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福星

歷史人物

羅福星(1886年2月24日—1914年3月3日),別名東亞中血國權,生於荷屬東印度爪哇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原籍清朝廣東嘉應州。羅福星為中國同盟會會員,曾經參與黃花崗之役。後赴日屬臺灣,發起抗日組織,為苗栗事件當事者。

羅福星
出生1886年2月24日
 荷屬東印度爪哇巴達維亞
逝世1914年3月3日(1914歲—03—03)(28歲) 處決
日治臺灣臺北廳臺北監獄
國籍 大清(1886年-1911年)
 中華民國(1912年-1914年)
組織中國同盟會 中國同盟會
運動黃花崗起義
武昌起義
苗栗事件

生平事蹟

早年生平

羅福星之父羅經邦,為粵東客家人,原居住於廣東嘉應州,至荷屬東印度爪哇經商。其母親為爪哇華僑,具荷蘭印尼血統,因此羅福星容貌相似歐洲人。1886年羅福星在巴達維亞(今印尼雅加達)出生。

1887年,羅福星隨父母回到廣東嘉應州鎮平縣高思鄉大地村(今梅州市蕉嶺縣藍坊鎮大地村),接受漢文教育。1896年,羅福星隨父復返僑居地巴達維亞就讀華文學校,兼習荷蘭文。19世紀末,巴城「中華會館」成立,應聘教師多來自中國南方各省,其中有不少是孫中山的追隨者或助手,如張繼居正田桐陶成章蘇曼殊等。羅福星就讀此校,接觸到革命思想。[1]

1903年,其祖父羅耀南來日治台灣經商,羅福星隨之移居苗栗廳後壟支廳造橋區牛欄湖庄(今苗栗縣造橋鄉豐湖村一帶),就讀苗栗公學校(今苗栗縣苗栗市建功國民小學),學習日文

參與革命

1906年羅福星又隨祖父回到中國廣東,回鄉途經廈門時,聽到革命黨人的宣傳,決定加入革命。羅福星回到故鄉嘉應後,在小學擔任教員。1907年,羅福星在廣東加入同盟會。他後來又至南洋新加坡、巴城,在華人學校中擔任教員,同時暗中召募華僑,加入革命。他也曾在緬甸,擔任同盟會所經營的書報社書記,期間常用「中血」、「東亞」、「國權」等筆名,撰寫宣傳反清革命的時事短評。[1]

1911年,羅福星率領於爪哇募集的兩千多名民兵回中國廣東,參與黃花崗之役,是少數倖存者之一。黃花崗起義失敗後,羅福星偕同胡漢民等避難至英屬香港英屬緬甸,不久又到巴達維亞,與黃興相見,計劃再次起義。1911年10月10日晚,中國武昌起義爆發,黃興密電巴達維亞華僑書報社,呼求支援。羅福星知悉後,即開展招募民軍2000餘人,北上支援湖北軍政府。隊伍到達福州時,恰值南北議和成功,於是民軍奉命解散。[1]

返台抗日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羅福星離開中國,至臺灣成立同盟會支部,以大稻埕(今臺北市大同區境內)為活動範圍進行地下抗日運動,往來於臺北及苗栗之間,以華民會同盟會三點會革命會等集會爭取、招募更多起事人員,並從中國走私武器運至臺灣,主張以革命推翻日本統治

羅福星提出「驅逐日人,收復臺灣」的謊言,宣稱一旦起事,中國方面就會立即出兵前來,事實上中國根本無意出兵。至1913年2月,已經擁有約五百名會員,並已密謀舉事抗日。

 
耆老口述,羅福星就以大同區甘谷街42號的和德祠作為秘密聚會地點[2]
 
苗栗市貓貍山公園羅福星銅像
 
大湖義民廟與羅福星烈士紀念館

苗栗事件

1913年9月,新竹廳大湖支廳的一批槍隻遭竊,警方循線追查,羅福星在各地建立的組織一一遭到偵破。12月16日,羅福星逃到淡水,準備搭船暫避中國,然遭警方發現。根據羅福星身上所帶黨員名冊,警方也逮捕了相關人士。在遭破獲的組織中,只有賴來在東勢角領導的組織,曾經攻擊東勢角警察支廳,其餘成員皆不曾參與過實際行動。台灣總督府在苗栗成立臨時法院,依情節不同,對參與人士分別進行審訊,史稱苗栗事件

在這次事件中,有921人遭到檢舉。1914年3月3日臨時法院宣判,578人獲得不起訴,另有4人受到行政機關處分。實際遭起訴者,被判死刑者20名,有期徒刑285名,34人無罪。以羅福星為首的20位反抗者,在臺北刑務所(後來的臺北監獄)分批送上絞刑臺。

羅福星臨刑前,於獄中寫了一首《祝我民國詞》,把「中華民國孫逸仙救」8個字嵌於句首:「中土如斯更富強,華封共祝著邊疆;民情四海皆兄弟,國本苞桑氣運昌;孫真國手著初唐,逸樂中原久益彰;仙客早貽靈妙藥,救人千病一身當。」[1]

後世紀念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華民國政府接管臺灣,為紀念羅福星,於1946年2月將日治時代所建的廣末高等小學校改名為臺北市城中區福星國民學校(今臺北市萬華區福星國民小學)。

1953年4月30日,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在臺灣明令褒揚羅福星,並將其靈位入祀國民革命忠烈祠文烈士祠。[3]

2014年3月3日,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致詞,稱「羅福星不僅是苗栗的烈士、台灣的烈士,更是中華民國的烈士。正因為來自各地的志士努力,革命黨才最終推翻了滿清;台灣與中華民國的關係可謂千絲萬縷、非常密切。」[4]

外部連結

  1. ^ 1.0 1.1 1.2 1.3 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台湾志士——罗福星. 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 1866-2016.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2021-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9). 
  2. ^ 陳志豪. 北市土地公廟 500座 趣聞典故多 南港坤元宮年代最久 景福宮規模最大 朱厝崙福聚宮香火最盛 三代同堂、兄弟廟最特殊. 《聯合報》. 2003-09-01 (中文(臺灣)). 
  3. ^ 總統府公報第397號,民國42年5月5日. [2017-05-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06). 
  4. ^ 記者鍾元、陳文敏. 罗福星殉国百周年追随孙中山革命. 大紀元新聞網. [2021-10-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