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嬰
晏嬰(前578年—前500年),字仲,諡平,習慣上多稱晏平仲,亦稱晏子。齊國萊地夷維人,祖籍為宋國[1][2]。春秋後期外交家、思想家。
晏嬰 | |||||
---|---|---|---|---|---|
齊國外交家、思想家 | |||||
君主 | |||||
出生 | 前578年 齊國萊地夷維 | ||||
逝世 | 前500年 齊國 | ||||
安葬 | |||||
子嗣 | 晏圉 | ||||
| |||||
政權 | 齊國(春秋時期) | ||||
父親 | 晏弱 |
晏嬰的父親晏弱為宋穆公的曾孫,因宋國內亂而到齊國擔任上大夫,被齊國賞賜以萊地作為封地。[1][2]據說晏嬰身材短小,其貌不揚,但頭腦機敏,能言善辯。靈公二十六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五十餘年。晏嬰平時生活節儉,謙恭下士。內輔國政,屢諫齊侯。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能堅持原則,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
生平
哭齊莊公
齊後莊公六年(前548年),大夫崔杼的妻子與齊後莊公通姦,為了復仇,崔杼設了美人局將莊公謀殺了。晏嬰得知之後,走到崔杼的家門外。左右問道:「您自殺以身殉君主嗎?」晏嬰說:「就我一個人的君主嗎?我為甚麼要死?」左右又問:「那逃走嗎?」晏嬰說:「是我的罪過嗎?我為甚麼要逃?」左右再問:「回去嗎?」晏嬰說:「君主都死了,要回去哪?統治人民的,難道是用以凌駕於人民嗎?社稷才是真正的君主。為人臣者豈為了祿米?是為了保護社稷啊。所以君主為社稷而死,我也為君主而死;君主為社稷而逃亡,我也為君主而逃亡。如果他是為了自己的錯誤而死或逃亡,我又不是他的親寵之臣,誰願意這樣去作?而且有人都敢弒殺君主了,我何必自殺,何必逃亡,我又要回去哪?」門開後,晏嬰進去,伏在齊後莊公屍首上大哭,又起來跳了三次後,出去(古代喪俗「頓足」之禮),表示悲痛後就離開了。旁人對崔杼說:「一定要殺他。」崔杼說:「他有民望,放了他,以爭取民心罷。」[3]
出使楚國
有一次,晏嬰出使楚國。楚人因他身材矮小,看不起他,就在大門旁另開一道小門,請他從小門進去。晏嬰不肯進去,說:「我若是出使狗國,那我便會走狗門進國,今天我是要出使楚國的,那我便不該走這個門。」接待的官員聽了,只好請他從大門進去。晏嬰見到楚靈王。楚王問:「齊國難道沒有賢明的人了嗎?為何讓你作為使臣來到我國?」晏嬰答道:「齊國的臨淄有三百閭(古代一閭為25戶),城民只要把袖子抬起足以遮蔽太陽,把身上的汗水灑下有如下雨,人們肩並著肩,腳尖挨著腳跟,怎麼會沒有人?」楚王又問:「那為什麼是選你做為使臣呢?」 晏嬰回答:「齊國派遣使臣,都是把一名使臣派到適合他去的國家。賢能的人會被派去出使有賢能君主的國家,不夠賢能的人就被派去出使無品德君王的國家,嬰在齊國臣子之中,能力是最差的,所以被認為最適合出使楚國。」[4]
屢勸景公
景公三十二年(前516年),東北方出現彗星。景公嘆息說:「堂堂!誰有此乎?」群臣皆憂然淚下。晏嬰反而大笑,景公惱怒。晏嬰說:「臣笑群臣諛甚。」景公說:「彗星出東北,當齊分野,寡人以為憂。」晏嬰說:「君高臺深池,賦斂如弗得,刑罰恐弗勝,茀星將出,彗星何懼乎?」景公說:「可禳否?」晏嬰說:「使神可祝而來,亦可禳而去也。百姓苦怨以萬數,而君令一人禳之,安能勝眾口乎?」當時景公大造宮室,養狗馬,奢侈無度,稅重刑酷,晏子借機諫止。[5]
有一次,景公修建房舍,將要修建得非常漂亮。一天刮風下雨,景公和晏子一起入席飲酒。喝得正暢快時,晏嬰起身唱歌,唱道:「穗乎不得獲,秋風至兮殫零落,風雨之拂殺也,太上之靡弊也。」唱完,轉過頭流下了眼淚,跳起了舞。景公制止住他,說:「今日夫子為賜而誡於寡人,是寡人之罪」於是撤掉了酒席,罷徭役,停止修建房舍。[6]
又有一次,連下三天的雪。景公披著用狐狸毛做的皮衣。晏嬰謁見,景公說:「奇怪啊!怎麼大雪降了三天,我卻感覺不到天氣寒冷呢?」晏嬰回答:「真的是天氣不寒冷嗎?」景公笑了。晏嬰說:「嬰聽說過,古代那些被稱為賢明的君主,雖然天天能吃飽卻能體會沒食物的人的饑餓,雖然穿著暖和卻能體會缺乏衣物的人的寒冷,雖然生活安逸穩定卻能體會努力工作的人的辛勞,為何君王您會不知道呢?」景公說:「你說得對!寡人知道該如何做了。」 於是下令廣發糧食,在路上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鄉的;在里巷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家的;巡視全國,統計數字,不記他們的姓名。士人已任職的,就發給兩個月的糧食,病困的人發給兩年的糧食。孔丘聽到後說:「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7]
拔擢賢才
有一次,晏嬰外出,在路上遇到被囚禁之中的越石父。把他贖出來,用車載回家。晏嬰沒有向越石父告辭,就走進屋內,過了很久沒出來,越石父請求與晏嬰絕交。晏嬰大吃一驚,道歉說:「嬰雖然不是個仁者,但好歹讓先生倖免於災厄,為何先生這麼快便與嬰絕交呢?」越石父說:「不是這樣的。我聽說過,君子對於不能理解自己的人會表現得笨拙,而對能理解自己的人會表現精明。剛才我尚在囚車之中時,先生不知道我這個人如何,卻選擇救了我,既然先生認為我值得相助而出手救了我,那我便將先生視為能理解我的人;一個能理解我的人卻不願以用禮對待我,那我還不如繼續待在囚車之中。」於是請他進屋待爲貴賓。[8]
晏嬰一次坐車外出,車夫的妻子從門縫偷看她的丈夫。他丈夫替宰相駕車,遮著大傘,趕著四匹馬,志氣揚揚,十分得意。車夫回到家裏,妻子要求離婚,車夫問原因,妻子說:「晏子身高還不到六尺,但他作為齊國相國,在諸侯之間名聲響亮。今天妾看到他,志向宏達遠大,但態度仍是謙恭。而你身高有八尺,只作為人家的車夫,但態度卻相當得意,妾所以想求離婚。」從此,車夫就謙虛恭謹起來。晏嬰感到奇怪,問他原因,車夫如實相告。晏嬰就推薦他為大夫。[9]
去世
景公四十八年(公元前500年),晏嬰病重,在柱子上鑿了個洞,把一封信放在裏面,對他的妻子說:「這柱子裏的信,孩子長大了以後,拿給他看。」不久,晏嬰病逝。
待兒子長大後打開信,見信上寫:「布帛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沒有衣服穿;牛馬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沒有拉車的;士不可以缺少,缺少了就沒有官可以任用;國家不可以窮困,窮困了就不可推行政令。」[10]
子晏圉。
評價
- 孔子:「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不以已之是,駁人之非,遜辭以避咎,義也夫!」
- 齊景公:「子大夫日夜責寡人,不遺尺寸,寡人猶且淫泆而不收,怨罪重積於百姓。今天降禍於齊,不加於寡人,而加於夫子,齊國之社稷危矣,百姓將誰告夫!」[11]
- 孟子:「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12]
- 曾子:「晏子可謂知禮也已,恭敬之有焉。」[13]
- 司馬遷:「方晏子伏莊公屍哭之,成禮然後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耶?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14]
- 蘇軾:「賢哉晏平仲,事君不以私。」[15]
逸聞
二桃殺三士
據《晏子春秋》所載,當時有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名大將,恃勇而驕,甚至連齊相晏嬰都不放在眼裡。晏嬰於是與景公商議除掉三人,並讓景公將兩隻桃子賜給三人,讓三人按照功勞大小吃桃子。公孫接、田開疆二人各自誇耀自己的功績,並先後取走兩隻桃子。古冶子見狀不服,在陳述了自己的功績後,與公孫接、田開疆拔劍相向。公孫接、田開疆見狀,自感羞愧,雙雙交出桃子,自刎身亡。古冶子見二人自殺,也感到萬分羞愧,不願獨生,當場自刎身死。景公下令厚葬三人。
參見
延伸閱讀
[編]
參考資料
注釋
- ^ 1.0 1.1 彭一涵. 叔夷鍾銘文集注與釋義[D]. 重慶師範大學, 2019.
- ^ 2.0 2.1 晏鴻鳴. 晏氏起源考[J]. 人文論譚, 2010(1):7.
- ^ 《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崔武子見棠姜而美之,遂取之……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 ^ 《晏子春秋·卷六·晏子使楚楚為小門晏子稱使狗國者入狗門第九》: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嬰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 ^ 《史記·齊太公世家》:三十二年,彗星見。景公坐柏寢……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故晏子以此諫之。
- ^ 《晏子春秋·卷二·景公為長庲欲美之晏子諫第六》:景公為長庲,將欲美之……遂廢酒罷役,不果成長庲。
- ^ 《晏子春秋·卷一·景公衣狐白裘不知天寒晏子諫第二十》:景公之時,雨雪三日而不霽……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 ^ 《史記·管晏列傳》:越石父賢,在縲絏中。晏子出,遭之塗……晏子於是延入為上客。
- ^ 《史記·管晏列傳》:晏子為齊相,出……晏子怪而問之,御以實對。晏子薦以為大夫。
- ^ 《晏子春秋·卷六· 晏子病將死鑿楹納書命子壯而示之》:晏子病,將死……布帛不可窮,窮不可飾;牛馬不可窮,窮不可服;士不可窮,窮不可任;國不可窮,窮不可竊也。
- ^ 劉向(整理者). 晏公游於災,聞晏子死,公乘侈輿服繁駔驅之。而因為遲,下車而趨;知不若車之遫,則又乘。 比至於國者,四下而趨,行哭而往,伏屍而號,曰:「 子大夫日夜責寡人,不遺尺寸,寡人猶且淫泆而不收,怨罪重積於百姓。今天降禍於齊,不加於寡人,而加於夫子,齊國之社稷危矣,百姓將誰告夫!」 , 編. 《晏子春秋·晏子死景公驰往哭哀毕而去第十六》.
- ^ 孟子. 子為我願之乎曰管仲以其君霸晏子以其君顯管仲晏子猶不足為與 , 編. 孟子傳 (四庫全書本)/卷06. [2020-08-29].
- ^ 曾子曰小功不稅則是遠兄弟終無服也而可乎曾子曰䘮有疾食肉飲酒必有草木之滋焉以為薑桂之謂也 曾子曰晏子可謂知禮也已恭敬之有焉有若曰晏子一狐裘三十年遣車一乘及墓而返國君七個遣車七乘大夫五個遣車五乘晏子焉知禮曾子曰國無道君子恥盈禮焉國奢則示之以儉國儉則示之以禮讀賵曾子曰非古也是再告也 (編). 曽子全書 (四庫全書本). [2020-08-29].
- ^ 司馬遷(西漢). 太史公曰:「吾讀管氏《牧民》、《山高》、《乘馬》、《輕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詳哉其言之也。既見其著書,欲觀其行事,故次其傳;至其書,世多有之,是以不論,論其軼事。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豈以為周道衰微,桓公既賢,而不勉之至王,及稱霸哉?語曰:『將順其美,匡救其惡,故上下能相親也。』豈管仲之謂乎?方晏子伏莊公屍,哭之成禮,然後去。豈所謂見義不為,無勇者邪?至其諫說,犯君之顏,此所謂進思盡忠,退思補過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雖為之執鞭,所忻慕焉。」 , 編. 《史记 管晏列传》. [2020-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22).
- ^ 蘇軾. 苏轼文集·卷三十二·和陶诗五十七首(和咏三良).
- ^ 郭茂倩所編撰的《樂府詩集》曾引用該作,而直接署名創作者是諸葛亮,參見郭茂倩.樂府詩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881-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