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衍(978年—1057年),字世昌,北宋越州山陰(今浙江省紹興)人。

生平

杜衍是遺腹子,幼時其母改嫁河陽錢家,十五歲時兄長虐待他,提劍砍其頭,出血數升,被姑姑救走。後來他到母親那裡,繼父不肯收留,只好在孟、洛等地流浪。[1]一富戶相里氏看他儀表不凡,以女嫁之。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進士,[2]任揚州觀察推官。在平遙縣乾州鳳翔府擔任地方官,有惠政,離任時,百姓夾道送至境邊說:「何奪我賢太守也!」章獻太后對他很賞識,封「祁國公」。

仁宗景祐三年(1036年)詔令御史中丞杜衍裁汰三司冗員,有吏員500餘人到杜衍住所叫罵,「亂擲瓦礫」,此事遂不了了之。[3]

寶元二年(1039年)復知永興軍。慶曆四年(1044年)九拜同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兼樞密使,爲相僅百日而罷,出知兗州。杜衍拜相時,常收到皇帝替他人求職的「內降」,一概不予放行,「積詔旨至十數,輒納帝前」,宋仁宗只好收回成命。[4]寶元二年(1039),遷刑部侍郎,知永興軍。為官清廉,不置私產,退休後,寄居應天府回車院,「居南京十年,第室卑陋」,有訪客至,不過「粟飯一盂,雜以餅餌,他品不過兩種。」[5]

工書法,蘇軾說他:「正獻公晚乃學草書,遂乃一代之絕,清閒妙麗,得晉人風氣。」嘉祐二年(1057年)二月五日死於應天府(今商丘),[6]諡「正獻」。臨死時,戒其子杜訢殮以一枕一席,葬於小塘庳家。蘇舜欽是他的女婿。

注釋

  1. ^ 《涑水記聞》卷十:「乃詣河陽歸其母,繼父不之容,往來孟、洛間,貧甚,傭書以自資。」
  2. ^ 乾隆《紹興府志》卷三一
  3. ^ 《涑水舊聞》卷九
  4. ^ 宋史·杜衍傳》:「每內降恩,率寢格不行,積詔旨至十數,輒納帝前。諫官歐陽修入對,帝曰:『外人知杜衍封還內降邪?凡有求於朕,每以衍不可告之,而止者多於所封還也。』」
  5. ^ 鄭景望:《蒙齋筆談》
  6. ^ 續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八五

延伸閱讀

[]

 宋史·卷310》,出自脫脫宋史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