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城牆
從隋朝起,錢塘江下游西岸至西湖一帶成為縣級以上行政區(杭州、餘杭郡、臨安府、杭州路、杭州府)治所的所在地。圍繞州/郡/府治,歷代相繼建築城牆用以守御,是為杭州城牆,或稱州城、府城。吳越國以來的杭州城垣圈定了城市的發展空間,今日杭州市主城區市中心即大致在古城垣範圍內。20世紀初至50年代,杭州城牆基本拆除,目前只留一座鳳山水門、少量遺蹟;另外2008年重建了慶春門、城樓和城牆,並闢為杭州古城牆陳列館。
隋唐
隋朝開皇九年(590年),始設置杭州,州治在餘杭縣治(今老餘杭)。次年,州治遷至錢唐縣治。次年,在平定江南高智慧等人叛亂時,楊素下令將州治移至縣境內柳浦以西,並依鳳凰山建筑州城。[2]柳浦為錢塘江西岸的重要渡口,即今浙江第一碼頭。[3]:11隋朝州城沿用至唐朝。[2]
對於隋唐杭州城牆的範圍,存在兩類不同的看法。一種觀點認為隋唐杭州城為一座完整城郭,杭州州治和錢唐縣治都在城內,並詳細考證城牆西南界為柳浦以西、鳳凰山麓,東界接近今中河,北界至西湖北岸的霍山(寶石山北側的低矮小山)。另一派認為隋唐杭州州城和錢唐縣城分離,州城在柳浦以西、鳳凰山麓,縣城在西湖之東北,均為規模不大的子城,只包納官署、軍隊等,普通百姓則不在城牆以內居住。[4]:250-253,263,268
吳越
唐末,錢鏐擔任鎮海軍節度使時,將治所從潤州移至杭州。之後建立吳越國,以杭州為國都。杭州自此成為州/路/府以上級行政區之治所所在地。[5][6]為護衛地位愈發重要的杭州,錢鏐曾多次擴建城牆。大順元年(890年)閏九月,在子城的南北兩側擴建夾城。擊敗孫儒入侵後,錢鏐意識到子城不足以守衛百姓,保護商業,因此於景福二年(893年)七月修築羅城。完整的杭州城郭至遲在此時建成。此時的杭州城牆南北長,東西窄,有「腰鼓城」之稱。錢鏐命羅隱執筆寫作《杭州羅城記》,記載這兩次擴建的經過。後梁開平四年(910年)八月,錢鏐令人建設錢塘江捍海塘,同時重修受潮水侵襲的東南段城墻。[2]此時城牆東界從今中河推進至今東河。[3]:22吳越寶大元年(924年),又開慈雲嶺,擴張西南界,設立西關,後來雷峰塔初建時即稱為「西關磚塔」。[7]:88[8]:155
兩宋
北宋,杭州城牆範圍較吳越國時內縮,吳越西關門、北關門等城門均廢棄。[9][2]南宋,宋高宗南渡,駐蹕杭州,升為臨安府,作為名義上的行在所和事實上的都城。南宋臨安城牆範圍大致為:北界為今環城北路運河沿線,西界為西湖東岸一帶、鳳凰山西麓、將台山西麓,南界為將台山南麓、包家山,東界為今東河一線。[9]以子城作為宮城,偏居城內西南鳳凰山一帶。城中平地、山地各半。[3]:33有城門十三座:城東的便門、候潮門、保安門、新門、崇新門、東青門、艮山門,城西的錢湖門、清波門、豐豫門、錢塘門,城南的嘉會門,城北的餘杭門。除便門、東青門、艮山門外均有瓮城。又有水門五座,分別是保安門、南水門、北水門、天宗門、餘杭門。[2]
南宋臨安城牆較之過去並未有大規模的擴建,可能是由於擴建城牆會被解讀為甘願長居南方、不願北伐。僅在紹興十三年(1143年),由於宮城偏居城南,而朝臣上朝按規定要從宮城南門入宮,每天都要先從東南城門出城,沿城外道路行走至南城門再進城,十分不便,故提議擴建城牆。紹興二十八年(1158年),擴建東南城牆,將上朝道路納入城內。[10]:88-89[9]
元明清
元朝禁止各地修建城牆,杭州城墻逐漸傾塌。元末,張士誠割據江南,於至正十九年(1359年)七月重築杭州城牆。其南界向內縮進,直至萬松嶺,鳳凰山被截在城外;東界則向外擴展,由今東河變為今貼沙河;北界和西界仍為今環城北路和西湖東岸一線。明、清兩朝在此基礎上有過多次修繕,如開城門、修城樓等,但城廓範圍均未改變,一直維持到近代。[2]順治七年(1650年),在城內西側建築八旗駐防城。[11]
元末杭州城牆有城門十三座,其中數座另闢有水門。明朝省去城北的天宗門和北新門,城西的錢湖門,只留十座城門,一直沿用到近代。[2] 中華民國初年杭州民間曲藝唱段《杭州十城門景致》將十城門名稱連為四句唱詞:「北關壩子正陽門,螺螄延過草橋門。候潮聽得清波響,涌金錢塘共太平。」[3]:65
明清杭州城門[2][12]:24 | |||||||
---|---|---|---|---|---|---|---|
元末城門名 | 明城門名 | 清城門名 | 俗名 | 水門 | 方位 | 民謠 | 解釋 |
和寧門 | 鳳山門 | 鳳山門 | 正陽門 | 有 | 南 | 正陽門外跑馬兒 | 出此門至鳳凰山騎馬、踏青 |
清波門 | 清波門 | 清波門 | 暗門 | 無 | 西南 | 清波門外柴擔兒 | 上泗(今轉塘、雙浦一帶)柴炭從此門入 |
豐豫門 | 涌金門 | 涌金門 | 有 | 西 | 涌金門外划船兒 | 出此門去往西湖遊船碼頭 | |
錢塘門 | 錢塘門 | 錢塘門 | 九曲城 | 無 | 西北 | 錢塘門外香籃兒 | 出此門去往靈隱寺進香 |
餘杭門 | 武林門 | 武林門 | 北關門 百官門 |
有 | 北 | 百官門外魚擔兒 | 賣魚橋一帶魚產經運河從此門入 |
艮山門 | 艮山門 | 艮山門 | 壩子門 | 有 | 東北 | 壩子門外絲籃兒 | 門內下城一帶多紡織作坊,蠶絲等材料從此門入 |
東青門 | 慶春門 | 慶春門 | 太平門 | 有 在慶春、清泰之間 |
東北 | 太平門外糞擔兒 | 農民進城倒糞多從此門入 |
崇新門 | 清泰門 | 清泰門 | 螺螄門 | 無 | 東 | 螺螄門外鹽擔兒 | 喬司、海寧一帶多鹽場,鹽販從此門入 |
新門 | 永昌門 | 望江門 | 草橋門 | 無 | 東南 | 草橋門外菜擔兒 | 門外一帶多種植蔬菜,菜販從此門入 |
候潮門 | 候潮門 | 候潮門 | 有 在候潮、望江之間 |
東南 | 候潮門外酒罈兒 | 紹興老酒從西興渡錢塘江後從此門入 |
拆除、保護與紀念
光緒年間,為造滬杭鐵路杭州站,拆去清泰門一帶部分城牆。辛亥革命後,「惟以城門梗隔,遊人往返不便」,因此城西靠近西湖的西城牆南段及涌金門、清波門、錢塘門被首先拆除[13],修築湖濱路和南山路,使西湖與杭城融合為一體。之後又拆除武林門,南城牆及鳳山門。1950年代,拆除西城牆北段,北城牆,東城牆及艮山門、慶春門、清泰門、望江門、候潮門,修築環城西路、環城北路和環城東路。杭州城牆現存只有一座鳳山水門,以及萬松嶺、雲居山一帶山地的南城牆西段部分遺址。[3]:64十座城門均已不存,名字沿用為片區名稱。[14]:906-913
20世紀80年代疏浚中河、東河時,鳳山水門得到保護,修復了水門周圍和頂部的少量城牆。[15]:47-482013年和2014年,作為大運河的一部分先後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6]和世界遺產[17][18]。
2008年,在西湖邊六公園發現了南宋錢塘門遺址,並進行考古發掘,經過保護後對外開放參觀。[19]錢塘門遺址於2011年作為杭州西湖文化景觀的一部分成為世界遺產。[20]
1994年,在明清十座城門原址處樹立古城門碑紀念。[3]:652008年,在明清慶春門舊址處重建城門、城樓和城牆,闢為杭州古城牆陳列館。[21]
圖片
參考文獻
- ^ 全唐诗·卷四百四十三. [2020-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3).
-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鄭澐. 乾隆杭州府志·卷四·城池.
- ^ 3.0 3.1 3.2 3.3 3.4 3.5 闕維民. 杭州城池暨西湖历史图说.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0. ISBN 7-213-02086-2.
- ^ 陳志堅. 杭州初史论稿.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10. ISBN 7-80758-382-7.
- ^ 薛居正. 舊五代史·卷一百三十三·世袭列传二 .
- ^ 歐陽修. 新五代史·卷六十七·吳越世家.
- ^ 阮元. 两浙金石志.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2 [1824]. ISBN 978-7-80715-857-8.
- ^ 陳平(主編). 浙江省博物馆镇馆之宝. 北京: 中國青年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153-3952-8.
- ^ 9.0 9.1 9.2 郎旭峰. 南宋临安城城垣若干问题研究. 東方博物. 2015, (03): 23-31.
- ^ 陳志堅. 州枕青山县枕湖:杭州城址变迁史话.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15. ISBN 7-80758-942-6.
- ^ 馬協弟. 清代满城考. 魏福祥,張佳生 (編). 民族研究论集 第1辑. 瀋陽: 遼寧民族出版社. 1992: 123-131. ISBN 7-80527-271-9.
- ^ 浙江民俗學會. 浙江风俗简志.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6. CSBN 11103·166.
- ^ 楊早. 民国拆城运动. 文摘報. 2019-01-08 [2023-08-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02).
- ^ 杭州市民政局; 杭州市地名委員會(編). 杭州市地名志.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13. ISBN 7-80758-721-0.
- ^ 杜正賢(主編). 杭州中山路.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8. ISBN 978-7-213-03728-3.
-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PDF).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2013-03-05 [2020-05-0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11-02).
- ^ The Grand Canal. UNESCO. [2020-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1) (英語).
- ^ The Grand Canal - maps of inscribed property. UNESCO. [2020-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0) (英語).
- ^ 杜正賢. 南宋都城临安研究:以考古为中心.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325-8256-3.
- ^ West Lake Cultural Landscape of Hangzhou - Map of inscribed property. UNESCO. [2020-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20) (英語).
- ^ 杭州古城墙陈列馆昨开馆. 杭州日報 (杭州). 2008-02-05 [2020-05-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18).
參見
進一步閱讀
- 陳志堅. 州枕青山县枕湖:杭州城址变迁史话. 杭州: 杭州出版社. 2015. ISBN 7-80758-942-6.
- 浙江省城图(1892年). 上海: 中華地圖學社. 2014. ISBN 9787800316586.
- 清代杭城全图. 杭州: 浙江古籍出版社. 2011. ISBN 9787807157830.
老杭州城門 | ||
---|---|---|
北關壩子正陽門, | ||
螺螄延過草橋門, | ||
候潮聽得清波響, | ||
涌金錢塘共太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