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經典邏輯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數學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21年2月12日) |
非經典邏輯(英語:Non-classical logic)[1][2],也稱為替代邏輯(英語:alternative logics),概括了在經典邏輯體系之外的各種形式系統,這些系統在命題及謂詞等方面,與經典邏輯不同。[3]
哲學邏輯[2][4]被理解為包含並專注於非經典邏輯,儘管該術語還有其他含義。
此外,可以將理論計算機科學的某些部分視為使用非經典推理,儘管這因學科領域而異。隨著現代哲學邏輯與理論計算機科學的發展,推動了非經典邏輯發展。
簡介
經典邏輯基於公理化的四個基本原理:同一律、排中律、無矛盾律(也被稱為矛盾律)和充足理由律。[3][5]經典邏輯也被特徵化為下面一些性質:
非經典邏輯是缺乏上面這其中的某一個或多個特性的邏輯系統。
歷史上關於經典邏輯(古典邏輯),康德認為亞里士多德發現了關於邏輯的一切知識,邏輯史學家潘特爾得出了這樣的推論,即亞里士多德之後的任何邏輯學家所提出的新事物,實際是困惑、愚蠢或不正當的。[5]在經典邏輯系統裡,從矛盾中可以推導出任何東西;這叫叫做爆炸原理(ECQ; ex contradictione quodlibet)。ECQ在非經典邏輯往往不成立。發明非經典邏輯(例如,次協調邏輯[6])有很多動機。比如,不一致的(矛盾的)信息存在於信仰、道德、辯證法、人工智能、形式語義、集合論、算法和哥德爾不完備定理等領域,經典邏輯的會導致反直覺結果的協調性(一致性)的不滿足。發明非經典邏輯的主要動機是堅信應該有可能以受控和區分的方式,對這些含不一致的信息的系統進行推理。
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邏輯和數學的基礎受到許多困難(所謂的悖論)的發現的影響,特別是經典集合論中被發現有自相矛盾的現象,尤其是羅素悖論,以極為簡明的形式震撼了數學的基礎。這些難題涉及基本概念以及定義和推理的基本方法,這些以前通常被認為是沒有問題的。悖論的研究也促進了非經典邏輯的研究和發展。[7][6]
例子
被歸類為非古典邏輯的系統包括:
參見
參考資料
- ^ Logic, Non-Classical, encyclopedia.com. [2021-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1).
- ^ 2.0 2.1 John P. Burgess. Philosophical logic.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 vii–viii [2021-07-01]. ISBN 978-0-691-13789-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6).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Burgess2009i」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3.0 3.1 Shapiro, Stewart and Teresa Kouri Kissel, "Classical Logic",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Winter 2020 Edition), Edward N. Zalta (ed.). [202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6).
- ^ Theodore Sider, Logic for philoso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 ^ 5.0 5.1 Smith, Robin, "Aristotle's Logic",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Fall 2020 Edition), Edward N. Zalta (ed.). [2021-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3).
- ^ 6.0 6.1 6.2 Priest, G. & Tanaka, K., Paraconsistent Logic,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Winter 2004 Edition), Edward N. Zalta (ed.). [2021-0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1).
- ^ Paradoxes and Contemporary Logic,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2021-02-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4).
- ^ 桂起权,陈立直,朱福喜,《次协调逻辑与人工智能作》,武汉大学出版社,ISBN9787307031685,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