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通爪哇高原

翁通爪哇高原太平洋海底高原,位於所羅門群島以北,面積約200萬平方公里,與阿拉斯加相若,厚度達30公里,大部分岩體在1.2億年前形成,9000萬年前左右有另一次小得多的火山事件。太平洋西南部與翁通爪哇高原間隔白堊紀海盆馬尼希基高原希庫朗基高原形成年代相近,可能起初都屬於同一個大火成岩省[1]當熔岩噴髮結束後,翁通爪哇-馬尼希基-希庫朗基高原覆蓋了1%的地球表面積,代表了8000萬km3玄武岩岩漿量。[2] 這一「翁通爪哇事件」代表了過去2億年間規模最大的火山事件,其岩漿噴發速度估計在300萬年內每年高達22km3,比德干暗色岩大數倍。[3]:401 翁通爪哇高原的平滑表面被海山點綴,如世界上最大的環礁之一的翁通爪哇環礁[4][5]

翁通爪哇高原在太平洋的位置
翁通爪哇高原
翁通爪哇高原
翁通爪哇高原在太平洋的位置

地質環境

翁通爪哇高原占地150萬km2,大約相當於阿拉斯加的面積。它達到海平面以下1700m,但平均深度超過2000-3000m。其西北面為萊拉盆地,北面為東馬里亞納盆地,東北面為瑙魯盆地,東南面為埃利斯盆地。翁通爪哇高原與所羅門島弧相撞,現在位於不活躍的維蒂亞茲海溝和太平洋-澳洲板塊交界上。[4][5]

高原的地殼厚度至少為25km,但可能更接近36km,其體積超過500萬km3。但該事件的最大範圍可能還要大得多,因為周圍幾個盆地的熔岩都與此事件密切相關,可能是與翁通爪哇高原一同形成的岩脈群。[4][5]

構造演化

翁通爪哇高原迅速形成於一個地幔柱的頂部,很可能是當時新形成的路易斯維爾熱點,火山活動之後至少持續了3000萬年。路易斯維爾海嶺現存的海山在距今7000萬年前開始形成,具有不同的同位素組成,因此,在這之前一定發生了強度和地幔柱岩漿供應的變化。[6]

翁通爪哇高原的早期短時噴發與全球早阿皮坦期海洋缺氧事件(也稱OAE1a或Selli事件,125.0–124.6 Ma)相吻合,該事件導致了124–122 Ma的黑頁岩沉積。此外,沉積物中海水的同位素記錄與90 Ma的海底噴發有關。[7]

約80%的翁通爪哇高原已經潛沒到所羅門群島之下。只有最上面7km的地殼海保存在澳洲板塊上。[8] 這次碰撞使得翁通爪哇高原的一部分被抬升到海拔200-2000m。上新世誕生於匯聚區西端的火山活動產生了新喬治亞群島(1768m)和布干維爾島(2743m)。北美拉尼西亞弧和馬萊塔增生楔在深層的縮短、隆起和侵蝕,產生了瓜達爾卡納爾島(2447m)、馬基拉島(1250m)和馬萊塔島(1251m)。[9]

參考

注釋

  1. ^ Taylor 2006,Abstract
  2. ^ Rizo 2016
  3. ^ Tarduno et al. 1991
  4. ^ 4.0 4.1 4.2 Neal et al. 1993,Physical features and gross structure of the OJP, pp. 184–187
  5. ^ 5.0 5.1 5.2 Neal, Clive R.; Mahoney, John J.; Kroenke, Loren W.; Duncan, Robert A.; Petterson, Michael G., The Ontong Java Plateau, Large Igneous Provinces: Continental, Oceanic, and Planetary Flood Volcanism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2013-03-18: 183–216, ISBN 978-1-118-66434-6, doi:10.1029/gm100p0183 
  6. ^ Mahoney et al. 1993,Abstract
  7. ^ Tejada et al. 2009,Abstract; Introduction, pp. 855–856
  8. ^ Mann & Taira 2004,Abstract
  9. ^ Mann & Taira 2004,Erosional levels of rocks in the Solomon Islands, p. 166

資料

閱讀更多

外部連結

3°03′S 160°23′E / 3.050°S 160.383°E / -3.050; 160.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