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壽臣故居

郝壽臣故居,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奮章胡同53號,是京劇名家郝壽臣的故居。[1][2][3]

奮章胡同四合院
北京市崇文區文物保護單位
地址奮章胡同53號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民國
編號2-?
認定時間1989年7月

歷史

該四合院位於西興隆街內的奮章胡同,是京劇名淨郝壽臣的故居。郝壽臣是知名的京劇淨角表演藝術家,1952年任北京市戲曲學校校長,1954年起連續當選為北京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全國先進生產者代表、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北京市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理事,1961年病逝。郝壽臣故居建於中華民國時期的1928年,由郝壽臣自行設計監工建造,是北京常見的四合院。當年梅蘭芳馬連良馬福祿等京劇名家以及袁世海王永昌等弟子常來登門。文革期間,該四合院被強行占用。大街門被文革搶占者拆除,木料用於打制家具,街門改走側門。文革結束後,1979年落實政策,該四合院歸還郝家。1985年,郝壽臣之子郝德元(首都師範大學心理測量學教授)遵父親遺願,將自家的這處私房無償捐獻給政府,作為開辦奮章幼兒園的基址。接受單位是北京市機關事務管理局。1989年,作為「四合院」被列為北京市崇文區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北京日報》第5版頭條報道了北京市31處名人故居掛上了名人故居的「身份牌」,該報道最後一段稱郝壽臣故居等3處因結構重大變化等原因而未掛牌。[1][2][3]

建築

該四合院總面積約為500平方米。包括正房(北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南房五間,相互之間有短廊連接。現大門位於西北角,開在北房西側,占用了北房五間中的西梢間,成為門洞。宅門西側有門房一間。另有西跨院及若干附屬房。西跨院內有南房、東房、北房各三間。整個建築簡樸而素稚,顯示了郝壽臣樸素、勤儉的生活作風。[1][2]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奋章胡同53号院. 東華流韻. 2014-04-25. 
  2. ^ 2.0 2.1 2.2 奋章胡同四合院. 北京文博. [2016-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9). 
  3. ^ 3.0 3.1 建议早日为郝寿臣故居挂牌. 九三學社北京市委員會. 2014-11-15.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