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工業革命遺蹟:鋼鐵、造船和煤礦

世界遺產

明治工業革命遺蹟:鋼鐵、造船和煤礦(日語:明治日本の産業革命遺産 製鉄・製鋼、造船、石炭産業/めいじにほんのさんぎょうかくめいいさん せいてつ・せいこう、ぞうせん、せきたんさんぎょう),該遺產群分布在日本九州等地的8個縣,共包含23個建設於幕末明治時代的工業設施,在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正式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明治工業革命遺蹟:鋼鐵、造船和煤礦
世界遺產
官方名稱Sites of Japan’s Meiji Industrial Revolution: Iron and Steel, Shipbuilding and Coal Mining(英文)
Sites de la révolution industrielle Meiji au Japon : sidérurgie, construction navale et extraction houillère(法文)
位置 日本亞洲和太平洋地區
標準文化:(ii)
參考編碼1484
登錄年份2015年(第39屆會議
日語寫法
日語原文明治日本の産業革命遺産 製鉄・製鋼、造船、石炭産業
假名めいじにほんのさんぎょうかくめいいさん せいてつ・せいこう、ぞうせん、せきたんさんぎょう
平文式羅馬字Meijinihon No Sangyoukakumei Isan Seitetsu・Seikō,Zōsen,Sekitansangyou

概況

明治工業革命的遺蹟大致分布在山口福岡佐賀長崎熊本鹿兒島岩手靜岡8個縣中的11個市[1]。時間跨度大致為1850年至1910年,涉及鋼鐵冶煉、造船、煤炭等行業[2]。該遺產群最初的申遺名稱為「九州、山口的近代化工業遺產群」,是對日本九州、山口地區近代化遺產工業發展遺產的總稱,之後由於追加了部分遺產,遂將名稱變更為「明治日本的工業革命遺產 九州、山口及相關地區」。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諮詢機構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ICOMOS)的推薦名稱為「明治日本的工業革命遺產 製鐵、鋼鐵、造船、煤炭工業」。5月4日,日本文部科學省文化廳宣布,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已將「日本明治時代的工業革命遺產 九州、山口及相關地區」的23處設施列入申遺「建議名單」。2015年7月5日在德國波恩召開的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決定,採納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的建議,以「明治日本的工業革命遺產 鋼鐵、造船和煤礦」的名稱,將其接納為世界遺產遺產名錄。[3]

登錄標準

國際古蹟遺址理事會對「明治日本的工業革命遺產」給出的推薦理由是:「這是西方工業化成功傳播至非西方國家的先例,並且在1853年至1910年短短50多年期間迅速實現了工業化,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依照ii、iii、iv類標準將其列為世界遺產候選名單[4]。最終該遺產群以ii、iv類標準登錄。

該世界遺產被認為滿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

  • (ii)在某期間或某種文化圈裡對建築、技術、紀念性藝術、城鎮規劃、景觀設計之發展有巨大影響,促進人類價值的交流。
  • (iv)關於呈現人類歷史重要階段的建築類型,或者建築及技術的組合,或者景觀上的卓越典範。[5]

構成情況

九州、山口的近代化工業遺產群分布在日本九州·山口地方的8個縣,共包含23個工業設施,主要劃分為八大類。[1]

萩城

萩城工業化初期遺產群萩の産業化初期の時代の遺産群
名稱 地點 年代 概要 圖像
萩反射爐萩反射炉 山口縣萩市 1856年 萩反射爐是為探索鑄造西式大炮工藝而建立的實驗性反射爐,1924年12月被確定為日本國家史跡。現與韮山反射爐並為日本僅存的兩個保存完好的幕末明治時代反射爐。[6]  
惠美須鼻造船廠遺址恵美須ヶ鼻造船所跡 山口縣萩市 1856年 為了增強軍事國力,1853年,德川幕府解除了大型船隻建造禁令日語大船建造の禁。1856年12月,該造船廠製造出了萩市第一艘西洋帆船式海軍艦艇丙辰丸,1860年又建造了庚申丸。2013年10月惠美須鼻造船廠遺址被列為日本國家史跡。[7]  
大板山吹踏鞴煉鐵遺址大板山たたら製鉄遺跡 山口縣萩市 1855年 通過日本傳統的吹踏鞴煉鐵方法,煉製用於製造西式海軍艦艇的鋼鐵。2012年9月被列為日本國家史跡。[8]  
萩城下町萩城下町 山口縣萩市 江戶時代 萩城下町曾經是萩城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保存了封建時代末和資本主義發展時期街道的原貌,現為日本國家史跡。[9]  
松下村塾松下村塾 山口縣萩市 1857年 1842年,玉木文之進開設私塾,1857年,幕末時期長州藩吉田松陰接手,該私塾為19世紀日本現代化和工業化建設培養出諸多重要人才。1922年10月,該地被列為日本國家史跡。[10]  

鹿兒島

集成館集成館
名稱 地點 年代 概要 圖像
舊集成館反射爐遺址旧集成館(反射炉跡) 鹿兒島縣鹿兒島市 1851年 鴉片戰爭後,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國家,日本薩摩藩藩主島津齊彬意識到來自西方列強的威脅,立刻着手引進西方的工業技術,提出了「殖產興業、富國強兵」的口號,以鹿兒島地區為中心開始了日本第一個近代西式工廠群的建設,其中涉及造船、冶煉(反射爐、熔礦爐的建造)、紡織、軍事工業(大炮、地雷、水雷)、玻璃製造等,被統稱為「集成館事業」。舊集成館反射爐在薩英戰爭中遭到了破壞,現只存有反射爐土台遺蹟。[11]  
舊集成館機械工廠旧集成館(機械工場) 鹿兒島縣鹿兒島市 1865年 集成館機械工廠於1864年建設,翌年建成,裝備了荷蘭進口的金屬加工機械設備。1871年明治政府將其用作軍隊的炮兵工廠,後來它成為了海軍的造船廠。1877年機械廠在西南戰爭遭到毀壞,1923年建築被翻新,成為了一座博物館。[12]  
舊鹿兒島紡織所技師館旧集成館(旧鹿児島紡績所技師館) 鹿兒島縣鹿兒島市 1867年 1867年,薩摩藩主島津忠義在鹿兒島建立起了日本第一個西式機械化紡織廠——鹿兒島紡織所,並為7名英國紡織技師建造了紡織所技師館作為宿舍。[13]  
寺山煤窯遺址寺山炭窯跡 鹿兒島縣鹿兒島市 1852年 寺山煤窯為「集成館事業」的反射爐、高爐、蒸汽動力組提供能源燃料,2013年被列為日本國家史跡。[14]
關吉水渠関吉の疎水溝 鹿兒島縣鹿兒島市 1858年 關吉水渠建造於1852年,主要為工業發展提供水力,輸水距離達7千米。2013年被列為日本國家史跡。[15]  

韮山

韮山反射爐韮山反射炉
名稱 地點 年代 概要 圖像
韮山反射爐韮山反射炉 靜岡縣伊豆之國市 1857年 黑船事件發生後,幕府決定在伊豆半島下田建造反射爐,用以鑄造西式大炮。1854年3月,下田港的美國佩里艦隊水兵闖入反射爐工地,反射爐被緊急轉移到了韮山繼續建設。1857年反射爐正式建成,之後一直運行到1864年停止使用。由於萩反射爐被認為是實驗性的反射爐,所以韮山反射爐被認為是日本唯一遺存的實用反射爐。1922年,韮山反射爐被列為日本國家史跡,2007年被列為日本近代化工業遺產。[16][17]  

釜石

橋野鐵礦山橋野鉄鉱山
名稱 地點 年代 概要 圖像
橋野鐵礦山和高爐遺蹟橋野鉄鉱山・高炉跡 岩手縣釜石市 1858年 橋野鐵礦山和高爐的建成使得日本國內首次利用本地開採的鐵礦石,通過西式高爐方法成功煉出鋼鐵。1957年被列為日本國家遺蹟。[18]  

佐賀

三重津海軍遺址三重津海軍所跡
名稱 地點 年代 概要 圖像
三重津海軍遺址三重津海軍所跡 佐賀縣佐賀市 1858年 1858年,佐賀藩在此建立了海軍學院,1865年,日本第一艘國產實用汽輪船凌風丸在這裡建成。三重津海軍遺址在2013年被列為日本國家史跡。[19]  

長崎

長崎造船廠日語三菱重工業長崎造船所長崎造船所
名稱 地點 年代 概要 圖像
小菅修船廠遺址小菅修船場跡 長崎縣長崎市 1869年 1861年建成的長崎造船廠是日本第一個現代西式工廠,倒幕後船廠被政府接管,1884年船廠又被三菱接手,並由其管理至今。小菅修船廠建成於1869年,也是日本第一個配備西洋式船塢的修船廠。[20]  
三菱長崎造船廠第三船塢三菱重工業長崎造船所第三船渠 長崎縣長崎市 1905年 長崎造船廠第三船塢建成於1905年,建成時長222.2米,底寬27.0米,深12.3米,載重達30000噸,是當時亞洲最大的船塢。[20]  
三菱長崎造船廠巨型吊臂三菱長崎造船所ジャイアント・カンチレバークレーン 長崎縣長崎市 1909年 長崎造船廠巨型吊臂於1909年12月建成,裝備了日本第一座電磁起重機,起重能力150噸,至今該設備仍在使用。[20]  
三菱長崎造船廠舊木製模具廠三菱長崎造船所旧木型場 長崎縣長崎市 1898年 舊木製模具廠建於1898年,是一個兩層磚建築,是長崎造船廠內現存最古老的的建築,現為船業博物館。[20]  
三菱長崎造船廠占勝閣三菱長崎造船所占勝閣 長崎縣長崎市 1904年 占勝閣位於長崎造船廠第三船塢附近的山坡上,是一座木製西式建築。[20]  


高島煤礦高島炭鉱
名稱 地點 年代 概要 圖像
高島煤坑高島炭坑 長崎縣長崎市 1869年 高島早在1695年就被發現蘊藏煤礦,1889年這裡曾發生了高島煤礦事件。2014年高島煤坑被列為日本國家史跡。[21]
端島煤坑端島炭坑 長崎縣長崎市 1890年 端島在1810年左右被發現蘊藏煤礦,在1890年,它和高島煤礦被三菱集團收購。在煤礦的周圍,建有由鋼筋混凝土建成的住宅群。同時,因為端島的外型和三菱重工正在建造的戰艦土佐號相似,所以被稱作「軍艦島」。2014年端島煤坑被列為日本國家史跡。[22]  


格洛弗故居旧グラバー住宅
名稱 地點 年代 概要 圖像
格洛弗故居旧グラバー住宅 長崎縣長崎市 1863年 1859年蘇格蘭商人湯瑪士·布雷克·格洛弗從上海到達長崎,建立了格洛弗貿易公司,為推動日本工業現代化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他位於長崎的故居在1961年被列為日本重要文化財。[23]  

三池

三池煤礦和三池港三池炭鉱・三池港
名稱 地點 年代 概要 圖像
三池煤礦宮原坑三池炭鉱宮原坑 福岡縣大牟田市 1898年 1889年三井集團從政府手中接手了三池煤礦,1894年開始勘探宮原坑,1898年開採。由於此坑位於三池監獄附近,在日本工業化時代,煤礦強迫大量囚犯充當勞工進行採煤活動,因此該坑被稱為「修羅之坑」。1998,礦坑被列為日本重要文化財,2000年被列為日本國家史跡。[24]  
三池煤礦萬田坑三池炭鉱万田坑 福岡縣大牟田市、熊本縣荒尾市 1902年 萬田坑位於宮原坑以南1.5公里,跨福岡和熊本兩縣邊境,煤礦開探於1897年。[25]  
三池煤礦專用鐵路三池炭鉱専用鉄道敷跡 福岡縣大牟田市、熊本縣荒尾市 1891年 三池煤礦專用鐵路主要用於生產材料和煤產品的運輸。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78年建造的馬車軌道。1923年,整條鐵路實現了電氣化。2013,鐵路被列為日本國家史跡。[26]  
三池港三池港 福岡縣大牟田市 1908年 三池港始建於1902年1908年3月建成通航,航道全長1830米能處理10000噸船隻及貨物。1905年三池煤礦專線鐵路擴展到三池港口。時至今日,三池港仍然發揮着重要的作用。[27]  


三角西港三角西港
名稱 地點 年代 概要 圖像
三角西港三角西(旧)港 熊本縣宇城市 1887年 1880年,明治政府計劃在熊本地區修建大型港口。1884年,港口由荷蘭工程師米爾德負責開建,1887年8月15日三角西港建成。1889年港口被確定為大米、小麥、麵粉、煤和硫磺的出口中心。1899年,九州鐵路的終點站設在了今三角東港附近,導致三角西港日漸沒落。[28]  

八幡

官營八幡製鐵所官営八幡製鐵所
名稱 地點 年代 概要 圖像
官營八幡製鐵所總部舊址官営八幡製鐵所旧本事務所 福岡縣北九州市八幡東區 1899年 1880年,日本引進英國技術,在釜石建成了第一個國營鋼鐵廠。鋼鐵廠舊總部建於1899年,總建築面積1023平方米為一個兩層紅磚建築。1922年,鋼鐵廠總部搬離,該建築後被用作鋼鐵研究中心。[29]  
官營八幡製鐵所修理廠官営八幡製鐵所修繕工場 福岡縣北九州市八幡東區 1900年 八幡鋼鐵廠修理廠和舊鍛冶廠均由德國Gutehoffnungshütte公司於1900年建成。修理廠至今仍在使用,而舊鍛冶廠今天已經成為了一座檔案館。[29]
官營八幡製鐵所本部舊鍛冶廠官営八幡製鐵所旧鍛冶工場 福岡縣北九州市八幡東區 1900年
遠賀川水源地泵站遠賀川水源地ポンプ室 福岡縣中間市 1910年 遠賀川地泵站位於遠賀川旁,建於1910年,用於為八幡鋼鐵廠供水。泵站建築為紅磚的英式風格。今天八幡鋼鐵廠仍有30%的工業用水來自此泵站。[29]  

落選的設施

以下設施在初選中被列入遺產群,但最終提交時並未進入申報名單[30]

  • 官營八幡製鐵所:東田第一高爐遺址、西田岸壁(福岡縣北九州市)
  • 舊伊藤傳右衛門邸(福岡縣飯塚市
  • 築豐煤礦:舊三井田川礦業所伊田豎坑櫓、伊田豎坑第一、第二煙突(福岡縣田川市
  • 舊高取家住宅(佐賀縣唐津市
  • 新波止炮台遺址(鹿兒島縣鹿兒島市)
  • 祇園之洲炮台遺址(鹿兒島縣鹿兒島市)
  • 六連島燈台(山口縣下關市
  • 前田炮台遺址(山口縣下關市)

地圖

 
 
(萩城工業化初期遺產群)
 
鹿兒島(集成館)
 
佐賀(三重津海軍遺址)
 
釜石(橋野鐵礦山)
 
長崎(長崎造船廠、高島煤礦、格洛弗故居)
 
大牟田荒尾宇城(三池煤礦、三池港、三角西港)
 
北九州中間(八幡製鐵廠)
 
伊豆之國(韭山反射爐)
明治工業革命遺蹟:鋼鐵、造船和煤礦

爭議

日本將該遺產群以「展示明治時期重工業發展歷史的工業革命遺產」名義申報世界遺產名錄,但是其中包含了軍艦島、舊官營八幡製鐵所、松下村塾等設施,涉及到了奴役勞工、戰俘和軍國主義思潮等敏感話題,引發了中國和韓國的抗議[2][31]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記者會上表示,「日方申報的23處工業遺址中,有多處在二戰期間使用了中國、朝鮮半島和其他亞洲國家被強征的勞工。中方反對把日方申報的相關工業遺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

韓國方面認為,「23處設施中,包括7處日本強征朝鮮半島勞工的設施。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近6萬朝鮮半島勞工被迫在這些廠礦內從事非人勞作,以致大量人員死亡。」同時,韓國總統朴槿惠在會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伊琳娜·博科娃時,針對日本希望將「明治日本的工業革命遺產」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一事直接表明了反對態度。[32]

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召開期間,韓國派出以外交部第二次官趙兌烈為首席代表的遊說團體與日方代表展開角逐,原定於當地時間2015年7月4日進行的審議,因韓日未能就「是否將『強征朝鮮人勞役』一詞寫入申遺材料和簡介中」達成一致意見,而延遲一天進行。最後,在正式審議表決前,韓日達成共識,日本在附加文本中承認曾強征朝鮮半島居民,並許諾設立信息中心紀念遇難者。韓國終未阻止最終表決[33]

2020年,日本在東京設立介紹明治時期工業遺址的日本產業遺產信息中心,但韓國方面認為該信息中心否認強征勞工事實,不過是在炫耀自己的明治時期的工業化成就。2021年6月7日至9日,調查團考察日本產業遺產信息中心後編制報告,要求日方如實介紹韓籍勞工曾被強制勞役的事實以及日本政府有關強征勞工的政策。2021年7月2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在線上召開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全體會議並一致通過決議,對日本未能履行在宣傳端島等明治工業革命遺址時充分向外界告知強征韓籍勞工歷史的承諾深表遺憾[34][35],要求日方進行改善[36]

參考文獻

  1. ^ 1.0 1.1 「明治日本の産業革命遺産 九州・山口と関連地域」の概要について (PDF). [2015-05-2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5-05-24). 
  2. ^ 2.0 2.1 2.2 日本「明治遺址」藏什麼玄機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國軍網
  3. ^ 世界遺産登録決定…軍艦島など「明治の産業革命」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讀賣新聞
  4. ^ The Modern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s in Kyûshû and Yamaguchi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5. ^ Sites of Japan’s Meiji Industrial Revolution: Iron and Steel, Shipbuilding and Coal Mining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6. ^ Hagi Reverberatory Furnace.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6). 
  7. ^ Ebisugahana Shipyard.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6). 
  8. ^ Ohitayama Tatara Iron Works.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6). 
  9. ^ Hagi Castle Town.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6). 
  10. ^ Shokasonjuku Academy.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9). 
  11. ^ Shuseikan, Reverberatory Furnace.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6). 
  12. ^ Former Shuseikan and Machinery Factory.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6). 
  13. ^ Kagoshima Foreign Engineer's Residence.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14. ^ KTerayama Charcoal Kiln.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9). 
  15. ^ Sekiyoshi Sluice Gate of Yoshino Leat.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18). 
  16. ^ Nirayama Reverberatory Furnaces.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9). 
  17. ^ 日本國家史跡——韮山反射爐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華網
  18. ^ Hashino Iron Mining and Smelting Site.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6). 
  19. ^ Mietsu Naval Dock.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4). 
  20. ^ 20.0 20.1 20.2 20.3 20.4 Nagasaki Shipyard Facilities.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0). 
  21. ^ Takashima Coal Mine.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5). 
  22. ^ Hashima Coal Mine.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23. ^ Glover House and Office.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17). 
  24. ^ Miyanohara Pit, Miike Coal Mine.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6). 
  25. ^ Manda Pit, Miike Coal Mine.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0). 
  26. ^ Miike Coal Railway.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27. ^ Miike Port.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28. ^ Misumi West Port.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9). 
  29. ^ 29.0 29.1 29.2 The Imperial Steel Works, Japan.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6). 
  30. ^ 明治日本の産業革命遺産 九州・山口と関連地域/関連資産を見る.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09). 
  31. ^ 韓國、「侵略の歴史美化」日本の産業革命遺産登録に重ねて反対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產經新聞、2015年5月4報、2015年5月5日查閱
  32. ^ 日本“明治工业革命遗址”申遗风波. [2015-05-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9). 
  33. ^ 日本"明治工业革命遗址"顺利通过 韩国未反对. [2015-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07). 
  34. ^ “日本產業遺產信息中心歪曲強制動員的真實情況”.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5). 
  35. ^ 世遗大会批日本未履行强征劳工遗址申遗承诺.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4). 
  36. ^ 教科文组织认定日方军舰岛说明“不充分”. [2021-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5).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