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岑

中华民国哲学家

李石岑(1892年—1934年10月29日),原名李邦藩,字石岑,中國現代哲學家,曾在中國公學大夏大學復旦大學暨南大學中山大學擔任哲學系教授。

生平

他出生於湖南醴陵,五歲就讀私塾,後來進入長沙湖南優級師範理化科,1912年前往日本日本,次年入讀東京高等師範學校。他本來尊奉儒家思想,以曾國藩為楷模,但在日本開始對儒家產生懷疑,並轉而研究西方哲學。1915年,他在東京發起「學術研究會」,同年5月6日出版《民鐸》。他利用雜誌抨擊袁世凱復辟日本帝國主義,雜誌因而遭日本政府封禁。[1]

1919年[2](一說為1918[1]),李石岑回國,繼續主編《民鐸》,同時擔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主編《教育雜誌》。此外,他還曾一度兼任《時事新報·學燈》副刊主筆,並在一些大學裡兼職教授哲學。他認同五四運動,支持打倒孔家店,但也覺得五四運動存在很多問題,其最大的問題是「思想之淺薄」,各地學生但知救國,不通學問。他因此主張「學術救國」,通過《民鐸》的「尼采專號」、「柏格森專號」、「進化論專號」等介紹西方哲學。[1]

1920年10月,他隨伯特蘭·羅素約翰·杜威章太炎蔡元培等到湖南講學,繼續介紹西方哲學。1928年夏,他赴法、英、德研究西方哲學,期間接觸到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作品,思想開始轉向馬克思主義[1]

兩年後,李石岑返回上海,在大學任教。「一·二八事變」後,上海的大學停課,他應邀前往中山大學任教,但1933年秋天又返回上海,進入上海的暨南大學任教。[1]

李石岑於1934年10月29日去世。[1]

思想

李石岑是中國最早接觸到尼采思想的學者,並由他引發了中國第一次「尼采熱」[3]。他「言必稱尼采」,認為尼采的權力意志有一種「生生不已、自強不息」的活力,是中國人所需要的,他曾說:「我們目前第一步的工作就是在於打破中國人的固有觀念,這便是改變中國人的因襲性而代之以創造性。[1]

作品

  • 《中國哲學十講》
  • 《人生哲學》
  • 《希臘三大哲學家》
  • 《現代哲學小引》
  • 《哲學概論》
  • 《新唯物論》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5 1.6 李石岑:为新文化运动”鼓与呼增添火种. 株洲新聞網. 2016-05-04 [2021-12-03]. [失效連結]
  2. ^ 李石岑(1892~1934). 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 2007-02-27 [2021-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4). 
  3. ^ 陳先初.李石岑與尼采思想的中國之行.中國文化研究,2021(01):158-169.DOI:10.15990/j.cnki.cn11-3306/g2.202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