能組,標記為ssII或SSII
小重下屬功能組是大重屬功能組的負和聲功能組,為了使向下屬的傾倒性更強,小重下屬功能組一般用的比較多,標記為ss,但是大的重下屬功能組也時常被使用,標記為SS。

其他離調和弦

調內某一和弦當做臨時主和弦並在這個臨時的副調上構成和弦的這種手法被稱為離調。一般離調和弦會解決到副調的主和弦上,副調的主和弦是主調內的和弦,因此用調內的和聲標記標註,而它之前的離調和弦則用副調中的和聲標記標註,然後在兩個和弦之間畫上右箭頭(→),意為前一個和弦向下一個和弦離調。如果是連續多個和弦向同一和弦離調,則將這些離調和弦在副調中分析,並在這些離調和弦的標記下方畫上開口朝上的方括號,方括號的尾端與右箭頭(→)相連,指向副調的主和弦。
如果離調和弦沒有解決到該副調的主和弦上,而是意外進行到其他的主調內的和弦,則標記方式相同,但被箭頭所指的副調主和弦標記用小括號()括上,表示這個應該出現的和弦在實際音樂中沒有出現。

角標

七和弦與九和弦

七和弦和聲標記是在同根音三和弦的和聲標記右下角上加上角標₇,九和弦則是加上₉。
一般認為七和弦與其同根音三和弦的和聲功能相同或相似,所以和聲功能的標記是相同的。例如導七和弦雖然與下屬三和弦有兩個共同音(下屬音下中音),但由於其同根音三和弦的標記為DVII,所以它被標記為DVII₇,而DSVII₇

轉位和弦的標記

轉位和弦的標記採取在其原位和弦的標記的右下角標上或改為轉位和弦數字低音

三和弦的第一轉位——六和弦的角標為6;第二轉位——四六和弦的角標為 

名稱 轉位 低音 標記 低音與上方各音的音程
三和弦 原位 根音  
和弦 第一轉位 三音 6  
四六和弦 第二轉位 五音    

每個七和弦的第一轉位——五六和弦的角標為 ;是第二轉位——三四和弦的角標為 ;第三轉位——二和弦的角標為2

名稱 轉位 低音 標記 低音與上方各音的音程
七和弦 原位 根音 7 7
5
3
五六和弦 第一轉位 三音   6
5
3
三四和弦 第二轉位 五音   6
4
3
和弦 第三轉位 七音 2 6
4
2

替換音

如果要將和弦五度音替換成六度音,則在該功能標記的右上角標上角標6。多數情況下,這些和弦還是能夠用其他和弦的轉位和弦來標記的,但是有時,由於其和聲功能與其低音上構成的和弦更加相似,所以這種情況一般採取替換音的標記法。例如在正格終止處的屬和弦,有時候五度音被替換成了六度音,而且這個六度音一般處於旋律聲部,這時候由於其功能上與屬三和弦(D)更相似而不是三級和弦,所以標作D6,而非DTIII₆
同樣,七和弦五度音也有可能被替換成六度音,其標記方法同上。例如同樣是在正格終止式,屬七和弦D)的五度音若被替換成了六度音,則該和弦標記為D

變音

如果一個和弦的某個和弦音被臨時升高降低了,那麼在原本這個和聲標記的左上角標註上這個和弦升高降低的音級。例如如果重屬導五六和弦DDVII 三音(即低音)被降低半音的話,那麼這個和弦則被標為♭3DDVII 

參考文獻

  • 《Учебник Гармонии》,作者:И.Дубовский, С.Евсеев, И.Способин, В.Соколов (В первой части);出版社:Москва 「Музыка」 1985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