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是台灣表演工作坊於1985年3月1日推出的相聲舞台劇,是表演工作坊的創團之作。演出者為李國修、李立群,導演賴聲川,劇本為賴聲川、李國修、李立群共同創作。此劇是台灣1980年代現代戲劇的一齣代表作,其劇本於1999年入選台灣文學經典三十。表演工作坊後採類似形式推出了這一夜,誰來說相聲?、又一夜,他們說相聲、這一夜,Women說相聲以及夜夜說相聲。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 |
---|---|
表演形式 | 相聲舞台劇 |
上演地點 | 1985年3月1日 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
場次 | 22場 |
語言 | 國語 |
製作機構 | 表演工作坊 |
製作機構 | 表演工作坊 |
演員 | 李國修 李立群 賴聲川 |
導演 | 賴聲川 |
編劇 | 賴聲川、李國修、李立群 |
舞台設計 | 聶光炎 |
燈光設計 | 聶光炎 |
音樂 | 陳建華 |
演出歷史
1984年,賴聲川由美國回台灣任教,在蘭陵劇坊導戲。賴聲川與李國修、金士傑想推出一個相聲劇,但因金士傑得到美國獎學金、準備到美國短期遊學,於是找上李立群合作。因為三人背景不同,最終形成以傳統的相聲形式,加上西方脫口秀元素,以劇場方式演出的獨特相聲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1]。
最初曾希望以蘭陵劇坊名義來演出,但遭到阻力;三人於是決定組織表演工作坊,自行發表創作。經過半年的構思與排練,1985年3月1日在國立藝術館首次演出,之後巡迴台灣,共演出22場[2]。
內容
在台北華都西餐廳中,李國修與李立群飾演兩位脫口秀主持人(並未提及其角色姓名),介紹兩位國寶級相聲大師「舜天嘯」與「王地寶」出場表演。但因相聲大師未出現,以致節目無法繼續,兩人勉為其難分別冒充登台,演出相聲。除了開場與結尾外,共有五個段子,時間背景依次提前。
- 序:華都西餐廳
- 段子一:台北之戀(台北‧一九八五) 「演出前一天下午」
- 段子二:電視與我(台北‧一九六三)
- 段子三:防空記(重慶‧一九四三)
- 段子四:記性與忘性(北平‧一九二五)
- 段子五:終點站[1993年更名為出殯與遛鳥](北平‧一九00)
- 晚安
新版
在1993年10月7日,表演工作坊重新演出此劇,由李立群飾演舜天嘯,馮翊綱飾演王地寶。在「序:華都西餐廳」的開場,多了約十分鐘諷刺台灣當時政壇的段子。
劇本原創爭議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的劇本,在表演工作坊的出版物上,多題為賴聲川主持下的集體創作,李國修與李立群參與。
李國修辭世後,馮光遠在個人部落格上宣稱《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的劇本主要來自李國修與李立群的貢獻,但被賴聲川佔為己有,收入1999年出版的賴聲川作品集中。賴聲川回應,這個演出最早是他在美國看到流浪猶太劇場,根據這個概念,回來之後與李立群、李國修一同創作而成,表演工作坊也是三人一同創立,反駁剽竊的指控。李立群也回應,劇本是三人共同創作的[3]。
註釋
- ^ 李立群《李立群的人生風景》:「話說當年賴聲川與李國修、金士傑在蘭陵劇坊相識、相合作過,彼此對對方都頗能信任。本來是他們三個要作一個相聲劇,主題是:「文化」這個東西,會因為一個時代的需要應運而生;但是不再被需要的時候,「文化」這個東西會自然的、悄悄的就跟我們說再見了;文建會也好、文化部也好,花再多錢想去復興它,也未必有用。這個主題不錯。換句話說,他們想用一次相聲劇的演出,來表示:對相聲在台灣消失了,作一個哀悼,就是替相聲寫一個祭文吧!這就更好玩兒了。可是金士傑當年剛好得到一個基金會的贊助去美國遊學去了,聲川和國修就找上了我。」「我們就憑著賴聲川——一個讓我們倆信得過的一位舞台創作導演,還有國修編、寫、演過電視短劇,我也演過不少短劇和二千場左右的西餐廳秀的經驗。再加上我們對相聲的熱愛,就不論成敗,也沒什麼壓力的,便開始替相聲寫起「祭」文來了。」「由於三個人的創作理念接近,也由於三個人都還年輕——我最老,才33歲——都還很有闖勁兒,經歷裡也都有足夠的熱情,不急不忙也不浪費時間的,用了半年的時間,刪掉了大約四倍的長度,最後變成了我和國修在台上演出的長度。」「當然,如果沒有28歲就得到柏克萊戲劇博士的賴聲川的旁觀、監督、規劃,我和國修的表演經驗、自創的能力,就不太可能長成如此的形狀;我們三個人的幽默感,也未必就能發酵起來,以致於讓久違的台灣相聲得以復甦吧!」
- ^ 【表演工作坊】表坊回憶錄 -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 [2022-0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7).
- ^ 賴聲川偷李國修劇本? 李立群:《那一夜》是共同創作. ETtoday. 2013年7月5日 [2013年7月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9月24日)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