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鼎祚(?—?)。資州磐石(今屬四川資中縣)人。唐代經學家

約生於唐朝中後期,曾讀書天州東四明山,歷唐玄宗肅宗代宗三代。仕唐為秘閣學士,以經術稱於時[1][2]。官至左拾遺、秘書省著作郎、殿中侍御史。唐玄宗幸蜀,獻《平胡論》以討安祿山,召守左拾遺。肅宗乾元元年,又上奏在瀘、晉、渝、合、資、榮等六州界險要之地置昌州[3]。著有《轄珠明鏡式經》、《周易集解》,代宗登位後,獻《周易集解》,為秘書省著作郎,仕至殿中侍御史,死後「資州人士為立四賢堂,繪其像以祀之」。[4][5]

注釋

  1. ^ 朱睦《經義考》卷十四
  2. ^ 四庫全書總目》卷一:「鼎祚,《唐書》無傳,始末未詳。惟據《序》末結銜,知其官為秘書省著作郎。據袁桷《清容居士集》載,資州有鼎祚讀書台,知為資州人耳。朱睦《序》稱為秘閣學士,不知何據也。其時代亦不可考。《舊唐書·經籍志》稱錄開元盛時四部諸書而不載是編。知為天寶以後人矣。」
  3. ^ 劉毓崧《通義堂集》卷一引李氏《周易集解》跋云:「明皇幸蜀,鼎祚進《平胡論》,後召為左拾遺。肅宗乾元元年,奏以山川闊遠,請割瀘、普、渝、合、資、榮等六州界,置昌州,是時仍官左拾遺。嘗充內供奉,曾輯梁元帝及陳樂產、唐呂才之書,以推演六壬五行,成《連珠明鏡式經》十卷,又名《連珠集》,上之於朝,其事亦在乾元間。代宗登極後,獻《周易集解》,其時為秘書省著作郎,仕至殿中侍御史。」
  4. ^ 劉毓崧《通義堂文集》
  5. ^ 《輿地紀勝.資州景物下.四賢堂》註:「在郡治繪王褒、範崇凱、李鼎祚、董鈞像」

參考書目

  • 劉毓崧,《通義堂文集》〈周易集解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