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之戰 (902年)

河東之戰唐昭宗天復二年(902年),汴州宣武軍節度使、東平王朱全忠為解除攻掠關中的後顧之憂,與晉王李克用在河東(今山西省)進行的作戰。

902年正月,正當朱全忠在關中攻打李茂貞,準備「挾天子以令諸侯」之時,河東兵進攻沁州(治今山西沁源縣)、慈州(治今山西吉縣)、隰州(治今山西隰縣)等地,於是在二月初一還軍河中(治今山西永濟市西)。河東將領李嗣昭周德威等相繼攻取慈州、隰州二州後,又進逼晉州(治今山西臨汾市)、絳州(治今山西絳縣)。二月十二日,朱全忠派其侄朱友寧領兵會同晉州刺史氏叔琮攻擊河東軍,李嗣昭襲取絳州後,又被汴軍將領康懷貞奪取,李嗣昭等退到蒲縣(今山西永濟市)屯紮。二月十八日,汴軍十萬在蒲縣以紮營,氏叔琮乘夜率軍截斷李嗣昭歸路,並攻破大營,斬殺河東兵萬餘人。二月二十二日,朱全忠離開河中,於二月二十八日到達晉州(治今山西臨汾),坐陣指揮。三月初二,氏叔琮、朱友寧向李嗣昭、周德威的大營發起進攻。汴軍橫陣十里,河東軍僅數萬,又深入敵境,眾心惶恐不安。周德威出戰失敗後,密令李嗣昭帶領後軍先去,自率騎兵也退去。氏叔琮與朱友寧長驅追擊,河東兵驚慌潰敗,兵器糧草幾乎全部丟棄,李克用子李廷鸞被汴軍俘獲。朱全忠令氏叔琮、朱友寧乘勝進攻晉陽(今山西太原市)。李克用得知李嗣昭等軍敗,派李存信親兵前去迎戰。李存信進至清源(在晉陽南五十里),與汴軍交戰,便立即逃回晉陽。周德威、李嗣昭收集餘眾,從西山(晉陽西南接介休介山、綿山)返回晉陽。汴軍遂取慈州、汾州、隰州三州。三月十五日,進圍晉陽,氏叔琮、朱友寧率得勝氣盛的汴軍紮營於晉祠(在太原南約十里),進攻西門。此時城中部隊尚未集結,氏叔琮攻城甚急,且每次巡視圍城官兵,總是寬袍大帶,以示悠閒自得。李克用晝夜登城,督令嚴加守備,堅守晉陽。數日後,逃散的士卒又集結起來。李克用之弟忻州刺史李克寧也回到晉陽,眾心才安定下來。三月十六日,朱全忠因急於加兵關中,由晉陽返回河中,李嗣昭、李嗣源多次率敢死隊乘夜進入氏叔琮的營中廝殺,使汴軍驚慌擔心,防不勝防。這時晉陽附近又爆發瘟疫,氏叔琮於三月二十一日率部撤離晉陽,河東軍雖然趁機攻下了慈州、汾州、隰州,但此後數年不敢和朱全忠相爭。朱全忠得以在隨後幾年,篡唐稱帝。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