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

第11任美国总统

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英語:James Knox Polk,1795年11月2日—1849年6月15日),第11任美國總統,任期自1845年3月4日至1849年3月4日。波爾克出生於北卡羅來納州梅克倫堡縣派恩維爾英語Pineville, North Carolina,但他大部分時光是在田納西州度過的。民主黨人士。就任總統前曾當過眾議院議長(1835-1839)和田納西州州長(1839-1841),是唯一擔任過眾議院議長的美國總統。

詹姆斯·諾克斯·波爾克
James Knox Polk
美國總統 第11任美國總統
任期
1845年3月4日—1849年3月4日
副總統喬治·M·達拉斯
前任約翰·泰勒
繼任扎卡里·泰勒
第11任田納西州州長
任期
1839年10月14日—1841年10月15日
前任牛頓·坎農
繼任詹姆斯·C·瓊斯
美國 第13任美國眾議院議長
任期
1835年12月7日—1839年3月4日
總統安德魯·傑克遜
馬丁·范布倫
前任約翰·貝耳英語John Bell (Tennessee politician)
繼任羅伯特·M·T·亨特
 美國聯邦眾議員
任期
1825年3月4日—1833年3月3日
前任約翰·A·科克
繼任巴里·佩頓
選區田納西州第6選區英語Tennessee's 6th congressional district
任期
1833年3月4日—1839年3月3日
前任威廉·菲茨傑拉德
繼任哈維·M·沃特森
選區田納西州第9選區英語Tennessee's 9th congressional district
個人資料
出生(1795-11-02)1795年11月2日
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派恩維爾英語Pineville, North Carolina
逝世1849年6月15日(1849歲—06—15)(53歲)
 美國田納西州納什維爾
墓地 美國田納西州議會大廈
政黨民主黨
配偶莎拉·柴爾德里斯·波爾克
宗教信仰衛理宗
簽名

波爾克是安德魯·傑克遜的堅定支持者,並且是美國內戰之前最後一位「強勢」總統[1]。波爾克因其成功的外交政策而出名。他曾揚言要與不列顛開戰,之後退而與英國瓜分了西北地區的所有權。由於成功領導了美墨戰爭,知名度進一步上升。他降低了關稅,並制定了一套一直沿用到1913年的財政制度。在作為「黑馬」贏得1844年的選舉後,他是第一位沒有尋求連任而直接退休的總統。任期結束三個月後,因染霍亂去世。

作為一位致力於領土擴張(或「昭昭天命」—Manifest Destiny)的民主黨人,他不顧輝格黨人的反對,堅持推行了對美國領土的第二大規模的擴張。波爾克穩固了俄勒岡地區(包括華盛頓俄勒岡愛達荷),總計285000平方英里(738000 km²);並通過美墨戰爭末期的《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購入了525000平方英里(1360000 km²)的領土。

領土擴張引發了關於是否在新領土內允許奴隸制的爭議。1850年妥協案為爭論作出了不適當的仲裁,而最後問題不得不在合眾國內戰的戰場上才得到最終解決。波爾克批准了沃克關稅,這使得1861年之前整個美國處於近乎自由的貿易時期。他監督了美國海軍學院史密森尼學會的建立,華盛頓紀念碑的動土,以及美國第一批郵票的發行。這批郵票是由他的郵電部長卡夫·約翰遜引入的。他還是首位在職時經常拍照的總統[2]。鑑於他制定這些議程、並將它們全部付諸達成,對其能力的認可使學者們將他在美國最偉大總統排名中排在第8到第12位。

早年生活

作為十個孩子中之長子,波爾克於1795年11月2日出生在今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市附近派恩維爾的一所農舍中[3]。他的父親塞繆爾·波爾克是個有蘇格蘭-愛爾蘭血統的奴隸主、農場主兼測量員。他的母親簡·波爾克(娘家姓諾克斯),是蘇格蘭宗教改革家約翰·諾克斯一個兄弟的後代,她將她的長子以她的的父親詹姆士·諾克斯的名字命名[3]。簡信奉長老宗,而塞繆爾的父親信奉自然神論,所以當詹姆士被送去接受洗禮時,塞繆爾因與牧師觀點不同而拒絕讓他的兒子受洗[3]。1803年,波爾克的大部分親戚移居田納西中部的杜克河地區(即現在的摩利縣),但波爾克的家人直到1806年才跟去[4]。塞繆爾·波爾克成了當地最重要的種植園主之一併當上了縣法官,他的家族開始繁榮興旺[4]

在童年時代,詹姆士身體虛弱,這對他的早期學業產生了消極影響[4]。1812年他快17歲時,他的父親設法帶他乘大篷車到費城拜訪菲力普·辛·費西克醫生。然而他的疼痛變得難以忍受,只好轉而去看較近的丹維爾伊弗列姆·麥克道爾醫生,他取出了波爾克的腎結石[5]。然而這次手術可能導致了詹姆士不育,因為波爾克從未有過小孩[6]

 
波爾克就任總統前在哥倫比亞的住所,這是他唯一保存至今的故居。

波爾克痊癒後,他於18歲開始了正式教育,那時他在自己家附近的錫安教堂學習。隨後他參加了默弗里斯伯勒學院,在那兒他可能遇到了他未來的妻子莎拉·柴爾德里斯,不過沒有確鑿證據表明這一點[7]。1815年,他的弟弟威廉·霍金斯·波爾克出世,威廉後來成為波爾克政府駐兩西西里王國的臨時代辦,之後又成為美國眾議院議員[8]。之後他進入北卡羅來納大學成為大二學生。波爾克家族與這所當時只有80人的學府有淵源:山姆·波爾克是他們在田納西的地產經紀人,他的堂弟威廉·波爾克則是保管委員[9]。在那兒波爾克接觸了社會,學會了演說的藝術[5]。他是社會人士中出來選總統的第一人。在大學中他認識了室友威廉·鄧恩·摩斯利,他後來成為首任佛羅里達州長[10]。波爾克於1818年5月以優異成績畢業[10]

畢業後,波爾克來到納什維爾跟隨著名律師費利克斯·格蘭蒂學習法律。當跟格蘭蒂做事時,他在1819年至1822年給田納西州參議院作辦事員,在這個位置上他熟悉了立法機關的日常事務[11]。1820年6月他進入了律師業自己在哥倫比亞進行實踐,那時參議院正休假。他第一個案件是幫自己父親和一個受政府接濟的人打官司,最後他贏得了訴訟[11]。他的搭檔是亞倫·V·布朗,未來的田納西州長美國郵電部長

政治生涯

波爾克被培養成一名傑弗遜派民主黨人,因為他的父親和祖父都是托馬斯·傑弗遜的強烈支持者。他最初擔任的公職是田納西參議院辦事員(1819-1822)。他辭去了這個職位以便去州立法院活動,在那他擊敗了一名在職者。波爾克的演說廣受歡迎,這使他贏得了「演說台上的拿破崙」的綽號[12]

他向莎拉·柴爾德里斯求婚,之後他們於1824年1月1日結為夫妻。波爾克當時28歲,柴爾德里斯20歲。他們的婚姻沒有孕育出孩子。他們的婚姻一直持續到波爾克1849年逝世。在波爾克的政治生涯中,據說莎拉為她丈夫的講演提供協助,在政治問題上給他建議,這對他的競選活動大有裨益。一個老故事講道安德魯·傑克遜曾起到撮合這對男女的作用[13]

波爾克成為了田納西當時最主要的政客安德魯·傑克遜的支持者。1824年,傑克遜競選總統,詹姆士則競選眾議院議員。波爾克成功了,傑克遜則被擊敗。雖然傑克遜贏得了普選,但他和其他候選人(約翰·昆西·亞當斯亨利·克萊威廉·H·克勞福德)都沒有贏得過半選票。眾議院只好從中挑選優勝者。在他的首場演說中,波爾克表示他相信眾議院選擇亞當斯就違背了人民的意願。他甚至提議廢止選舉團,雖然沒有成功。

在眾議院中,波爾克是傑克遜派民主主義的堅定支持者,反對美國第二銀行,支持紙幣與金銀掛鉤而不信任銀行,重視農業而不是工業。這些行為使他得到了「小胡桃」的綽號,影射傑克遜的綽號「老胡桃」(意為「硬漢」)。傑克遜在1828年美國總統大選中擊敗亞當斯後,波爾克開始騰達。他成為議會裡前管理集團的領袖。作為美國財政委員會的主席,他是傑克遜取消國家銀行的得力助手。

眾議院議長

1835年12月,波爾克擊敗約翰·貝爾成為眾議院議長,任期四年,從第24屆一直擔任到第25屆。傑克遜兩年後去職,繼任的是民主黨人馬丁·范布倫。波爾克領導的是一個分裂的眾議院:民主黨和輝格黨間的紛爭、其它政黨的代表的參與,以及民主黨輝格黨內部本身的派系林立。

波爾克為傑克遜及其繼任者范布倫的政策出力;他指定了一系列民主黨人占大多數並有着民主黨主席的委員會,包括讓紐約激進派分子C·C·坎布里楞作主席的財政委員會,不過他讓兩黨維持了傳統的正面合作。在那時解決經濟問題是主要任務,包括1837年大恐慌,波爾克防止了反通貨膨脹的使用硬幣通告被取消,並試圖通過獨立金庫計劃,該計劃是讓美國國庫自己控制國家收入而非將其貸款給私有銀行,但計劃遭到失敗。

波爾克嘗試將眾議院變得更有秩序;他主張實施限制言論規定以反對廢奴主義者的訴求,他自己亦反對以牙還牙的應對輝格黨人的人身攻擊,雖然那時這很流行[14]

田納西州長

1835年民主黨人第一次在黨的歷史上丟掉了田納西州長的職位,這樣的形勢說服了波爾克返回本地以拯救他的黨。1839年波爾克離開了眾議院成為田納西州長候選人,他在約105000票中獲得超越對手逾2700票(54,102 to 51,396),從而擊敗了輝格黨的牛頓·坎農[15]。雖然他使民主黨在田納西州獲得新生,他的勝利卻沒能阻止民主黨人在這個國家其它地方的政治下滑。

1840年美國總統大選中,范布倫被廣受歡迎的輝格黨人威廉·亨利·哈里遜以壓倒性優勢擊敗。這次選舉中,波爾克被來自田納西的一張選舉團選票提名副總統[16]。波爾克失去了連任州長的機會,以稍大些的差距輸給了輝格黨的詹姆士·C·瓊斯。1843年他再次挑戰瓊斯,但仍遭失敗。三次選戰中,他始終關注輝格黨和民主黨人之間經濟政策的差異。在這些選戰中他不斷攻擊輝格黨在經濟方針方面的政綱,這幫助他站到了民主黨的前台,最終幫助他贏得了1844年的總統任命。

1844年大選

 
大選中每州選票數

波爾克最初希望被1844年5月27日召開的民主黨全國大會提名副總統。總統的主要競選者是前總統馬丁·范布倫,他試圖阻止奴隸制的擴張。其它候選者包括詹姆士·布坎南劉易斯·卡斯將軍和利瓦伊·伍德伯里。競選中政治爭議的要點涉及1836年從墨西哥獨立的得克薩斯共和國,它要求加入合眾國。范布倫反對這次合併,因此喪失了許多民主黨人的支持,包括仍然保持着很大影響的前總統安德魯·傑克遜。范布倫在全國大會第一次投票上獲得剛過半的選票,但沒達到獲提名所需的三分之二票數。之後的六輪投票表明:范布倫無法贏得必要的多少票,波爾克被作為「黑馬」候選人被推上前台。第八輪投票情況不甚明朗,但到了第九輪,大會一致通過推薦波爾克作總統候選人,他被傑克遜所支持。

大會之前,傑克遜曾把他叫到自己家。傑克遜告訴波爾克他是自己最看好的人選。雖然得到這個支持,波爾克仍然讓他的幹事們支持范布倫,但僅僅是在當范布倫確實有機會當選的情況下。這保證了如果出現僵局,范布倫最初的支持者會支持波爾克作民主黨候選人作為妥協。由於波爾克支持向西擴張,這種情形確實發生了[17]

考慮到自己的提名,波爾克回應道:「我良好的考察過美國總統這個職位,它既不應去刻意追求,也不應放棄,我從未刻意追求它,也沒有理由拒絕它,如果追隨我的公民將他們的票自願投給我的話。」由於民主黨已分裂成許多小派別,波爾克許諾若當選則只擔任一個任期,以期那些反對他的民主黨人在知道四年後總統將改選別人的情況下能夠團結起來[18]

 
1844年競選海報

波爾克在1844年總統大選中的競爭對手是肯塔基的輝格黨人亨利·克萊。(當時在職的總統約翰·泰勒,從前是民主黨人,他與輝格黨不和,沒有被提名連任。)曾在民主黨大會浮出水面的得克薩斯合併問題在選戰再次中起到支配作用。波爾克是合併的堅決支持者,克萊的態度則看起來很曖昧。

其它選舉論題也與西部擴張有關,包括俄勒岡地區問題,當時該地區被美國和大不列顛一起占有。民主黨人擁護擴張事業,他們非正式的將得克薩斯合併與主張完全占有俄勒岡地區聯繫起來,這對北方和南方的擴張主義者都有吸引力。(「Fifty-Four Forty or Fight」這句口號往往不正確的被歸因於1844年總統大選,其實是晚些時候才出現的;參見俄勒岡邊界爭議。)波爾克對西部擴張的堅定支持——民主黨人後來稱之為「昭昭天命」,在他的勝利之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也是亨利·克萊爬上總統之位的障礙。

這次選舉中,波爾克和他的競選搭檔喬治·M·達拉斯南部西部都取得了勝利,而克萊獲得了西北部的支持。波爾克丟掉了他自己家所在州田納西和他的出生地北卡羅來納。但是波爾克贏得了至關重要的紐約州的選票(那裡有很多范布倫的支持者,因為那是他的家鄉),在那兒克萊的支持者流失到了第三黨候選人、自由黨的詹姆士·G·伯爾尼處,他是奴隸制度的反對者。新移民也將票投給了波爾克,他們對輝格黨的政策很憤怒。在總共260萬票中以39000票的差額贏得直選,並以170票對克萊的105票贏得了選舉團的支持[19]。波爾克拿下了15個州,而克萊只拿下11個[20]

總統任期

 
波爾克當選總統的公告

1845年3月4日,波爾克在49歲那年正式成為總統,他是當時最年輕的總統。根據幾十年後喬治·班克羅夫特所述,波爾克定了四個明確目標:

他在四年任期中完成了全部這些目標。他希圖以獲取俄勒岡(無奴隸制度)及得克薩斯(存在奴隸制)領土的方式使北方和南方人都滿意。

經濟政策

1846年,國會批准了沃克關稅(以美國財政部長羅伯特·J·沃克命名),它大幅降低了輝格黨在1842年通過的高關稅。新的法案拋棄了「按價」關稅;稅率不與商品的貨幣價值掛鉤。波爾克的政策在南部和西部受到歡迎;然而許多賓夕法尼亞貿易保護主義者也因此對他抱有敵意。

1846年,波爾克提出了一項恢復獨立金庫制度的法案,在這種制度下政府資金全部由國庫把持,而不是流散到銀行或其它金融機構中。獨立國庫存款部得以建立,它獨立於私人或國有銀行,並接受所有政府資金。

奴隸制

波爾克對於奴隸制的觀點使得他在支持奴隸制者、反對奴隸制者和折衷主義者中都很不討好。在他的任期內,許多廢奴主義者批評他是奴隸主集團的工具,並聲稱得克薩斯合併和之後的美墨戰爭加速了奴隸制的膨脹[21]。波爾克在日記中稱奴隸制不應在從墨西哥贏得的領土中存在[22],但拒絕簽署威爾莫特條款以禁止它。作為替代措施,波爾克贊成延長密蘇里州協定線至太平洋,它可以阻止奴隸制擴張到西密蘇里36° 30'緯線以上,但允許在那條線以下的公民擁有奴隸。William Dusinberre認為他的日記是為日後發表而寫,並不能表示波爾克的真正方針;大多歷史學家認同這點。

在他的整個生涯中波爾克都是一個奴隸主。他的父親,塞繆爾·波爾克,留給波爾克超過8000英畝(32km²)土地,並在死後將53名奴隸分給自己的遺孀和孩子。詹姆士從父親和已故的兄弟那裡繼承20名奴隸。1831年,他成為一名外居的棉花種植園主,他派奴隸打理父親留給他的薩默維爾附近的種植園。40年後波爾克賣掉了薩默維爾種植園,並和他的姐夫一起買了920英畝(3.7 km²)的土地、科菲維爾附近的一片種植園。他把餘生都花在經營這片莊園上,最後它由他的姐夫完全接管。波爾克很少賣奴隸,雖然當他成為總統後有更好的資本,他買一些奴隸。波爾克保證他們的奴隸在他妻子莎拉死後會被釋放。然而,在他的妻子於1891年去世前,1863年的解放奴隸宣言和1865年的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十三條修正案已經解放南方叛亂各州所有現存的奴隸。

外交政策

波爾克專心致力於領土擴張:民主黨人確信為自耕農場主開闢新的土地對於共和國力量的成就來說必不可少(參見昭昭天命)。像其它南方人一樣,他支持合併得克薩斯。為平衡南方和北方的利益,他也要求占有俄勒岡地區。他設法購得了加利福尼亞,墨西哥對它並不在意。

得克薩斯

泰勒總統認為波爾克的勝利是合併得克薩斯的需要。因為害怕英國對得克薩斯的圖謀,泰勒敦促國會通過兩院共同決議批准得克薩斯加入聯邦;1845年2月28日,國會照做了。得克薩斯迅速接受了這個議案並在1845年12月29日正式成為美國的一個州。這次合併激怒了墨西哥,它在1836年失去了得克薩斯。墨西哥的政治人物再三警告這次合併會導致戰爭。

俄勒岡地區問題

 
俄勒岡條約所劃定的俄勒岡地區

波爾克向不列顛施加了很大壓力已解決俄勒岡邊界爭議。從1818年開始,這個地區被置於大不列顛和美國的雙重控制之下,早先的美國管理部門曾提議以北緯49度線劃界,但不為英國所接受,英國對哥倫比亞河很感興趣。雖然民主黨的政綱上要求得到整個地區,波爾克準備好作冷靜的妥協。但當英國再次拒絕49度緯線劃界方案時,波爾克終止了談判,並重新回到了民主黨政綱所提出的「完全的俄勒岡」立場,這加劇了邊境線上的緊張狀態。

擴張主義者在1844年大選後打出「Fifty-Four Forty or Fight!(以北緯54度40分劃界,否則開戰!)」的口號。這句口號經常被與波爾克聯繫在一起,但實際上是波爾克在民主黨內的競爭對手提出的,他們希望波爾克在俄勒岡問題上像兼併得克薩斯那樣強硬。波爾克希望能擴大領土,但不希望戰爭,並對英國外交部長喬治·漢密爾頓-戈登作出了讓步。1846年的俄勒岡條約將俄勒岡地區以49度緯線劃界,這與美國最初的提議相一致。雖然還是有很多人叫囂着要求整個地區,參議院批准了這個條約。由於波爾克滿足於以49度緯線劃界,波爾克激怒了許多中西部民主黨人。 這些民主黨人相信波爾克僅僅要求在49度緯線處劃界,當初他們相信他要求以54度緯線劃界是受到了愚弄。美國要求的那部分俄勒岡地區後來組成了華盛頓、俄勒岡、愛達荷州,以及部分的蒙大拿懷俄明州。

與墨西哥的戰爭

在得克薩斯併入美國後,波爾克將注意力轉移到加利福尼亞身上,他希望搶在歐洲列強之前從墨西哥手上奪取它。最主要的是舊金山灣是與亞洲進行貿易的關鍵港口。1845年,他派外交官約翰·斯里戴爾到墨西哥,希望以兩三千萬的價錢美元買入加利福尼亞及新墨西哥。斯里戴爾的抵達引發了政治混亂,當墨西哥人知悉他不是來為墨西哥失去得克薩斯做補償而是要求新的領土時。墨西哥政府拒絕接見斯里戴爾。1846年,為向墨西哥施加壓力,波爾克派扎卡里·泰勒將軍的軍隊向紐埃西斯河格蘭德河之間的地區進發——這一地區是美國和墨西哥的爭議領土。

斯里戴爾於1846年5月返回了華盛頓。波爾克將此當作一種侮辱,並且是「發動戰爭的充分理由[23],於是他準備向國會提議宣戰。這時泰勒穿過了格蘭德河並短暫占領了塔毛利帕斯州馬塔莫羅斯。泰勒持續的封鎖馬塔莫羅斯港以阻止船隻進入。在波爾克起意向國會提出宣戰的要求幾天之後,他聽到有消息稱墨西哥軍隊穿過了格蘭德河並殺死了11名美國士兵。波爾克於是將這作為「戰爭藉口」,他聲稱墨西哥「進犯了我國領土並讓美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灑下了鮮血。」

國會中的一些人表達了對波爾克對那些事件描述的懷疑[24]

但是國會還是以壓倒性多數批准了向墨西哥宣戰。許多輝格黨人害怕反對它會給自己扣上不愛國和不支持戰爭努力的帽子[25]

議院中,反奴隸制的以約翰·昆西·亞當斯為首的輝格黨人投票反對戰爭;在民主黨人中,參議員約翰·C·卡爾霍恩是這次宣戰的最出名的反對者。

 
紅色是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割讓的領土。黃色是波爾克離職後美國購買的領土。

1846年夏,史蒂芬·W·肯尼將軍指揮的美國軍隊占領了新墨西哥。這時,軍隊上校約翰·福瑞蒙特帶領北加利福尼亞的殖民者(在熊旗起義中)顛覆了所諾瑪的墨西哥守軍。扎卡里·泰勒也在格蘭德河上取得了勝利,雖然波爾克沒有派援軍。美國還與1844年被推翻的墨西哥獨裁者安東尼奧·洛佩斯·德·桑塔·安納進行密談。桑塔·安納同意了美軍條件,即在得以安全返回墨西哥的情況下,他會勸說當權者將加利福尼亞和新墨西哥賣給美國。但當他回到墨西哥時撕毀了協議,宣布自己為總統,並試圖趕跑美國侵略者。然而桑塔·安納的努力都是徒勞,因為泰勒將軍和溫菲爾德·斯科特擊敗了所有的抵抗力量。斯科特於1847年占領了墨西哥城,泰勒在墨西哥北部贏得了一連串勝利。即使在這些戰鬥後墨西哥仍未投降,直到1848年才接受了波爾克的提出的和平條約。

波爾克派外交官尼古拉斯·特里斯特於墨西哥人談判。由於沒什麼進展,總統命令特里斯特回到美國,但這位外交官沒有理睬這個指示,繼續留在墨西哥進行交涉。特里斯特在1848年成功與墨西哥簽訂了瓜達盧佩-伊達爾戈條約,波爾克批准了,沒有理睬民主黨人要求兼併整個墨西哥的呼聲。這個條約使使美國增加了120萬平方英里(310萬km²)的領土,墨西哥的國土縮小了一半,而美國版圖則增加了三分之一。加利福尼亞、新墨西哥亞利桑那內華達猶他科羅拉多的一部分、懷俄明都是這次墨西哥割讓的領土。條約還承認了得克薩斯合併並承認了美國對紐埃西斯河和格蘭德河之間爭議領土的控制。墨西哥則得到了1500萬美金。這場戰爭奪走了超過50000墨西哥人的生命。美國卻只損失了少於20000人[26]。它可能花費了美國人一億美金[27]。最後,威爾莫特條款將奴隸制引入了新兼併的領土,但波爾克在日記中堅持那從來不是戰爭的目標。

條約需要參議院的批准,1848年3月,反對波爾克政策的輝格黨人突然改變了立場。三分之二的輝格黨人贊成波爾克的條約。1848年晚些時候,輝格黨人提名戰爭的英雄扎卡里·泰勒作總統。泰勒說未來不會再有戰爭了,但他拒絕指責波爾克。

這場戰爭為波爾克及民主黨人帶來了嚴重後果。輝格黨人公然抨擊一場由總統濫用權力導致的不道德的侵略戰爭。1848年,眾議院因發動戰爭譴責波爾克[28]。另一後果是波爾克在健康上也付出了代價。由於戰爭中過度操勞,他在總統任期的末期健康嚴重下滑。

古巴

1848年夏,波爾克總統授權他的西班牙大使羅慕洛斯·米切爾·桑德斯商討購買古巴的問題,他提供西班牙一億美金,這在那時是筆大數目(相當於現在的26億)。古巴靠近美國,並存在奴隸制度,所以買入古巴的想法對南方有吸引力,但在北方不受歡迎。西班牙政府拒絕了桑德斯的建議。

內政部

波爾克在總統任期內最後的舉措之一是簽署了創立內政部的議案(1849年3月3日)。這是共和國早期之後創立的第一個內閣部門。

內閣

 
白宮波爾克畫像
職務 姓名 任期
總統 詹姆士·K·波爾克 1845 – 1849
副總統 喬治·M·達拉斯 1845 – 1849
國務卿 詹姆士·布坎南 1845 – 1849
財政部長 羅伯特·M·沃克 1845 – 1849
戰爭部長 威廉·L·馬西 1845 – 1849
司法部長 約翰·Y·梅森 1845 – 1846
內森·克利福德 1846 – 1848
艾薩克·竇西 1848 – 1849
郵電部長 卡夫·約翰遜 1845 – 1849
海軍大臣 喬治·班克羅夫特 1845 – 1846
約翰·Y·梅森 1846 – 1849

最高法院任命

波爾克任命了以下人士為美國最高法院|最高法院法官

(波爾克還在1846年提名了喬治·W·伍德沃德,但被參議院否決)。

國會

29屆國會(1845年3月4日 -1847年3月4日)

  • 參議院:民主黨31席,輝格黨31席,其它黨籍1席;(主席:Willie P. Mangum (Whig-NC), Ambrose H. Servier (D-AR), and David R. Atchison (D-MO))
  • 眾議院:民主黨143席,輝格黨77席,其它黨籍6席。(議長:印第安納的約翰·W·戴維斯)

30屆國會(1847年3月4日 -1849年3月4日)

  • 參議院:民主黨36席,輝格黨21席,其它黨籍1席(主席:David R. Atchison (D-MO))
  • 眾議院:輝格黨115席,民主黨108席,其它黨籍4席(議長:馬塞諸塞的羅伯特·C·溫斯洛普)

新加入聯邦的州

離任之後

波爾克在白宮的生涯損害了他的健康。當他剛任職時他充滿了精力和熱忱,但當他於1849年3月4日離開時,身心俱疲。他體重下降,臉上起了很多皺紋,並有了黑眼圈。據信他在路易斯安那新奧爾良市旅行時染上了霍亂[29]。他於1849年6月15日下午3點15分在他的新家,田納西州納什維爾的新家波爾克邸宅去世,終年54歲。他被安葬在波爾克住所。他留給妻子最後的話是:「莎拉,我愛你,直到永恆的世界結束,我仍將愛你(I love you, Sarah. For all eternity, I love you)。」 [30]。她在他死後的四十年裡仍住在波爾克住所,過著清貧孤獨的日子。南北戰爭徹底摧毀了莎拉賴以維生的密西西比莊園,莎拉失去了經濟來源,只得變賣莊園的土地換取一次性的微薄收入。1882年,美國國會批准每年補助5000美元養老金,莎拉的生活才有了保障。1891年莎拉逝世,終年88歲。波爾克的母親詹姆士·諾克斯·波爾克也比他活得長[31]

波爾克的退休生活在所有美國總統裡是最短的,只有103天。他是在退休後去世的總統裡壽命最短的,活了54歲。他和妻子最後被合葬在納什維爾田納西州議會大廈前的空地裡。他的墓在1893年波爾克住所被破壞後移到了現在的位置。

參考文獻

具體引用

  1. ^ James K. Pol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白宮。 2007-10-14查閱。
  2. ^ Krainik, Clifford. Face the Lens, Mr. President: A Gallery of Photographic Portraits of 19th-Century U.S. President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White House Historical Association. Retrieved on 2007-10-14.
  3. ^ 3.0 3.1 3.2 Borneman 2008, p. 6
  4. ^ 4.0 4.1 4.2 Borneman 2008, p. 7
  5. ^ 5.0 5.1 Borneman 2008, p. 8
  6. ^ Seigenthaler, p. 19, 一些觀點認為波爾克得的是膽結石,那被證明是錯誤的
  7. ^ Borneman 2008, p. 13
  8. ^ Haynes, p. 78
  9. ^ Seigenthaler, pp. 21, 26; Haynes, p.11.
  10. ^ 10.0 10.1 Borneman 2008, p. 9
  11. ^ 11.0 11.1 Borneman 2008, p. 11
  12. ^ Frank Van Der Linden, Dark Horse: American Politics and the Texas Question A Hundred Years Ago (1944; repr. Kessinger 2005) p.18
  13. ^ Sarah Childress Polk.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White House. Retrieved on 2007-10-14.
  14. ^ Seigenthaler, 56-62
  15. ^ Seigenthaler, p.65: 54,012 to 51,396. 其它資料的總計數據略微不同。
  16. ^ 選舉團個人成績表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美國國家檔案館官方網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7. ^ Brinkley, Alan and Davis Dyer, (ed).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004. ISBN 978-0-618-38273-6 pp. 129–138
  18. ^ Haynes, pp. 61–2
  19. ^ "The American Presidency Project - Election of 184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27 March 2008.
  20. ^ "National Atlas - Presidential Elections Maps 1844-1856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Retrieved: 27 March 2008.
  21. ^ Haynes, p. 154
  22. ^ Schlesinger, p. 453, citing Polk's Diary II, 289
  23. ^ Haynes, p. 129
  24. ^ 1847年,當時的代表亞伯拉罕·林肯斑點決議向波爾克聲稱墨西哥發動侵略的看法發起挑戰,要求波爾克指出墨西哥人「使美國人在美國土地上灑下鮮血」的地點。這凸顯了波爾克關於邊境線主張的可疑成分,因為戰鬥發生在一個有爭議的地區。 A Century of Lawmaking for a New Nation: U.S. Congressional Documents and Debates, 1774 - 1875.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Congressional Globe,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30th Congress, pp. 93–95. Library of Congress. Retrieved on 2007-10-14.
  25. ^ 1848年1月,輝格黨人贏得了議會選舉,他們在一份修正案中攻擊波爾克在一份決議中贊同泰勒少將為一場「由美國總統發起的不必要的且違反憲法的戰爭」中服役。House Journal, 30th Session (1848) pp.183-18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那個決議,無論如何,在委員會審議中被否決了。
  26. ^ Smith II, 51-8 "about 12,850" deaths out of 90,000 American troops.
  27. ^ Rough estimate of total cost, Smith, II 266-7; this includes the payments to Mexico in exchange for the ceded territories. The excess military appropriations during the war itself were $63,605,621.
  28. ^ DeConde, A. (2002). Encyclopedia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p. 6.
  29. ^ Haynes, p. 191
  30. ^ First Lady Biography: Sarah Polk. The National First Ladies Library. 2005 [2008-04-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25). 
  31. ^ Dusinberre, p. xii. Mrs Polk died in 1852.

參考書目

  • Borneman, Walter R. Polk: The Man Who Transformed the Presidency and America. New York: Random House, Inc. 2008. ISBN 978-1-4000-6560-8. 
  • Bergeron, Paul H. The Presidency of James K. Polk. 1986. ISBN 978-0-7006-0319-0.
  • De Voto, Bernard The Year of Decision: 1846 Houghton Mifflin, 1943.
  • Dusinberre, William. Slavemaster President: The Double Career of James Polk. 2003. ISBN 978-0-19-515735-2. Questia edi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ubscription)
  • Dusinberre, William. "President Polk and the Politics of Slavery." American Nineteenth Century History 3.1 (2002): 1-16. ISSN 1466-4658. Argues Polk misrepresented the strength of abolitionism, grossly exaggerated the likelihood of slaves' massacring white families, and seemed to condone secession.
  • Eisenhower, John S. D. "The Election of James K. Polk, 1844." Tennessee Historical Quarterly. 53.2 (1994): 74-87. ISSN 0040-3261.
  • Haynes, Sam W.; Oscar Handlin (ed.). James K. Polk and the Expansionist Impulse. New York: Longman. 1997. ISBN 978-0-673-99001-3. 
  • Kornblith, Gary J. "Rethinking the Coming of the Civil War: a Counterfactual Exercise." Journal of American History 90.1 (2003): 76-105. ISSN 0021-8723. Asks what if Polk had not gone to war?
  • Leonard, Thomas M. James K. Polk: A Clear and Unquestionable Destiny. 2000. ISBN 978-0-8420-2647-5.
  • McCormac, Eugene Irving. James K. Polk: A Political Biography to the End of a Career, 1845-1849.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1922. (1995 reprint has ISBN 978-0-945707-10-3.) Extreme anti-Jacksonian views.
  • McCoy, Charles A. Polk and the Presidency. 1960.
  • Morrison, Michael A. "Martin Van Buren, the Democracy, and the Partisan Politics of Texas Annexation." Journal of Southern History 61.4 (1995): 695-724. ISSN 0022-4642. Discusses the election of 1844. online edi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Paul; James C. N. Rift in the Democracy. 1951. on 1844 election
  • Schlesinger, Arthur M., Jr. Age of Jackson Little Brown, 1945. Pp. 439ff on Polk
  • Schouler, James. Democrats and Whigs, 1831-1847。Vol. 4 of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Under the Constitution. 1917.
  • Sellers, Charles. James K. Polk, Jacksonian, 1795-1843. 1957.
  • Sellers, Charles. James K. Polk, Continentalist, 1843-1846. 1966.
  • Seigenthaler, JohnJames K. Polk: 1845–1849. 2003. ISBN 978-0-8050-6942-6.
  • Smith, Justin H. The War with Mexico, Macmillan, 1919. Still the standard source, used, for example, Dusinberre.

原始資料

外部連結

前任:
約翰·泰勒
美國總統
1845年-1849年
繼任:
扎卡里·泰勒
前任:
牛頓·坎農
田納西州長
1839年-1841年
繼任:
詹姆斯·C·瓊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