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造船廠 (德國)
青島造船廠(德語:Tsingtauer Werft),1900年至1914年間德屬膠州灣租借地的一家官辦造船廠,青島北海造船廠的前身。
歷史
1897年11月14日,德國出兵占據膠澳地區。1898年3月6日,德國與清政府簽訂《膠澳租借條約》,德國殖民當局將青島規劃為遠東自由貿易港和軍事基地,因此起初便有計劃發展膠澳的船舶工業。總督府從1899年開始便與克虜伯等德國本土私營大公司、大企業接觸,希望他們到膠澳投資建廠,但並未得到這些大企業的積極響應,不得已開始籌劃由總督府建立官辦船廠。1900年開辦的官辦船廠最初僅為修船所,稱「水師工務所」,廠址位於今萊陽路8號院內,後改名為「船塢工藝廠」。1901年,船廠在大港入海口處(今五號碼頭)另建新廠區[1]。期間,德國機械工程師弗朗茨·奧斯特於1899年開始在青島開辦工廠,經營加工、鑄鐵等業務,並於1902年10月9日建成了青島歷史上的第一艘蒸汽船[2][3][a]。
1903年11月,船塢工藝廠在青島大港五號碼頭開工建造16000噸鋼質浮船塢(活動船塢),造價600餘萬元(約合200萬馬克),所用鋼材和機械設備為德國進口,主要施工建造則由中國工人承擔[5]。1905年10月12日,浮船塢建成[1]交付使用,造價600餘萬元,浮船塢長125米、外寬39米、內寬30米、深13米,大中型船舶可進塢修理。該廠增加了相應的配套設備,修造船規模擴大[6]。浮船塢是按照東亞當時沿海航行中最大船舶設計的,由緊密相連的5個部分組成,所有機器均用電力操作,塢內設有電動水泵10座,水艙8個,每個水艙有電動水門1座,塢首設有兩台能起吊20噸重物的電動起重機。該浮船塢僅需30人操作便可浮起在塢船隻,可舉起3萬噸的船隻,為亞洲當時第一大浮船塢[7]。該浮船塢可容145米長、萬噸級以上的船舶,主要用於船舶修造。青島造船廠還設有與浮船塢配套使用的150噸起重機[5]。
1907年2月,青島船塢工藝廠遷址結束,4月1日全部投產交付使用[4],有工人1117名。1907年7月1日,青島船塢工藝廠正式命名為「青島造船廠」[8]。1908年,青島造船廠工人舉行過罷工,雖人數不多,但卻是青島最早的產業工人罷工[9]。因為官辦船廠的競爭和擠壓,奧斯特於1909年將其工廠出售,其中廠內設備、工具和材料,以及來自海參崴的一份價值26.5萬馬克的生產破冰船的訂單作價98233馬克一起賣給了青島造船廠[2][3]。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在日本侵占青島前夕,德軍將青島造船廠船廠的重要設施全部破壞[1],浮船塢於11月3日被德軍沉入海底[b]。1914年11月11日,日軍侵占青島,青島造船廠隨後作為德國官辦工業被日占當局強行霸占、接管[10]。1915年9月,日軍將16000噸浮船塢打撈出水,1916年7月4日,日軍用「富士」號軍艦將浮船塢劫運到日本佐世堡軍港。日占當局將青島造船廠被德軍破壞後剩餘的設備遷移到船渠港口工地,改建為港工事務所修船廠[1],並增建800噸級船台1座,可承擔中小型船舶修造工程[4]。
後續歷史
1922年,日本把青島主權交還中國。1922年12月10日,港工事務所修船廠收歸官辦[1],但日本拒絕了中方提出的歸還浮船塢要求[5],船廠後來改稱港工事務所機工廠,生產獲得一些恢復[4]。1918年10月,青島浮船塢被日本海軍省借給神戶造船廠,作為該船廠的第3船塢使用,後歸屬三菱神戶造船廠,1987年停用,1988年2月解體為廢鐵處理。1938年日本第二次占領青島前夕,150噸起重機被中國軍隊徹底炸毀[5]。
1938年,日本第二次占領青島,船廠遭受破壞更為嚴重。抗戰勝利後的1946年,該廠被劃歸青島港務局,稱港務局修船廠[11]。1948年,該廠僅有80餘名職工,生產技術力量薄弱[4]。
造船
1910年12月,青島造船廠為清政府海軍部建造1艘名為「舞鳳」號航海炮艦。該艦為鋼質,長38米,寬5.8米,型深3米,排水量220噸,時速15海里,載煤量3噸,載淡水量7噸,裝備65毫米火炮兩門,可配備官兵26名[12]。該艦為青島最早建成的海軍艦艇[8]。1913年,該船廠為新幾內亞建造成兩艘排水量104噸的快艇[12]。至1914年,該船廠先後共造船30餘艘[8],其品種有貨船、客船、破冰船、駁船、拖船、軍用艦船、煤油發動機船以及小艇等,並有少量船舶出口[6]。
備註
參考
- ^ 1.0 1.1 1.2 1.3 1.4 青岛市志 机械冶金工业志 概述. 山東省情資料庫. [2022-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3).
- ^ 2.0 2.1 朱軼傑. 奥斯特和他的船厂. 生活. 2007-02-11: 副刊18.
- ^ 3.0 3.1 青岛老照片37拥有特权的造船厂. 青島早報. 2006-05-07: A23 [2022-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6).
- ^ 4.0 4.1 4.2 4.3 4.4 青岛两大造船厂变迁:青岛水师工厂 海军造船所. 青島日報/青報網. 2015-08-20 [2022-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1).
- ^ 5.0 5.1 5.2 5.3 5.4 劉宜慶. 追寻青岛最早浮船坞的命运,打捞一段沉重的历史记忆. 大眾報業·半島新聞. 2021-05-26 [2022-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4).
- ^ 6.0 6.1 青岛市志 机械冶金工业志 第二篇 船舶. 山東省情資料庫. [2022-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3).
- ^ 青岛市志 机械冶金工业志 第二篇 船舶 第一章 船舶制造 第三节 工程船舶制造. 山東省情資料庫. [2022-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3).
- ^ 8.0 8.1 8.2 青岛市志 大事记 第二篇 德国侵占时期(1897.11~1914.11). 山東省情資料庫. [2022-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3).
- ^ 青岛市志 中共青岛地方组织志 概述. 山東省情資料庫. [2022-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3).
- ^ 青岛市志 政权志 第四篇 施政纪要 附录 附录二 日本青岛守备军司令部. 山東省情資料庫. [2022-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3).
- ^ 刘福元. 青島新聞網. 2009-08-28 [2022-11-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14).
- ^ 12.0 12.1 青岛市志 机械冶金工业志 第二篇 船舶 第一章 船舶制造 第一节 军用船舶制造. 山東省情資料庫. [2022-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