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聯齊
杜聯齊(1908年3月22日—1963年5月2日),字穎陶,曾用名杜璟、聯齋,以字行(即杜穎陶)。筆名有:綠依、野鶴、北嬰、伯英、劍嘯、雲生、雲士、澀齋、清商、雷南、洛、微等。天津楊柳青鎮人,父親杜彤。
杜聯齊在新疆迪化(即烏魯木齊)出生,7歲回天津,在楊柳青鎮上小學(那時學制是四年初小,三年高小)。中學在天津南開中學上課,與萬家寶(即曹禺)、劉嘉祥(入讀清華)是同班好友。1925年入北平藝術專門學校戲劇系,1929年轉北平民國學院經濟系學習,並於民國大學畢業。為中國戲曲研究學者、戲劇史家,長期從事戲曲史研究。
杜聯齊中學時期先對話劇、外國戲劇發生興趣。因受「五四」運動的影響,傾心於話劇,並為批判舊劇而潛心研究舊劇,結果卻深刻認識到中國舊劇在思想和藝術上的重要價值,其後興趣轉向舊劇。曾從紅豆館主、包丹庭學京戲,並從戲劇前輩曹心泉學崑曲。對於皮簧崑曲都有心得。能拉胡琴、二胡。杜認識陳墨香、京劇名角程硯秋;並爲程硯秋整理《玉霜簃藏曲》,印成一本目錄小冊。
家庭
1929年9月前居於楊柳青、天津城區,父親去世後與母親(劉氏)、四姐(聯溎)、幼姐(聯喆)遷北平,住西城舊帘子胡同十五號。1932年與俞淑芸女士結婚。
事業
1932年在程硯秋、金仲蓀主持的南京中國戲曲音樂院北平分院研究所(後改為中國戲曲音樂院)任研究員兼圖書館主任。1949年任程硯秋劇團秘書,並到西北各地調查民間戲曲。
1951年任中國戲曲研究院編輯處資料室主任、戲曲史組組長。一直堅持古典戲曲文獻的整理及研究工作,為中國古典戲曲研究及資料收藏整理作出了巨大貢獻。
1949年初,與程硯秋等赴西北調查戲曲。該次到大西北的重要收穫是在南疆首埠喀什發現一位碩果僅存的維族老音樂家哈西木,他是當時尚精通木卡姆十二套古曲的極少數人之一。後來哈西木老人被接到迪化錄音,將隋唐時代燕樂中的疏勒之部,北宋以來已漸失傳的維族傳統古典樂保留了下來。
1951年隨劇團秋聲社赴中南及大西南地區,先後演出於武漢、重慶和昆明。並為宜昌建新劇場捐款,又在漢口為志願軍榮譽軍人演慰問戲。期間杜穎陶和程硯秋的主要的大部時間放在對漢、楚、越、川劇、巫師戲、滇劇及雲南花燈等地方戲曲的學習和調查研究上面。
論述、著作
曾署名、筆名於1930年代在《劇學月刊》上登載過文章,1940年代也在北平《華北日報》的《俗文學》周刊登載過文章 。 曾編著有《記玉霜簃所藏鈔本戲曲》、《秦腔源流質疑》(與程硯秋合寫)。解放前發表論著有《二黃來源考》、《二黃的起源及其與宜黃、四平的關係》、《北曲音韻考》、《論陰出陽收》、《論務頭》、《南曲的乙凡》、《十三轍》、《尖團字及上口字》等,受到學術界的重視。解放後出版的著作有1955年的《董永沉香合集》和1957年的《岳飛故事戲曲說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