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沙河
浣沙河,宋朝時名為清湖河、西河,清朝時名為浣沙河、營河,是杭州一條已經消失的地表河流[1],現為地下暗河,依然承擔城市排水功能[2]。
浣沙河 | |
---|---|
別名 | 清湖河、西河、營河等 |
國家 | 中國 |
省 | 浙江省 |
市 | 杭州市 |
流域 | |
水系 | 人工河 |
源頭 | |
• 位置 | 西湖 |
• 座標 | 30°15′01″N 120°09′21″E / 30.25014°N 120.15571°E |
河口 | |
• 位置 | 京杭運河 |
• 座標 | 30°16′36″N 120°09′24″E / 30.27673°N 120.15654°E |
位置
浣沙河與菜市河、鹽橋河、小河一同組成了溝通錢塘江、京杭運河、西湖、西溪的水網[3]。河流從涌金門閘出發,向東延伸至市河附近北折,分為兩支,一支匯入市河,一支則改向西穿過清湖橋、安濟橋、紀家橋後向北,流出餘杭水門,匯入京杭大運河[4]。
歷史
1936年,黃紹竑擔任浙江省主席期間,發動義工,填滿被垃圾河廢水淤塞的河道[5]。填東浣沙河為慶春路之一段,填浣沙河上游之運司河為勞動路,填浣沙河上游之涌金池水為涌金路,填浣沙河上游之三橋址河為定安路、惠民路[1]。
1970年初,杭州市組建浣紗河工程指揮部,計劃將浣沙河改造為防空洞[6]。首先阻斷涌金閘,用機器吸乾河道余水,隨後號召全市機關、學校、企業的幹部、員工、師生到施工現場搬運淤泥[6]。清淤後,建設三層設施,底層為排水管道,中間層為防空洞,最上層為公路[6]。1973年,填涌金水門水為開元路西段,填浣沙河為浣紗路[1]。
1980年代,完成浣沙河下水道工程,從而避免污水倒灌入西湖[7]。
圖集
-
《安瀾園至杭州府行宮道里圖說》
-
《浙江省垣水利全圖》
-
《浙江省垣坊巷全圖》
參見
參考資料
- ^ 1.0 1.1 1.2 湖边村近代典型民居保护区. 城市頻道-浙江在線. [202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4).
- ^ 湖滨理想图:浣纱河往事. 武林舊事-杭州文史網. [202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5).
- ^ 杭州河道的景观资源与文化特征. www.mj.org.cn. [202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4).
- ^ 余杭文史丛谈:钱江县疆域初考. 杭州文史網. [202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5).
- ^ 劳动路(上):85年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一). 杭州文史網. [202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4).
- ^ 6.0 6.1 6.2 70年代初,填没浣纱河. 杭州新聞中心-杭州網. [202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4).
- ^ 劉興旺、 柴瑩. 保護杭州西湖明珠更加璀燦. 環境技術雜誌. 1998 [2024-03-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