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瓦尼埃
讓·瓦尼埃,CC GOQ(英語:Jean Vanier,法語發音:[ʒɑ̃ vanje];1928年9月10日—2019年5月7日),加拿大基督教哲學家和神學家。1964年,瓦尼埃創辦涵蓋37個國家的國際社區組織方舟組織,幫助發展性殘疾及協助他們的人士。1971年,他與在80個國家同樣照顧發展性殘疾人士及他們的家人朋友的瑪麗-埃萊娜·馬蒂厄,共同創辦了信仰與光明組織。之後,他繼續以方舟社區成員的身份在法國特羅斯利布勒伊的首個方舟社區生活,直到去世。
讓·瓦尼埃 Jean Vanier CC GOQ | |
---|---|
出生 | 瑞士日內瓦 | 1928年9月10日
逝世 | 2019年5月7日 法國巴黎 | (90歲)
國籍 | 加拿大 |
組織 | 天主教會 |
知名於 | 方舟組織創辦人 |
親屬 | 喬治·瓦尼埃(父親) 波利娜·瓦尼埃(母親) 特蕾絲·瓦尼埃(姐姐) |
獎項 | 加拿大勳章(1972年) 魁北克國家勳章(1992) 榮譽軍團勳章(2003) 人道主義大獎(2001年) 和平於世獎(2013年) 鄧普頓獎(2015年) |
網站 | jean-vanier |
軍事生涯 | |
軍種 | 加拿大皇家海軍 |
服役年份 | 1941–1950 |
軍銜 | 海軍中將、海軍軍官 |
瓦尼埃畢生共創作30本關於宗教、殘疾人、正常人、成功和忍耐的書籍[1],獲得加拿大勳章(1986年)、魁北克國家勳章(1992年)、法國榮譽軍團勳章(2003年)、基督社群國際和平獎(2013年)和鄧普頓獎(2015年)。
2020年2月,方舟組織內部報告指瓦尼埃於1970年到2005年間在法國特羅斯利布勒伊性侵了六名女士[2][3],該調查由總部位於英國的GCPS諮詢小組進行[3]。
早年
瓦尼埃出生於加拿大家庭,父親喬治·瓦尼埃是第19任加拿大總督(1959–1967),母親是波利娜·瓦尼埃(娘家姓亞奇)。他在日內瓦出生,在家中五個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五(包括姐姐和哥哥貝爾納·瓦尼埃)。年輕時瓦尼埃接受了英語和發育的廣泛教育,先是在加拿大,後來在法國和英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瓦尼埃和家人趕在納粹占領前逃往巴黎。戰爭期間他大多在英國海軍學院。13歲,他在達特茅斯海軍學院(後更名不列顛皇家海軍學院)接受海軍職業訓練[4][5]。
1945年初,瓦尼埃到訪巴黎,而他父親當時是駐當地的加拿大大使。他和母親去協助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他深深地被身體孱弱的倖存者所感動,畢生難以忘懷。他在二戰期間服役於英國皇家海軍,之後加入加拿大皇家海軍。1947年,他以海軍中將身份陪同加拿大皇室登上前衛號戰列艦出訪南非聯邦[6]。
1949年,他在宏偉級輕型航空母艦上加拿大皇家海軍。1950年,他辭去了海軍委員會的職務,前往巴黎攻讀本科。最終他在巴黎天主教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其研究亞里士多德的博士論文於1996年以《幸福是亞里士多德倫理學的原則與終結》(Happiness as Principle and End of Aristotelian Ethics)為題目發表,這是瓦尼埃的首個出版著作。之後他在職業生涯及在聖邁克爾大學學院和多倫多大學教授哲學期間撰寫了30多本書[7][5]。1964年,瓦尼埃離開學術界,轉而尋求更有靈性的神職。他的學術研究保存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倫敦的國王大學學院[8]。
創辦方舟組織
1964年,瓦尼埃透過與神父托馬斯·菲利佩的關係,了解到成千上萬的發展性殘疾人士的困境。他邀請拉斐爾·西米(Raphael Simi)和菲利普·蘇(Philippe Seux)這兩個人離開他們居住的機構,跟他到法國特羅斯利布勒伊共同生活。他們在當地成立了方舟組織,讓殘疾人獲得照顧[9][10]。從那時起,由150個社區組成的網絡在38個國家建立起來[7]。瓦尼埃認為,社區是一種統治理念,即殘疾人是老師,而不是家庭負擔。[11]。
到1990年代末期,瓦尼埃一直負責法國特羅斯利布勒伊的方舟組織及方舟國際聯合會的事物。他隨後辭職,轉而給方舟社區的殘疾人助手做諮詢、鼓勵和陪同。瓦尼埃在全球37個國家建立了147個社區,它們成為了殘障人士的朝聖之地[12][13]。
晚年
1968年,瓦尼埃在瑪麗湖創立了「信仰與黎明」運動的首個庇護所,歡迎各行各業的人士入住[14]。庇護所如今是信仰與分享聯合會的一部分[15] 。
截至2013年,13個社區組織年度靜修會和祈禱日[16]。信仰和分享成員比爾·克拉克(Bill Clark)表示:「信仰與分享運動有兩個層面:一個是隱藏在我們自身脆弱深處的向上帝的內向運動,另一個是向我們的兄弟姐妹,特別是那些較貧窮和需要幫助的兄弟姐妹的外向運動[14] 。」組織的紀錄保存在聖邁克爾大學學院多倫多分院的約翰·M·凱利圖書館[17]。
1971年,他與瑪麗-海倫娜·馬修共同創辦了信仰與光明組織。這是面向殘障人士、他們的家人和朋友的國際論壇運動。現如今共有1500多個信仰和光明社區分布在全球81個國家或地區[18]。
瓦尼埃繼續在法國特羅斯利布勒伊的首個方舟社區生活,直到2019年去世。他繼續進行廣泛的旅行,訪問其他的方舟社區,鼓勵新社區項目的建設並進行了演講和靜修[19][20]。1998年,他舉行了主題為「成為人類」的梅西講座[21]。
在一次演講中,他為在智障人士周圍的障礙感到不滿,這也是方舟組織背後的一個激勵人心的理念:「我們必須竭盡所能縮小牆壁,與彼此見面。為什麼我們要把殘障人士置於高牆背後?[11]」
2017年,瓦尼埃為紀錄片《森林的夏天》(Summer In The Forest)旁白和出鏡[22]。該片於伯利恆和特羅斯利布勒伊的方舟社區拍攝,兩個社區的許多居民都有份參與。《紐約時報》影評人肯·賈沃洛夫斯基(Ken Jaworowski)認為,「只是看着這些居民都會讓你面對和改變許多自己的觀念」[23]。」
2019年5月7日,瓦尼埃去世。去世前一周,教宗方濟各致電瓦尼埃,感謝他多年來的事工和服務[24]。瓦尼埃去世後,從北馬其頓飛回羅馬的方濟各告訴記者,「我要感謝他的證詞」,表示瓦尼埃不僅可以解讀基督徒對「死亡,十字架,苦難的奧秘」的凝視,還可以理解「那些為世界拋棄的人的奧秘」[25]。
受瓦尼埃影響的人士中,最著名的有荷蘭天主教神父、教授、作家和神學家亨利·諾文,諾文加入了列治文山的方舟黎明社區[26]。
性侵報告
2020年2月,方舟的內部報告指瓦尼埃於1970年到2005年間在法國特羅斯利布勒伊性侵了六名女士[3][27][28]。
方舟國際領導人的聯合聲明表示,瓦尼埃於1970年到2005年間在法國通過「操縱和情感虐待」與六名女性發生性關係。瓦尼埃一般會借精神指導的名義,唆使女性與他發生關係。聲明表示,「這些女性們報告的類似事實,跟用於證明這些行為高度不尋常的精神或神秘解釋有關」,「這些關係......給他們個人的生活及之後的關係帶來了非常嚴重的負面影響。這些行為表明讓·瓦尼埃對這些女性有着深厚的心理和精神上的支持」。也有消息指瓦尼埃曾讓女士們保密。受害女性包括助理和修女。方舟組織還表示,瓦尼埃還加入了小型秘密行動組織,參與或資助牧師托馬斯·費利佩的不正常性行為[2][3]。
聲明補充,上述行為建基於天主教會譴責的所謂「神秘」或「精神」的信仰。瓦尼埃把費利佩稱為他的「精神之父」,但這些說辭最初被公開否認。該調查由英國獨立顧問機構GCPS進行[3]。2015年5月,瓦尼埃表示他如今接受了費利佩「傷害似乎完全信任他的成熟聰明的人」,並表示「無法和平地調和這兩個現實」[29][30]。
反應
天主教多倫多總教區樞機多默·基道霍·柯林斯稱事件是「悲劇、令人痛心」。方舟組織加拿大和美國分支發表聲明表示關注[31]。
在加拿大,有許多學校以瓦尼埃的名字命名,其中部分學校的董事會考慮更改校名[32][31]。
2020年2月,印第安納州南本德聖母大學剝奪了在瓦尼埃生前給他頒發的兩個獎項,其中一個是1994年巴黎聖母院人道主義服務獎[33][34]
獎項和榮譽
瓦尼埃獲得過許多榮譽,包括加拿大勳章和法國榮譽軍團勳章[35],另外也有一些由信仰組織頒發的獎項,包括保祿六世國際獎、基督社區國際和平獎、拉比岡瑟·普勞特人道主義獎和以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的牧職憲章文件命名的牧職憲章大獎[36]。
1993年,他獲得康考迪亞大學洛約拉勳章(Loyola Medal)[37]。1999年,他獲得加拿大作家信託基金會戈登·蒙達多獎[38]。
2004年11月,加拿大廣播公司的民意調查把他列入最偉大加拿大人榜單第12位[36]。
2010年,小行星8604號正式以瓦尼埃的名字命名[39][40]。
2013年,瓦尼埃獲得艾奧瓦州天主教達文波特教區表彰和平於世獎[41].
2015年3月,瓦尼埃獲得獎金達170萬美元鄧普頓獎[42],表彰他對殘疾人的擁護,以及為幫助弱者和弱勢者進行更廣泛探索所做的貢獻[43][13]。
2016年9月27日,瓦尼埃獲得法國特羅斯利布勒伊美國和平修道院基金會國際勇氣良心獎,表彰他對建立殘疾人包容世界的畢生承諾[44]。
以瓦尼埃名字命名的學校
以瓦尼埃名字命名的學校分布在育空地區白馬市、安大略省倫敦、安大略省士嘉堡、安大略省科林伍德、安大略省列治文山、安大略省威蘭、艾伯塔省舍伍德公園及最近的安大略省米爾頓[45]。
- 安大略省柯克蘭湖讓·瓦尼埃天主教學校
- 安大略省科林伍德科林伍德讓·瓦尼埃天主教高中
- 安大略省列治文山列治文山讓·瓦尼埃天主教高中
- 安大略省士嘉堡讓·瓦尼埃天主教中學
- 艾伯塔省舍伍德公園讓·瓦尼埃天主教學校
- 安大略省米爾頓讓·瓦尼埃天主教中學
- 薩斯喀徹溫省里賈納讓·瓦尼埃天主教中學
- 安大略省倫敦讓·瓦尼埃學校
- 安大略省威蘭讓·瓦尼埃天主教中學
- 安大略省布蘭特福德讓·瓦尼埃小學
- 育空白馬市瓦尼埃天主教中學
書籍
- In weakness, strength: The spiritual sources of General the Rt. Hon. Georges P. Vanier, 19th Governor-General of Canada. Toronto: Griffin House. 1969. OCLC 77213.
- Tears of silence. Toronto: Griffin. 1970. OCLC 395235248.
- Eruption to hope. Toronto: Griffin House. 1971. OCLC 838694372.
- Followers of Jesus. Toronto: Griffin Press. 1973. OCLC 859939780.
- Be not afraid. Toronto: Griffin House. 1975. OCLC 494744391.
- Community and growth: Our pilgrimage together. Toronto: Griffin House. 1979. OCLC 6277986.
- The Challenge of L'Arche. Ottawa: Novalis. 1981. OCLC 8872141.
- I meet Jesus : he tells me 'I love you', story of the love of God through the Bible. Ramsay, N.J.: Paulist Press. 1981. OCLC 15975370.
- I walk with Jesus. Mahwah, N.J.: Paulist Press. 1985. OCLC 14227091.
- Man and woman He made them. Mahwah, N.J.: Paulist Press. 1985. OCLC 13025956.
- Jesus, the gift of love.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1988. OCLC 895940048.
- The broken body. Mahwah, N.J.: Paulist Press. 1988. OCLC 17694012.
- Images of love, words of hope. Hantsport, N.S.: Lancelot Press. 1991. OCLC 25369178.
- A network of friends, volume one : 1964–1973 : the letters of Jean Vanier to the friends and communities of L'Arche. Hantsport, N.S.: Lancelot Press. 1992. OCLC 317449807.
- From brokenness to community. New York: Paulist Press. 1992. OCLC 25409710.
- An ark for the poor: the story of L'Arche. Ottawa: Novalis. 1995. OCLC 32546881.
- The heart of L'Arche: A spirituality for every day. Toronto: Novalis. 1995. OCLC 33333740.
- The scandal of service: Jesus washes our feet. Ottawa: Novalis. 1996. OCLC 36698314.
- Our journey home: Rediscovering a common humanity beyond our differences. Ottawa: Novalis. 1997. OCLC 35919344.
- Vanier, Jean; Andreu, Anne-Sophie; Quoist, Michel. A door of hope. London: Hodder & Stoughton. 1996. OCLC 60292140.
- Becoming Human. Toronto: Anansi. 2001. OCLC 654379327.
- Made for happiness: Discovering the meaning of life with Aristotle. London: Darton, Longman & Todd. 2001. OCLC 47824661.
- Seeing beyond depression. London: SPCK. 2001. OCLC 46810914.
- Finding peace. Toronto: House of Anansi Press. 2003. OCLC 52644543.
- Drawn into the mystery of Jesus through the Gospel of John. New York: Paulist Press. 2004. OCLC 892517848.
- Befriending the stranger. Toronto: Novalis. 2005. OCLC 66031013.
- Our life together: A memoir in letters. London: Darton Longman Todd. 2008. OCLC 260043937.
- Vanier, Jean; Hauerwas, Stanley. Living gently in a violent world: The prophetic witness of weakness. Downers Grove, Ill.: IVP Books. 2008. OCLC 837379461.[46]
- From Brokenness to Wholeness. Singapore: MEDIO MEDIA. 2012. OCLC 858345447.
- The Gospel of John, the Gospel of Relationship. Cincinnati: Franciscan Media, 2015. ISBN 978-1-61636-890-6.
- Life's Great Questions. Cincinnati: Franciscan Media, 2015. ISBN 978-1-61636-941-5.
- Jean Vanier: Portrait of a Free Man. Walden, NY: Plough. 2019. OCLC 1089839058.
參考資料
- ^ Jean Vanier: Philosopher who dislikes the 'religion' of success wins £1.2m Templeton Prize for promoting spiritual awareness. The Independent. 2015-03-11 [2015-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5).
- ^ 2.0 2.1 L'Arche International announces findings of Independent Inquiry. L'Arch International. 2020-02-22 [2020-02-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8).
- ^ 3.0 3.1 3.2 3.3 3.4 Revered charity founder 'abused six women'. BBC News. 2020-02-22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9) (英國英語).
- ^ Freeman, Mac. Jean Vanier online. Historica Canada. 2008-02-03 [2015-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9).
- ^ 5.0 5.1 Brief Chronology. Jean Vanier – Becoming Human. [2015-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3).
- ^ Templeton Prize bio of Varnier (PDF). [2017-06-2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10-05).
- ^ 7.0 7.1 "Obituary: Jean Vanier died on May 7th,"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Economist, May 16, 2019.
- ^ Jean Vanier Research Centre at King's. www.kings.uwo.ca. [2019-08-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 ^ Pensamientos de Jean Vanier: JEAN VANIER y El Arca. Pensamientos de Jean Vanier. [2017-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9).
- ^ Notre histoire | L'Arche en France. www.arche-france.org. [2017-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28) (法語).
- ^ 11.0 11.1 Scrivener, Leslie. Canada's disciple to the disabled. [2015-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8).
He is wary of institutions. The theme in last night's lecture was his fear of the walls that separate people. 'We must do what we can to diminish walls, to meet each other. Why do we put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behind walls?'
- ^ L'Arche – Worldwide. www.google.com. [2017-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2).
- ^ 13.0 13.1 Templeton Prize (PDF). [2020-04-1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6-10-05).
- ^ 14.0 14.1 The Grace of Faith and Sharing (PDF). Faith and Sharing Federation. July 1988 [2014-07-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7-08-09).
- ^ Faith and Sharing Federation. Faith and Sharing Federation. [2014-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9).
- ^ L'Arche, Faith and Sharing, Faith and Light (PDF). Faith and Sharing Federation. [2014-07-2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8-26).
- ^ Faith and Sharing Federation fonds. John M. Kelly Library Archival and Manuscript Collections. University of St. Michael's College. [2014-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7).
- ^ Overview, Faith and Light. www.faithandlight.org. [2017-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15) (英語).
- ^ Entering into Silent Prayer, Jean Vanier & Laurence Freeman – YouTube. YouTube. [2017-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17) (英語).
- ^ Saint Vincent College, On Retreat with Jean Vanier, 2009-01-29 [2017-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31)
- ^ Nagy, Elizabeth. The 1998 CBC Massey Lectures, "Becoming Human". CBC. [2015-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7).
- ^ Summer In The Forest. www.summerintheforest.com. [2019-09-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4) (英語).
- ^ Jaworowski, Ken. Review: 'Summer in the Forest' Captivates With Questions of Humanity. The New York Times. 2018-03-22 [2019-09-11].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9) (美國英語).
- ^ Pope Francis called Jean Vanier to thank him before his death. 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 2019-05-07 [2019-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英語).
- ^ Pope pays tribute to Jean Vanier. Vatican News. 2019-05-07 [2019-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5) (英語).
- ^ Nouwen (Author), Robert A. Jonas (Editor), Henri J. M.; Jonas, Robert A. The Essential Henri Nouwen. Shambhala Publications. 2009: xxxiv [2020-04-14]. ISBN 978-0-8348-221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2) (英語).
- ^ Corbet, Sylvie. Respected Canadian charity founder sexually abused 6 women: report. CTVNews. 2020-02-22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2) (英語).
- ^ Mares, Courtney. L'Arche reports sexual misconduct by founder Jean Vanier. Catholic News Agency. [2020-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2) (英語).
- ^ Jean Vanier Letter (PDF). L'arche. 2015-05-01 [2020-04-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5-09).
- ^ Michael J. O』Loughlin. Internal report finds that L'Arche founder Jean Vanier engaged in decades of sexual misconduct. America. 2020-02-22 [2020-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01).
- ^ 31.0 31.1 Sex abuse allegations against Jean Vanier met with shock and condemnation. The Catholic Register. 2020-02-22 [2020-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8).
- ^ Draaisma, Muriel. 2 Catholic boards in GTA 'deeply concerned' at report of sex abuse by Jean Vanier. CBC News. 2020-02-23 [2020-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5).
- ^ Jean Vanier, once seen as a Nobel or sainthood candidate, now accused of abusive sexual relationships. 2020-02-23 [2020-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8).
- ^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revokes awards given to L'Arche founder Vanier. National Catholic Reporter. 2020-02-26 [2020-03-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7) (英語).
- ^ Awards to Canadians. Canada Gazette. [2012-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4-30).
- ^ 36.0 36.1 Top 100 Greatest Canadians. [2012-02-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22).
- ^ Jean Vanier. Concordia University. [2017-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7).
- ^ "Montador award winners named". North Bay Nugget, May 27, 1999.
- ^ The citation and more information are found by entering this number or name in the JPL Small-Body Databas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Asteroid (8604) Vanier | RASC. www.rasc.ca. [2017-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7).
- ^ Deirdre Baker. Award presentation to be in France. Quad-City Times. 2013-06-17 [2013-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7).
- ^ Friedersdorf, Conor. What It Means to Be Fully Human. The Atlantic. 2015-03-12 [2020-0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4).
This year's winner, Jean Vanier, received $1.7 million.
- ^ Current Winner. Templeton Prize. John Templeton Foundation. 2014-03-11 [2015-03-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19).
- ^ DeMarco, Donald. Jean Vanier… To Love And Be Loved. The Wanderer Newspaper. 2017-08-21 [2019-05-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30) (美國英語).
- ^ Board Announces Name for New Catholic Secondary School in Milton. Halton Catholic District School Board. 2013-03-06 [2014-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5).
- ^ Expanded edition released July 2018; Living Gently in a Violent World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InterVarsity Press, 2018).
- 額外來源
- Vanier, Jean. "The Wit Lectures: Harvard University the Divinity School." From Brokenness to Community, Mahwah: Paulist Press, 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