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衛十五
木衛十五又稱為「阿德剌斯忒亞」(英語:Adrastea),是木星的內圈衛星群當中離木星第二近及最小的衛星。木衛十五從探測器旅行者2號於1979年所拍攝的照片中被發現,成為首顆透過星際探測器而不是透過望遠鏡觀察所發現的衛星。[4]木衛十五的官方名稱以希臘神話人物宙斯(相當於羅馬神話的朱庇特)的養母阿德剌斯忒亞命名。[5]
發現 | |
---|---|
發現者 |
|
發現日期 | 1979年7月8日 |
軌道參數 | |
二次軌道半徑 | 129,000公里[1][2] |
離心率 | 0.0015[1][2] |
軌道週期 | 0.29826天 (7小時9.5分鐘)[1][2] |
平均軌道速度 | 每秒31.378公里[a] |
軌道傾角 | 0.03° (木星赤道夾角)[1][2] |
隸屬天體 | 木星 |
物理特徵 | |
大小 | 20×16×14公里[3] |
平均半徑 | 8.2 ± 2.0公里[3] |
體積 | ~2,345立方公里[a] |
質量 | ~2 × 1015公斤[a] |
平均密度 | 每立方公里0.86公克(估計) |
表面重力 | 每平方秒~0.002公尺 (0.0004 公克)[a] |
每秒~0.008公里[a] | |
自轉週期 | 同步 |
轉軸傾角 | 0[3] |
反照率 | 0.1 ± 0.045[3] |
溫度 | ~122 K |
木衛十五是目前所知太陽系少數在軌道上運行的時間比母星自轉的時間還要來得短的衛星。木衛十五在木星環主環的邊緣上運行,且被認為是導致木星環組成最主要的根源。儘管在1990年代已派出伽利略號探測器來探測木衛十五,但科學家除了知道木衛十五的大小以及它與木星同步自轉,對其他方面的瞭解卻少之又少。
發現與觀察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大衛·朱維特與G·愛德華·丹尼爾森在探測器旅行者2號於1979年7月8號所拍下的照片中發現了木衛十五,並將它暫時命名為S/1979 J 1。[4][6]雖然木衛十五在照片上看起來只有一個點的大小,[6]卻是有史以來第一顆透過星際探測器所發現的衛星。木衛十五被發現後,科學家又陸續在旅行者1號幾個星期前所拍攝下來的照片中發現木星的內圈衛星群的其它兩顆衛星(分別為木衛十四與木衛十六)。1998年,伽利略號探測器經過木星時拍下了木衛十五的照片,雖然畫質不高,但仍能看出木衛十五的輪廓。[3]國際天文聯會於1983年正式將木衛十五以希臘神話人物宙斯的養母阿德剌斯忒亞(一說是宙斯與祂的情婦阿南刻的女兒)命名。
物理性質
木衛十五的形狀非常不規則,大小為20乘16乘14公里。[3]木衛十五的表面積估計在840到1,600平方公里之間,為內圈衛星群中最小的一顆衛星。目前,木衛十五的體積、組成成份及質量仍不為人所知,但如果它的平均密度與木衛五相似[2](約為0.86 公克/立方公分),[7]則體積大約為2 × 1015公斤。木衛五可從它的平均密度中推出它由冰體構成,而孔隙率大約在10到15%之間。若木衛十五的平均密度與木衛五相似,則其他條件上可能與木衛五相同。[7]
由於目前關於木衛十五的圖像的畫質都不高,因此仍無關於木衛十五表面的資料。[3]
軌道
木衛十五是木星的內圈衛星群中體積最小且距離第二近的衛星。木衛十五主要在木星環主環的邊緣上運行,而運行軌道的半徑大約有129,000 公里,相當於木星赤道半徑的1.806倍。[2]木衛十五是太陽系目前所知的衛星中,少數在軌道上運行的時間比母星自轉的時間還要來得短的衛星。另外兩個為離木星最近的衛星木衛十六及火星的衛星火衛一(福波斯)。木衛十五的軌道離心率及軌道傾角(相對於木星赤道夾角)皆特別小,分別為0.0015 and 0.03°。[2]
由於木衛十五與木星同步自轉,代表它在繞著木星公轉時會隨著同步地自轉,所以木衛十五永遠只有一面會面向木星,另外一面則是永遠背向木星。木衛十五的長軸方向與木星平行,這個結構是消耗最低能源的。
註釋
參考資料
引用來源
- John D. Anderson, Torrence V. Johnson, Gerald Schubert, Sami Asmar, Robert A. Jacobson, Douglas Johnston, Eunice L. Lau, George Lewis, William B. Moore, Anthony Taylor, Peter C. Thomas, Gudrun Weinwurm. Amalthea's Density Is Less Than That of Water. Science. 2005-05-27, 308 (5726): 1291–1293 [2018-04-02]. ISSN 0036-8075. doi:10.1126/science.111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3) (英語).
- Joseph A. Burns, Mark R. Showalter, Douglas P. Hamilton, Philip D. Nicholson, Imke de Pater, Maureen E. Ockert-Bell, Peter C. Thomas. The Formation of Jupiter's Faint Rings. Science. 1999-05-14, 284 (5417): 1146–1150 [2018-04-02]. ISSN 0036-8075. doi:10.1126/science.284.5417.114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3) (英語).
- Burns, Joseph A.; Simonelli, Damon P.; Showalter, Mark R.; Hamilton, Douglas P.; Porco, Carolyn C.; Throop, Henry; Esposito, Larry W. Jupiter's Ring-Moon System (PDF). Bagenal, Fran; Dowling, Timothy E.; McKinnon, William B. (編). Jupiter: The Planet, Satellites and Magnetosphe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41–262. 2004 [2013-12-25]. Bibcode:2004jpsm.book..241B. ISBN 978-0-521-81808-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06-05-12).
- Evans, M. W.; Porco, C. C.; Hamilton, D. P. The Orbits of Metis and Adrastea: The Origi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ir Inclinations. Bulletin of the American Astronomical Society. September 2002, 34: 883. Bibcode:2002DPS....34.2403E.
- David C. Jewitt, G. Edward Danielson, Stephen P. Synnott. Discovery of a New Jupiter Satellite. Science. 1979-11-23, 206 (4421): 951–951 [2018-04-02]. ISSN 0036-8075. doi:10.1126/science.206.4421.95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2) (英語).
- Marsden, Brian G. Editorial Notice. IAU Circular. February 25, 1980, 3454 [2012-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9).
- Marsden, Brian G. Satellites of Jupiter and Saturn. IAU Circular. September 30, 1983, 3872 [2012-03-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5).
- Maureen E. Ockert-Bell, Joseph A. Burns, Ingrid J. Daubar, Peter C. Thomas, Joseph Veverka, M.J.S. Belton, Kenneth P. Klaasen. The Structure of Jupiter's Ring System as Revealed by the Galileo Imaging Experiment. Icarus: 188–213. [2018-04-02]. doi:10.1006/icar.1998.607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4).
- P.C. Thomas, J.A. Burns, L. Rossier, D. Simonelli, J. Veverka, C.R. Chapman, K. Klaasen, T.V. Johnson, M.J.S. Belton. The Small Inner Satellites of Jupiter. Icarus: 360–371. [2018-04-02]. doi:10.1006/icar.1998.597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