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光寮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燦光寮地區為一街庄,稱為「燦光藔莊」,隸屬於三貂堡。該莊北與南仔吝莊為鄰,東北一小段與草山莊為鄰,東與撈洞莊、雞母嶺莊為鄰,南邊為石筍莊,西邊為武丹坑莊[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該莊隸屬於基隆廳,編入第八區。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7月,第八區、第九區合併為「頂雙溪區」。1920年(大正九年),該莊改制並雅化為「燦光寮」大字,隸屬於臺北州基隆郡雙溪莊[2]。
戰後雙溪莊改制為雙溪鄉,隸屬於臺北縣,大字亦改制為村。2010年(民國99年)12月,臺北縣升格為新北市,雙溪鄉改制為雙溪區,村改制為里。
名稱由來
燦光寮的地名由來有三說: 1.附近山區芒草開花時,芒花受太陽映照出燦爛光芒。 2.過去曾有男性素食修行者/法師在此搭寮修行,吃素在方言稱為吃菜,故稱為菜公寮,後轉為今地名。 3.清朝時林燦光先生在此搭寮,行醫救人,後人感恩故以此命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