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城牆

榆次城牆,位於中國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榆次古城牆始建於隋代。1950年代,陸續拆除,現西門瓮城遺址為2000年後新建。

歷史

隋開皇二年(582年),榆次城牆初建,為土城;明嘉靖20年(1541年),土城牆全部砌為磚牆。

1950年代開始,城牆大部拆除,僅有縣城西、南、東牆,部分牆段基座有保留。

2000年,在任的榆次區官員修建了西門附近一段城牆,以及瓮城。

形制

榆次城設有八門: 縣城有五門:東門迎曦門,南門觀瀾門,西門帶汾門,北門望岳門,1930年代在北城牆東段新開一門名為交通門,俗稱小北門。

南關郭城有三門:東郭門名東作門,民間稱小東門,西郭門名西成門,民間稱小西門,南郭門名萬春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