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暨文廟

諸暨文廟為舊時中國浙江紹興府諸暨縣縣學文廟,原位於縣城東北側,東鄰原諸暨縣治,即今中國浙江省紹興市諸暨市暨陽街道紅旗路26號、暨陽街道行政服務中心東側,原建築已不存,其址今為空地。

清宣統二年(1910)《諸暨縣誌》學宮圖。
使用諸暨文廟大成殿舊料拼建的諸暨博物館牌坊。

諸暨文廟始建年代不詳,唐初位於縣西,天寶年間遷至長山下,後晉天福五年(940)又遷至縣治東一里,南宋淳熙六年(1179)再遷至縣治西百步,即今址[1]。1985年尚存的大成殿被公布為諸暨縣文物保護單位(名稱為孔廟大成殿)[2],1995年被拆除。

據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始修、宣統二年(1910)刊行的《諸暨縣誌》(又稱《國朝三修諸暨縣誌》)[3]記載及附圖,清末諸暨文廟布局為前廟後學,中軸線上依次為萬仞宮牆、學湖、櫺星門(左中右各一座,共三座)、泮池泮橋、戟門三間(其東為名宦祠、官廳,西為鄉賢祠、忠孝祠,各三間)、大成殿五間(前有東西廡各五間,東廡南北有齋宿房、祭器房,西廡南北有齋宿房、樂器房,各三間)、明倫堂三間(前有庫房、膳堂各一間,東為教諭署共十九間,西為訓導署共十五間)和尊經閣三間兩層,大成殿為重檐歇山頂。崇聖祠位於東北,含正殿及前軒各三間,祠前為清代所建毓秀書院(圖)[4]

參考資料

  1. ^ 清·陳遹聲修、蔣鴻藻纂,《國朝三修諸暨縣誌·卷十四·學校志·學宮》:「學宮唐初在縣西,天寶中縣令郭密之遷於長山之下,唐末學廢唯孔子廟存。晉天福五年知縣趙諟(職官表作湜)移於縣東一里。宋……淳熙六年縣令李文鑄以有水患乃遷於縣西百步(即今址)。」
  2. ^ 《绍兴市志·第三十五卷 文物古迹·第九章 文物保护》. 紹興市政府. [2020-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4). 
  3. ^ 《应店街惊现原版<康熙诸暨县志>》. 浙江新聞. [2020-12-10]. [失效連結]
  4. ^ 《國朝三修諸暨縣誌·卷十四·學校志·學宮》:「大成殿五楹,南向,階下為墀,前為甬道,又前為戟門三間,外為泮池,駕以石橋,池外為櫺星門,門外左右建石表二座,外為學湖,亦名芹湖,湖外為屏牆。……東廡五楹,西廡五楹,祭器房三楹,居東廡之北,西向,舊藏祭器,樂器房三楹,居西廡之北,東向,舊藏樂器,齋宿房左右各三楹,在兩廡之南,東西相向。名宦祠三楹,在戟門左,南向,鄉賢祠三楹,在戟門右,南向,忠孝祠三楹,在鄉賢祠右,南向,忠聖祠三楹,在黌牆外,西甬道之西,東向,官廳三楹,在名宦祠東,南向,省牲所三楹在忠孝祠南,北向,土地祠三楹,又門三楹,在省牲所南,南向。崇聖祠明嘉靖九年奉詔建,初名啟聖祠,……國朝雍正元年詔合祀五代,更名崇聖祠,乾隆二十四年知縣張端木復改建於教諭署東,……正殿三楹,前軒三楹,竝南向祀。明倫堂三楹,在大成殿後,南向,……乾隆二十八年知縣黃汝亮修葺庫房一楹,在明倫堂左,膳堂一楹,在明倫堂右。尊經閣三間二層,在明倫堂後。教諭署在尊經閣左,後圮,乾隆二十四年知縣張端木重建於明倫堂東,凡十九楹(樓志),訓導署……國朝康熙四年缺裁,後圮,乾隆二十四年知縣張端木徙建於明倫堂西,凡一十五楹(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