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音樂組合

乐团

男女音樂組合英語co-ed group)又稱混聲團體朝鮮語혼성그룹),是指由男性及女性歌手組成的流行音樂團體[1]。成員一般為十幾至二十幾歲的青少年。[2]

一直以來,男女混合組合較女子組合男子組合罕見。[3][4][5]音樂產業的權威人士指出,此類組合難以被青少年流行音樂藝人的典型目標人群(即前青少年期至青春期的女孩)買賬。樂評人Jake Austen稱,女子組合及男子組合通過不同的方式吸引年輕女孩:女子組合被打造為行為榜樣,而男子組合則作為欲望對象;二者的混合會造成「無謂的混亂」[註 1][4]Slate》雜誌的Dann Halem有同樣的感想,並補充道:「青春期的憧憬與心痛是流行音樂的主旋律;如果把兩種情感的對象給調和了,這樣的歌聲就難以令受眾信服。」[3]

亞洲

男女組合在亞洲的人氣不及女子組合和男子組合,因此數量亦相對較少。

韓國,男女組合相對較少,[6]因為娛樂公司傾向不去觸碰「混合性別」概念。[7]韓國流行音樂界中著名的男女組合有CoolRoo'ra男女共學以及近期的KARD[6][8]社會學家John Lie英語John Lie (professor)在對韓國流行音樂現象的分析中將男女組合的稀少歸因於「對性別原型的強化」[註 2],認為這「固化了建立單一性別組合的做法」。[9]在《K-pop – The International Rise of the Korean Music Industry》(2015)中,作者Roald Maliangkay總結道:「混合了男女性別的韓國流行組合,他們的(視覺)表演針對特定的可被定位的男性或女性觀眾,這樣的表演的商業吸引力可以解釋為何直至今日這類組合仍幾乎不存在。」[註 3][10]

日本,有瞄準女性青少年與男性音樂迷兩種人群的男女混合組合——「日本流行音樂界稀有商品」AAA[11]

泰國也有類似組合,如2010年初次登台的3.2.1泰語ทรี.ทู.วัน[12]

歐洲

不同於美國,一些男女組合在21世紀初的歐洲已獲成功,尤其是在斯堪的納維亞[13]英國[3][4]其中較著名的有水叮噹[13]反骨搭檔組[13]七小龍[3]A-Teens英語A-Teens[3]Hear'Say英語Hear'Say[4]愛司基地Steps英語Steps (group)[14]等。根據樂評人Jake Austen的理論,這些組合在英國的成功可歸因於英國大眾對「流行藝人的可棄性」[註 4]的接受。[4]

拉丁美洲

男女組合在拉丁美洲稱作「混合樂隊」(西班牙語bandas mixtas[15][16]。其中來自墨西哥的著名組合有Timbiriche英語TimbiricheKabah英語Kabah (band)OV7英語OV7RBD加里波第組合英語Garibaldi (group)[16][17]等。來自南美洲的則有Erreway英語ErrewayTeen Angels英語Teen Angels[18]Kudai英語Kudai[19]

拉丁美洲還出現了新一代的男女組合,如LemonGrass英語LemonGrass (band)MIX5英語MIX5

LemonGrass是目標成為OV7後繼者的新生墨西哥音樂組合。該組合由原OV7的阿里·波羅博伊英語Ari Borovoy於2015年發掘的7名年輕唱跳藝人組成,並以推出首張單曲《Mi mundo gira contigo》。[20]2016年,單曲《Vértigo》發布,這是女子組合Crayon Pop的韓語歌《Bar Bar Bar英語Bar Bar Bar》的西班牙語版本。[21]

MIX5是在真人秀《La Banda 2016英語La Banda (TV series)》中奪冠的樂隊。該組合由來自不同國家的2名女子與3名男子組成。[22]

  1. ^ 原文:unnecessarily confusing
  2. ^ 原文:accentuation of gender archetypes
  3. ^ 原文:The commercial appeal of [their visual] presentation with a specific, targetable male or female audience helps to explain why, even today, mixed-sex non-uniform K-pop groups are virtually non-existent.
  4. ^ 原文:disposability of pop acts

參考

  1. ^ 'Popstars' goes co-ed next season. 西雅圖郵訊報. 2001年7月16日 [2018年8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5月17日). 
  2. ^ Olsen, Dale A. Popular Music of Vietnam: The Politics of Remembering, the Economics of Forgetting. 羅德里奇. 2008年6月30日: 112, 113 [2018年8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4月24日). 
  3. ^ 3.0 3.1 3.2 3.3 3.4 Halem, Dan. No Backstreet Girls Allowed. Slate. 20 April 2001 [2017年4月2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4月23日). 
  4. ^ 4.0 4.1 4.2 4.3 4.4 Austen, Jake. TV-a-Go-Go: Rock on TV from American Bandstand to American Idol. Chicago Review Press. 2005年7月1日: 224, 225 [2018年8月3日]. ISBN 978-1556525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4月24日). 
  5. ^ McCormick, Moira. A*Teens are drawing the tweens. 告示牌. 2005年3月25日, 112 (13): 61 [2018年8月3日]. ISSN 0006-25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4月24日). 
  6. ^ 6.0 6.1 Benjamin, Jeff. Most Viewed K-Pop Videos in America, Around the World: December 2016. 告示牌. 2017年1月12日 [2018年8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6月30日). 
  7. ^ Herman, Tamar. Co-Ed K-Pop The Next Big Thing? SM Subsidiary BALJUNSO To Debut New Mixed Gender Group. Kpopstarz. 2014年7月12日 [2018年8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月29日). 
  8. ^ Alona. Co-Ed Groups in K-Pop. officiallykmusic.com. 2013年2月10日 [2018年8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8月6日). 
  9. ^ Lie, John. K-Pop: Popular Music, Cultural Amnesia, and Economic Innovation in South Korea. 加州大學出版社. 2014年11月24日: 106 [2018年8月3日]. ISBN 9780520283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4月24日). 
  10. ^ Choi, JungBong and Roald Maliangkay. K-pop – The International Rise of the Korean Music Industry. 紐約: 羅德里奇. 2015: 30. ISBN 9781138775961. 
  11. ^ AAAAllmusic上的頁面
  12. ^ http://aminoapps.com/page/thai-pop/9711896/3-2-1[失效連結]
  13. ^ 13.0 13.1 13.2 Sivasubramanian, Shami. Why aren’t there many mixed-gender K-pop groups?. SBS PopAsia英語SBS PopAsia. 2016年8月25日 [2018年8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9月30日). 
  14. ^ May, Lauren. Tadworth creator of pop band Steps speaks of delight at their return. YourLocalGuardian. Newsquest Media Group. 2011年11月3日 [2018年8月3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5月19日). 
  15. ^ 存档副本. [2018-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9). 
  16. ^ 16.0 16.1 存档副本. [2018-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9). 
  17. ^ 存档副本. [2018-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01). 
  18. ^ 存档副本. [2018-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19). 
  19. ^ http://www.losandes.com.ar/noticia/estilo-170207[永久失效連結]
  20. ^ 存档副本. [2018-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06). 
  21. ^ 存档副本. [2018-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5-16). 
  22. ^ 存档副本. [2018-08-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