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用機器人
軍用機器人,是為軍事用途而設計的全自動機器、或半自動遙控機器,是未來無人化戰場的主要一環。目前世界上不少國家也積極開發自己的軍用機器人。
戰術優勢
降低軍事人員傷亡率
軍用機器人代替單兵上戰場,可以極大的降低戰場上的軍事人員傷亡率。
彌補單兵的天然缺陷
軍用機器人較單兵有更強的戰場覺知能力,能通過傳感器去偵察戰場上的潛在危險。機器較單兵而言有更強的荷重能力,能配備各種重型武器,大幅提高戰鬥能力。機器在能源得到保障的情況下,可以執行全天候任務。機器較單兵而言有更強的適應力,能夠適應不同的戰場環境,包括外太空。機器人不會有情緒,使軍事任務更順利進行。
高效的補給及傷員補足能力
機器人可以通過機械式的維修更替零件來重返戰場。機器可以批量生產,並且幾乎不需要任何訓練。
使用風險
駭客入侵
軍用機器人的通訊裝置如果被駭客入侵,遙控系統一旦被破壞和干擾,便極有可能被敵軍所利用,反過來攻擊友軍,造成戰術災難。
智能叛變
2009年,學者與技術專家出席一場會議進行討論,假設機器人與電腦擁有自給自足與獨立思考時,所帶來可能性的影響。一些專家與學者質疑軍事作戰方面對機器人的應用,尤其當這些機器人被賜予某種程度的自動機能時自己會引爆。[1]。
國際組織政策限制
在2015年的國際人工智慧聯合會議中,超過一千名機器人領域的研究者,以及一些知名人士,如史蒂芬·霍金和伊隆·馬斯克,共同簽署了一份公開信,警告人工智慧軍備競賽將為人類帶來嚴重的後果,也呼籲聯合國應通過禁令,禁止開發與使用自主武器。信中表示:「現今的人工智能已經發展到一個階段,在未來幾年內,自主武器將能完全派上戰場;然而帶來的風險也很高,自主武器被形容是繼槍炮、核武發明後,戰爭型態的第三大變革。」[2]
研發歷史及未來發展
軍用機器人可追溯至第二次世界大戰與冷戰,分別成形於德國的哥利亞遙控炸彈與蘇維埃的遙控戰車。
戰爭中對機器人的應用,儘管傳統上屬於科幻小說中的主題,然而已正在研究做為作戰中一種未來可能的手段。已有數種軍用機器人於各軍隊中開發出來,例如各式的無人機。無人機可以用在偵察任務上,也可以裝載武器進行戰鬥。
有一些人相信現代戰爭的未來將以自動武器系統來作戰[3]。
參見
參考資料
- ^ Jason Palmer. Call for debate on killer robots. BBC新聞. 2009-08-03: 科技報導 [2011-04-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8-07).
- ^ 江, 玟. 霍金等千名科學家連署 反對人工智能投入軍備競賽. 風傳媒. 2015-07-30 [2015-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22).
- ^ Robots and Robotics at the Space and Naval Warfare Systems Center Pacific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1999-02-20.
外部連結
- "Biomass military robot in development"
- EATR: Energetically Autonmous Tactical Robo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第二階段計劃
組織
- 美國聯合部隊司令部官網: "領導著美軍的轉變"
- irobot.com,PackBot的組裝者與其系統R-Gator
- Boston Dynamic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波士頓機械狗的組裝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