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嶼巡檢司城

烈嶼巡檢司城明朝時江夏侯周德興在今日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一帶所建的五個巡檢司之一[註 1],位於福建省同安縣二十都翔風里[註 2],約在現今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烈嶼鄉上歧村吳山的大山頂營區一帶,該地又有城仔頂之舊名[2][1][3]。而其興建年代一說為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一說為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後於滿清康熙二年(1663年)金門被攻陷後實施海禁遷界時遭到毀壞[2]

建築

烈嶼巡檢司城設有一門,城牆周長一百三十五丈,寬一丈一尺,高一丈二尺,並設有四間窩鋪[2]

烈嶼巡檢司

明初時置有巡檢司一員(從九品)、司吏一員與百名弓兵,工食名皆七兩二錢。[4]

後於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將弓兵裁為七十名,後又改為二十名,四十二年(1563年)時為十二名,萬曆九年(1581年)時弓兵員額為十九名[2]

該巡檢司後來於清朝時遷至石潯[2]

註釋

  1. ^ 明朝時金門一帶屬於同安縣,建有七座巡檢司城,分別是官澳、陳坑、峰上、田浦、烈嶼、高埔、塔頭,而前五個巡檢司皆位在今日金門縣的轄域內[1]
  2. ^ 約今日金門縣烈嶼鄉一帶,俗稱烈嶼保[1]

參考來源

  1. ^ 1.0 1.1 1.2 楊天厚. 《金門城隍信仰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 2003年6月: 80、81頁. 
  2. ^ 2.0 2.1 2.2 2.3 2.4 許志仁. 《明代海禁政策下的金門及其海域》. 國立金門技術學院. 2009年9月: 80-87、94、95頁. 
  3. ^ 林英生,烈嶼巡檢司城始末─兼論鄭成功與烈嶼[永久失效連結]
  4. ^ 《滄海記遺》及萬曆間重修的《泉州府志》之〈兵事志〉的記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