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波 (作家)

中国作家,原名曲清涛

曲波(1923年2月22日—2002年6月27日),原名曲清濤,男,山東黃縣(今龍口市鳳儀區棗林莊)人,中國現代作家。代表作長篇小說《林海雪原》。

曲波
曲波
出生曲清濤
1923年2月22日
 中華民國山東黃縣(今龍口
逝世2002年6月27日(2002歲—06—27)(79歲)
 中國北京
職業作家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創作時期1955年-1980年代
代表作林海雪原
配偶劉波

生平

曲波出生於1923年,家境貧寒,父親是一位染匠。少年時期念過5年半私塾。11歲進入本村的拳房學習武術,從小就具有了俠客情懷與尚武精神。抗日戰爭開始後,他只有15歲,考入了八路軍膠東公學,入伍後改名為曲波。畢業後進入膠東八路軍主力第13團擔任文化幹事,1940年擔任連隊指導員。期間他既參加過地方起義偽軍的改造工作,也與日軍進行過殊死的較量等職務。1943年進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膠東分校學習,畢業後於膠東軍區任報社記者。1944年任膠東軍區海軍支隊第四中隊指導員。1945年8月15日, 日本二戰投降後, 為了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 山東軍區膠東海軍支隊奉黨中央之命一路北上。部隊到達五常縣後重新編隊, 22歲的曲波被任命為二團副政委。合江、牡丹江一帶的『匪患』非常嚴重, 部隊的主要任務是剿匪。1946年6月, 我和曲波在牡丹江軍區舉行了簡單的婚禮。婚後第二天, 他便進山剿匪去了。

1945年10月,隨所在部隊——膠東軍區海軍支隊,從山東龍口登船赴東北。登陸後稱東北人民自治軍遼東三縱隊二支隊,一路宣傳鼓動擴軍北上至五常縣,已擴編為兩個團,編入牡丹江軍區,曲波任牡丹江軍區二團副政委,當時僅22歲。參與了對牡丹江地區深山老林、林海雪原中的效忠國民黨的地方武力清剿,至1947年春完成剿匪,隨牡丹江二團編入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三師七團任政治處主任。1947年法庫戰鬥中第一次負傷,由哈爾濱的軍隊醫院的日本大夫取出炮彈片,傷愈後歸隊。遼瀋戰役攻打錦州中身負重傷,右大腿骨折、股動脈被打斷、彈片打入肘關節,在兵站醫院傷口又化膿崩裂,曲波正在懷孕的妻子為他獻血200毫升。初步治癒後,右腿短了四厘米,走路搖晃厲害,成為二等甲級殘廢軍人。1949年下半年,可以拄雙拐走動了,給組織寫信:「蘇聯有個無腳飛將軍。我不能幹陸軍,就去海軍學校工作。」被安排到安東海校,任二大隊政委。在海校講政治課,拄着雙拐上課。海校蘇聯顧問認為曲波拄拐不能上艦,應該調離。總政幹部部要把曲波調到陸軍院校。當時東北鐵路總局局長劉居英在山東時期是曲波的老上級,勸曲波轉業,到鐵路部門搞工業。1950年12月,曲波轉業擔任皇姑屯機車車輛廠任黨委書記兼副廠長。

1953年,瀋陽機車廠搬遷到齊齊哈爾,擔任齊齊哈爾車輛廠任黨委書記兼第一副廠長,全廠約有一萬餘人,曲波是二等甲級革命殘廢軍人,拄着雙拐工作。1955年,推廣蘇聯實行的「一長制」, 他認為不適合中國國情而堅決反對。因為抗命, 領導讓他寫檢討。在委屈的情緒中, 他越發懷念那些在戰鬥中犧牲的戰友們, 便拿起筆來。鐵道部所有機械車輛廠歸一機部管理,曲波任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一設計院副院長,全家遷入北京市西城區百萬莊辰區一機部宿舍兩居室。1958年曲波調到四川德陽第一機械工業部第二重型機械廠任生產副廠長,配合廠長景曉村,至1964年。文革結束後出任鐵道部工業總局副局長等職。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鐵道部文聯主席。

1955年初還在東北的齊齊哈爾車輛廠時,因反對學習蘇聯推行「一長制」挨批,在委屈情緒中想起了犧牲在戰爭年代的戰友:楊子榮、高波、陳振儀、欒超家、孫大德、劉蘊蒼、劉清泉、李恆玉等,萌生創作長篇小說的想法。齊齊哈爾車輛廠廠區離宿舍較遠,冬天踏着大雪回家,想起奇襲威虎山的嚴寒暴雪日子,曲波在《林海雪原》的後記中寫道:「及抵家,一眼望見那樣幸福地甜睡着的愛人和小孩子,一陣深切的感觸湧上我的心頭……我的宿舍是這樣的溫暖舒適,家庭生活又是如此的美滿,這一切,楊子榮、高波等同志沒有看到,也沒有享受到,但正是為了美好的今天和更美好的未來,在最艱苦的年月里,他們獻出了自己最寶貴的生命。」在東北時曲波已開始利用業餘時間悄悄地寫出一些章節,調到北京後,一下班就躲到屋子裡寫作,就連曲波的四個孩子都不知道他在創作小說。寫字桌中間的抽屜保持半開着,一機部鄰居同事來找,曲波就把稿件塞進抽屜掩上。原因是曲波擔心寫不好鬧得滿城風雨,擔心別人說閒話下班後哪有這麼多精力寫字,又擔心別人說他小學五年級半的文化程度寫長篇小說自不量力。曲波有時一天寫一萬字。到了星期天,劉波帶四個孩子到公園玩,讓曲波在家安心靜心寫作。小說完成後約有四十多萬字,用兩個包袱皮裝了兩大包,去東總布胡同作家出版社投稿。出版社責任編輯龍世輝審稿後通知曲波:「我們確定要出你的稿子,需要做一部分修改。」《人民文學》副主編秦兆陽先在《人民文學》選發了《奇襲虎狼窩》章節,並在「編者按」中寫道:「作者是一位解放軍的軍官,現在工業部門工作……這本書將是我國文學創作上的一個可喜的收穫。」

曲波在文化大革命時期受到打擊和迫害。1966年6月,曲波被扣上4頂大帽子挨批鬥:「走資派」、「修正主義分子」、「文藝黑線急先鋒」、「牛鬼蛇神」。他即將發行的小說《橋隆飆》,江青讀後結論為:「這本書是一株大毒草。不準出廠,就地銷毀!」印刷廠隨即將所有成品用卡車運到造紙廠化成紙漿,該書直至文化大革命後才得以出版。[1]因為曲波是二等甲級殘廢軍人,按當時的最高指示,開始時他和挨鬥的人一起掃院子、掃大街,後來讓他到食堂勞動。[1]1969年9月,江青與曲波見面時示意他寫遼沈戰役,被曲波婉拒。[1]

曲波晚年多病,未能完成他構思長久的幾部新作。

作品

傳奇長篇小說《林海雪原》是他的代表著作,曾被翻譯成俄文、英文日文、阿拉伯文、越南文等多種文字,也多次被改編為電影、電視連續劇和京劇等,例如京劇革命樣板戲智取威虎山》。

家庭

妻子劉波,生於1924年,山東龍口人,1938年入伍,1939年5月入黨,擔任膠東軍區後方醫院護士長兼醫院黨委委員。長期從事醫護工作,第二次國共內戰時期任牡丹江軍區政治部秘書、部隊醫院教導員,離休前任北京醫科大學黨委副書記。1946年與曲波結婚。

長女 曲淼淼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1947年8月25日生於牡丹江。1965年考入8年制的北京協和醫學院。文化大革命中拒絕參加任何紅衛兵組織。1978年考上第四軍醫大學首批研究生。導師 汪良能(導師): 畢業論文:新生鼠表皮細胞培養和移植的初步實驗和研究 中華外科雜誌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983, 21:17-20.。1987年起留學日本和澳洲,定居澳洲。

長子曲晶晶 1949年4月5日出生於遼西。1967年9月,曲晶晶因辦《星星之火》校報,寫了反對江青「文攻武衛」的傳單,被康生點名抓進了監獄,出獄後被下放到陝北農村插隊勞動[1]

次子曲磊磊,畫家, 1951年生於齊齊哈爾, 下放到北大荒插隊。[1]

次女曲毳毳1953年生於齊齊哈爾,文革中被送到山東大舅家避難。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林曉文; 陳放. 《林海雪原》作者的波瀾人生. 《人民文摘》. 2008年, (第12期) [2014-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1-1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