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都賢(1599年—1672年),天門庵號些庵,又號頑石道人湖廣桃江三堂街合水橋人,明朝政治人物,天啟壬戌進士。歷任吏部稽勛司、驗封司、考功司主事、文選司員外郎四川參議江西學政江西巡撫等,為官有賢聲,曾提拔史可法洪承疇清兵入關出家,暗中抗清。工詩文、書法繪畫,善於畫

郭都賢
大明巡撫江西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籍貫湖廣長沙府益陽縣
字號字天門,庵號些庵,又號頑石道人
出生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年)正月二十三日
逝世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
出身
  • 萬曆四十六年戊午科舉人
  • 天啓二年壬戌科同進士出身

生平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中秀才萬曆四十六年(1618年)中舉人天啟二年(1622年)登壬戌科進士[1]。三年授行人,丁憂歸。六年復除原職,七年,分校順天府鄉試,錄取史可法等六人。

崇禎三年(1630年)升吏部稽勲司主事,郭都賢在吏部為官時,洪承疇彈劾罷免,郭都賢極力為洪承疇辯誣,要起用洪承疇。洪承疇視郭都賢為恩師。

崇禎十年(1637年)起補四川參議,改江西,十四年升江西副使,分守嶺北道,十五年(1642年)升廣東督糧道參政,十六年出任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江西,當時張獻忠已入境內,敵兵充斥。都賢晝夜日夜修理防禦工事,並把所有幕僚的薪資都捐獻給軍隊。左良玉駐兵九江,軍紀敗壞,搶劫百姓,於是郭都賢命左良玉離開,自己募兵抵抗張獻忠。當時有人阻撓他,於是他辭官隱居廬山。

崇禎十七年(1644年)甲申之變時,郭都賢一度絕食,但沒死,史可法在揚州開府抗清,要封郭都賢,郭都賢不答應。

順治三年(1646年)出家,入桃江浮邱觀為道士,一說為僧。組織了浮邱山「三千道士下洞庭」的抗清活動,即「洞庭舉事案」。桂王肇慶即位,是為永曆帝,以兵部尚書一職召郭都賢,而郭都賢已出家,法號禎石

事跡

洪承疇降清後,至桃江拜望郭都賢,欲以厚報。洪承疇餽贈金錢給郭都賢,郭都賢不接受,又說要奏請順治帝,封郭都賢之子為監軍,郭都賢又謝絕。都賢把眼睛瞇起,假裝自己失明,故作眼病之狀。洪承疇訝異問「何時得眼疾?」,郭都賢說:「自從認識您的時候,眼睛就瞎了。」洪承疇頓時無言以對[2]

據說洪承疇為了壓抑反清復明,在長沙製造文字獄,拘禁名士三百多人,郭都賢去長沙拜訪洪承疇,希望洪承疇勿殺無辜,洪承疇看在郭都賢的情面上,只得全部釋放。臨別時,郭都賢作揖諷刺道:「多謝兩朝元老。」洪承疇回答:「下官是千古罪人」。

參考資料

  1. ^ 《天啓二年壬戌科進士履歷便覽》:郭都賢,天門,書二房,丙午正月二十三日生。益陽人。戊午四十九,會二百三十六名,三甲八名。禮部政,癸亥授行人,丁憂。丙寅除原職,丁卯順天同考,庚午升稽勲司主事,調驗封,辛未調考功,調文選,升驗封員外,壬申給假。丁丑補四川參議,升江西右參議,辛巳調江西付使,分守嶺北道,壬午升廣東參政,督糧道,癸未升右僉都、巡撫江西。
  2. ^ 民國·趙爾巽等,《清史稿》(卷501):桂王立肇慶,以兵部尚書召,而都賢已祝髮為僧矣。先是洪承疇坐事落職,都賢奏請起用,至是承疇經略西南,以故舊謁都賢於山中,餽以金,不受;奏攜其子監軍,亦堅辭。都賢見承疇時,故作目瞇狀,承疇驚問何時得目疾,都賢曰:「始吾識公時,目故有疾。」承疇默然。

延伸閱讀

[]

 清史稿·卷501》,出自趙爾巽清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