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天禪寺

中国江苏省镇江市佛寺

江天禪寺,又名金山寺,位於江蘇鎮江市區西北部的金山之上,始建於東晉,原名澤心寺,至唐朝時由靈坦禪師重新開山,清代康熙皇帝南巡時賜名江天禪寺

金山寺

金山寺
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鎮江市潤州區
分類古建築
時代
編號751(第七批)
認定時間2011年12月

概述

依《嘉定鎮江志》,此寺為晉朝時建,原名「澤心」,梁武帝時,寺修設。據《金山志略》,之後寺廟荒廢,唐朝天寶年間,此寺由靈坦禪師重新開山,成為禪宗寺廟,相傳當時他還在蟒洞入定以降蟒歸海。《頭陀巖記》載貞元二十一年(805年),李錡奏聞,賜寺名「金山」。

寺廟結構複雜的重重殿宇依山而建,串通一氣,與金山渾然一體,有「金山寺裹山」之說。慈壽塔矗立山頂,是金山醒目的標誌。寺內藏有蘇東坡的玉帶、周、金山圖和銅鼓,號稱「金山四寶」。神話故事「白娘子水漫金山寺」就發生在這裡。梁紅玉擊鼓戰金兵的傳說也發生在這裡。該寺1995年起辦有金山佛學院

金山位於鎮江市區西北約2公里,海拔43.7米,占地面積10公頃。金山原是屹立在長江中的一個島嶼,唐朝張祜的詩句「樹影中流見,鐘聲兩岸聞」就是當年金山的寫照。由於滄桑變遷,長江改道,至光緒年間金山逐漸與南岸相連。當年東坡居士筆下「不如金山去,清風半帆耳」的水上風光演變成了陸上勝境。「騎驢上金山」風行一時,成為清末民初朝山觀光者的一種奇妙享受。清康熙帝於1687年秋登臨金山,因觀其上接蒼冥,下連洪流,江天一色,故賜名「江天禪寺」並沿襲至今。

金山風景區建築風格獨特,殿宇廳堂,亭台樓閣,全部依山而建,加之慈壽塔突兀拔起於金山之巔, 故以「金山寺裹山,見寺,見塔,不見山」的風貌而蜚聲海內外。整個金山風景區計有30餘處景點和古蹟, 而每一處都有一段動人的神話和傳說。如白娘子水漫金山寺,梁紅玉擊鼓抗金兵,岳飛金山寺詳夢等等,令人回味無窮。

金山寺內還建有藏有《四庫全書》的文宗閣,該藏書樓建於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是江南南三閣中首先建成的清朝皇家藏書樓,原址位於緊鄰金山寺(江天禪寺)旁的江心洲上,四面環水。建築風格仿照了寧波天一閣,中經嘉慶、道光兩朝,後毀於咸豐三年(1853年)的太平軍湘軍在鎮江的戰役,歷時74年。現在的仿清代建築風格的文宗閣建在金山寺旁的一處三面環水的地方,按照古書《兩淮鹽政史》裡描繪的當時文宗閣的圖畫重建,採用傳統磚木結構,占地面積934平方米,建築面積1286平方米,收藏北京故宮博物院文淵閣《四庫全書》古籍影印本。復建的文宗閣於2011年10月26日開放。[1]

江南人稱:「金山腿子高旻香,海潮只是哩啦腔。」指金山寺僧人打坐最端正,高旻寺香聞名,海潮寺僧人不守規矩,打坐時還聊天嬉鬧。

金山寺寺塔多於文革中燒失。長老在文革前後遭受迫害,在大眾作鳥獸散之後一直拒絕還俗,於農場做了幾近二十年的苦力。後來終於復出,再興一代伽藍

圖片

參考文獻

  1. ^ 常寧,譚雪莉. 江蘇鎮江復建清皇家藏書樓文宗閣正式開放 Archive.is存檔,存檔日期2014-10-23. :新華網, 2011-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