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椿街
39°53′40″N 116°21′26″E / 39.89449°N 116.35719°E
| ||||||
---|---|---|---|---|---|---|
地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西城區 | |||||
附近主要建築物 | 長椿寺 國華商場 宣武醫院 | |||||
起點 | 宣武門西大街 | |||||
終點 | 廣安門內大街 |
簡介
長椿街北起宣武門西大街,南到廣安門內大街,因街上有明朝的長椿寺而得名。長椿寺建於明朝萬曆二十年(1592年),孝定皇太后奉水齋撣師在此居住,萬曆帝賜額曰長椿寺,寓意祝求太后健康長壽;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重修,規模宏大,保存至今。中國最後一個狀元劉春霖,逝世後曾在該寺停靈。民國十六年(1927年)4月28日,李大釗被處決後,靈柩曾在長椿寺暫停,三天後改厝於長椿寺西南的浙寺(原址位於今宣武醫院內)。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在中共地下黨領導下,不少革命團體的數千人在浙寺舉行了隆重的悼念儀式,悼念李大釗。儀式結束後,他們為烈士送葬,經長椿街南口赴菜市口,再去萬安公墓。[1]
長椿街原來的走向和現在不同,原先從宣武門西大街向南,到長椿寺北側拐向東南,沿着長椿寺的北牆一直到下斜街南口,然後再折向西南,順着下斜街的走向直到廣安門內大街。因長椿寺得名的長椿街北段,明朝稱「長椿寺路」、「長營」、「竹林寺」。長椿街南部的路段,明朝時稱「西斜街」,其西有老君堂;清朝和中華民國稱「下斜街」,老君堂改建成土地廟,該街遂稱「土地廟斜街」,又稱「槐柏樹斜街」。1965 年,南、北兩段統一稱為「長椿街」。[1]
2001年,宣武區改造長椿街,將其打通為南北筆直的寬闊道路。原來沿着長椿寺北牆的那段從西北向東南的道路,以及從原來的下斜街南口向西南方向的路段,仍然屬於長椿街。長椿寺被保留下來,處在新舊道路之間占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的長椿街三角地北端,三角地內在長椿寺以南還建起一塊占地面積1.4公頃的「長椿苑休閒廣場」。[2]
原來長椿街39號是全浙會館,原為高陽李文勤別墅,後來被趙恆夫購得,更名為「寄園」,後來捐作全浙會館,內有敬賢堂、花園戲台等等建築。魯迅常到全浙會館。為悼念邵飄萍、林白水烈士,民國十七年(1928年)在全浙會館舉行了隆重的悼念儀式。此處向南是宣武醫院,過去是都土地廟和浙寺的位置。都土地廟農曆每逢三日、十三日、二十三日有廟會,是老北京四大廟會之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