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山腳(英語:Wang Shan Keuk香港新界北區沙頭角的一條已荒廢村落,位於八仙嶺純陽峰北麓山腰,是衛奕信徑第十段原「橫七古道」的中途點,在七木橋涌背䃟頭窰之間。[1]橫山腳村民已於1960年代初全體遷到沙頭角公路旁的橫山腳新村

歷史

香港衞奕信徑橫山腳路標
香港衞奕信徑橫山腳下村路標

橫山腳原是一條客家原居民村落,居民全部姓陳,1735年(時維雍正十三年)由祖籍福建汀州遷入[2]乾隆年間由陳氏先祖尚祟尚瓊二公開基建村,可分為上橫山腳和下橫山腳。橫山指八仙嶺之山脈,「橫山腳」則指八仙嶺山脈之腳下。七木橋和橫山腳兩村位於山中,開村先賢以沙泥石塊堆砌成現今橫七古道,成為來往沙頭角和大埔售賣農作物的要道。道光年間,沙頭角各村成立沙頭角十約,橫山腳隸屬於第十約南約,包括烏蛟騰、涌背和涌尾等鄉村。1911年,上下橫山腳村分別有居民32人和43人。[3]

香港日治時期,八仙嶺山區是東江游擊隊的據點。1942年,游擊隊以橫山腳關帝廟作為駐地。[4][5][6][7]

戰後時期,七木橋和橫山腳兩村合辦橋山學校,課室設於下七木橋水月宮的兩側偏殿,是一所政府津貼小學,高峰期有60至70名學生就讀。[8][9][10][11]橫山腳沒有車路可到達,交通不便,再加上村民的農作物常受到山上的野豬侵擾,損失不菲,居民數目大幅流失。1959年至1961年,全體村民遷徙至沙頭角大塘湖附近梧桐河邊位置,是為橫山腳新村,橋山學校同期停辦。[12]

橫山腳有著名村民陳祖澤漁農自然護理署於橫山腳原址(八仙嶺自然教育徑)豎起橫山腳上下兩村之位置牌,並建有頁岩小徑前往鹿頸郊野公園管理站(即衛奕信徑終點)。

地標

  • 陳氏家祠遺跡
  • 關帝廟遺跡[13]

資料來源與註釋

  1. ^ 衛奕信徑第十段|綠洲 Oasistrek. www.oasistrek.com. [2023-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0) (中文(繁體)). 
  2. ^ 《香港新界北部鄉村之歷史與風貌》蕭國健著,顯朝書室叢書:第14頁,己部˙沙頭角十約於香港新界境內各村姓氏源流。
  3. ^ Sessional Papers 1911, Papers laid before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of Hongkong 1911. [2022-06-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01). 
  4. ^ 香港抗戰遺址—沙頭角抗戰文物徑計劃 - 公眾教育 - 知識轉移 - 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 嶺南大學.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7). 
  5. ^ 香港老戰士聯誼會. 東縱.邊縱香港老戰士 抗日戰場回憶. 共融網絡. 2013. 
  6. ^ 劉智鵬, 劉蜀永. 港九大隊志. 商務印書館. 2022. 
  7. ^ 陳達明. 香港抗日游擊隊. 環球(國際). 2000. 
  8. ^ 野猪受保護成鄉民大敵 偏僻山村紛行遷避 七木橋村滿目瘡痍. 華僑日報. 1977-12-19. 
  9. ^ 胡殷. 香港現行敎育法規條例彙編. 星島日報. 1959. 
  10. ^ 健行之友. 桃李荒園.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0). 
  11. ^ 介子. 第十二篇 - 東北區域面面觀. 野外. 1976-1977 [2023-0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6). 
  12. ^ Windows into the past: see inside the abandoned villages of Hong Kong.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6-03-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7) (英語). 
  13. ^ 山野尋「荒」──香港廢廟搵極都有. 香港商報. 2020-01-20 [2023-0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27).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