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關龍屬

雄關龍屬(屬名:Xiongguanlong)是獸腳亞目暴龍超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白堊紀早期的中國。如同其他獸腳類恐龍,雄關龍是種二足恐龍,具有長尾巴,以平衡頭部與身體重量。

雄關龍屬
化石時期:112 Ma
雄關龍的想像圖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獸腳亞目 Theropoda
演化支 新獸腳類 Neotheropoda
演化支 鳥吻類 Averostra
演化支 堅尾龍類 Tetanurae
演化支 俄里翁龍類 Orionides
演化支 鳥獸腳類 Avetheropoda
演化支 虛骨龍類 Coelurosauria
演化支 暴盜龍類 Tyrannoraptora
總科: 暴龍總科 Tyrannosauroidea
演化支 泛暴龍類 Pantyrannosauria
屬: 雄關龍屬 Xiongguanlong
Li D. et al., 2010
模式種
白魔雄關龍
Xiongguanlong baimoensis

Li D. et al., 2010
白魔雄關龍骨架

敘述

 
雄關龍與人類的體型比較圖
 
已發現化石的部位

根據研究人員的估計,雄關龍的身長約4公尺,臀部高約1.5公尺,體重約280公斤。與巴列姆階的早期小型暴龍類、馬斯垂克階的晚期大型暴龍科相比,雄關龍的體型居中,是種中型暴龍類恐龍。具有約70顆左右的銳利牙齒。與其他原始暴龍類(例如五彩冠龍)相比,雄關龍的頭部缺乏頭冠。雄關龍的口鼻部長而狹窄,比較適合撕咬獵物;而後期大型暴龍科的口鼻部大而厚重、結構堅實,適合直接咬碎,例如暴龍[1][2]。與其他原始暴龍超科相比,雄關龍的脊椎比較粗壯,可能為了支撐較大的頭顱骨[3]

研究歷史

雄關龍的化石是一個頭顱骨、脊椎、右腸骨、右股骨。化石發現於中國甘肅省嘉峪關市新民堡群。在2010年,由美國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彼得·馬克維奇(Peter Makovicky)與甘肅省地堪局李大慶共同研究、命名。模式種白魔雄關龍X. baimoensis),屬名在漢語拼音意指「雄關的龍」,雄關是嘉峪關的別名,此處是化石的發現地;種名意指白魔城,一處當地的奇特沙漠地貌[2]

根據過去的化石紀錄,暴龍超科的生存年代,分別集中於白堊紀早期的巴列姆階、以及後期的坎潘階馬斯垂克階,中間有個長達4000萬年的化石紀錄斷層。雄關龍生存於阿普第階阿爾比階,約1億2500萬到1億年前。雄關龍的發現,填補了暴龍超科的化石紀錄斷層,並有助於理解早期的小型原始暴龍類,如何演化成後期的大型暴龍科恐龍[2][4]

分類

彼得·馬克維奇等人在命名雄關龍時,也提出暴龍超科的新系統發生學分析。在暴龍超科的演化系統中,雄關龍是個原始物種,較阿巴拉契亞龍原始,與阿巴拉契亞龍、暴龍科共組的演化支是姐妹分類單元[2]

雄關龍有數個原始暴龍類的特徵,例如:鋒利的頂骨矢狀脊、方形的顱基、方顴骨有明顯的背突與彎曲的後緣、前上頜骨牙齒具有中舌嵴、發展良好的神經棘[2]。雄關龍的口鼻部狹長,類似分支龍鼻骨薄、缺乏冠飾,不同於普遍有頭冠的原始暴龍類,也不同於鼻骨癒合、結構堅固的後期暴龍科恐龍,使研究人員建構暴龍類的獵食適應演化時,情況更加複雜[2]

參考資料

  1. ^ Xiongguanlong en www.sciencenews.org. [2009-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29). 
  2. ^ 2.0 2.1 2.2 2.3 2.4 2.5 Li, Daqing; Norell, Mark A.; Gao, Ke-Qin; Smith, Nathan D.; Makovicky, Peter J. A longirostrine tyrannosauroid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China.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10, 277 (1679): 183–190 [2012-05-03]. PMC 2842666 . PMID 19386654. doi:10.1098/rspb.2009.024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05). 
  3. ^ Livescience: 」T. Rex Relative Fills Evolutionary Gap」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2-4-2009.
  4. ^ Xiongguanlong en news.bbc.co.uk. [2009-11-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