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不信(?—?),,名不信,一名不佞[1],字伯音[2],諡,又稱韓簡子,是韓起的孫子[3]韓須之子[4],晉國的卿大夫。韓須死後,韓不信繼位,韓不信死後,他的兒子韓庚繼位。[5]

韓簡
晉卿
君主
子嗣韓莊子
諡號
政權晉國(春秋)
父親韓須

答天子

前510年秋季八月,周敬王富辛石張前往晉國,請求增築成周的城牆。周敬王說:「上天給周朝降下災禍,使我的兄弟王子朝等人發生亂心,以此成為伯父晉定公的憂慮。我幾個親近的甥舅之國也不得休息,到現在已經十一年了。諸侯來戍守成周也已經五年。我沒有一天忘記此事,憂心忡忡地好像農夫的盼望豐收,提心弔膽的等待收割時候到來。伯父如果延伸大恩,重建晉文侯晉文公的功業,緩解周室的憂患,向周文王周武王求取福佑,以鞏固盟主的地位,宣揚美名,這就是我很大的心願。從前周成王會合諸侯在成周築城,以作為東都,尊崇文治。現在我想要向周成王求取福佑,增修成周的城牆,使戍守的將士不再辛勞,諸侯得以安寧,把壞人放逐到遠方,這都是晉國的力量。謹將這件事託付給伯父,讓伯父重新考慮,以使我不致於被百姓怨恨,而伯父有了光榮的功績,先王會賜予伯父福佑的。」[6]

晉國中軍佐士鞅對中軍將魏舒說:「與其在成周戍守,不如增築城牆。天子已經這麼說了,即使以後有事,晉國可以不參加。服從天子的命令讓諸侯緩一口氣,晉國就沒有憂患了。不致力去做這件事,又該去做什麼呢?」士鞅同意了,於是派韓不信回答說:「天子有命令,豈敢不承奉而奔走報告諸侯,工作的進度和工程量的分配,都聽從天子的命令。」[7]

營成周

前510年十一月,晉國的魏舒、韓不信,齊國的高張,宋國的仲幾,衛國的世叔申,鄭國的國參,曹國人,莒國人,薛國人,杞國人,小邾國人在狄泉相會,重溫過去的盟約,晉國下令增築成周的城牆。[8][9]

十一月十四日,晉國大夫士彌牟開始為成周城牆的工程設計方案,計算長度,估計高低,度量厚薄,測算溝渠的深度,觀測用土的數量,商議運輸的遠近,預算完工的日期,計算人工,考慮器材,記下所需要的糧食,以命令各國服役。按照國家的大小分配勞役和工程地段,記下來交給諸侯的大夫們,而歸總交到劉文公那裡。韓不信監工,以此作為既定方案。[10]

前509年春季,周王朝曆法的正月初七日,魏舒與諸侯的大夫在狄泉會合,準備增築成周城牆。這一回,魏舒把事情交給韓不信和周王的大夫原壽過,跑去大陸澤去打獵,放火燒荒,回來以後,魏舒死在甯,繼任為中軍將的士鞅撤除了安置魏舒屍體的柏木外棺。[11]

前509年三月十六日,夯土工作開始,宋國的仲幾不接受工程任務,說:「滕國薛國郳國,是為我們服役的,讓他們完成工程就行了。」薛國的宰臣說:「宋國無道,讓我們小國和周朝斷絕關係,帶領我國事奉楚國,所以我國常常服從宋國晉文公主持踐土之盟的時候說:『凡是我國的同盟,各自恢復原來的職位。』或是服從踐土之盟,或是服從宋國,我們都唯命是從。」仲幾說:「踐土之盟本來就是讓你們為宋國服役的。」薛國的宰臣說:「薛國的始祖奚仲住在薛地,做了夏朝的車正,奚仲遷居到邳地,仲虺住在薛地,做了成湯的左相。如果恢復原來的職位,我國將會接受天子的官位,為什麼要為諸侯服役?」仲幾說:「三代的事情各不相同,薛國哪裡能按舊章程辦事?為宋國服役,也是你們的職責。」士彌牟對仲幾說:「我國的中軍將士鞅剛執政,對往事不很熟悉,您姑且接受工程任務,我去查看一下舊檔案。」仲幾說:「即使您忘了,盟約時所告訴的山川鬼神難道會忘記嗎?」士彌牟大怒,對韓不信說:「薛國用人作證明,宋國用鬼神作證明,宋國的罪過大了,而且仲幾自己無話可說,用鬼神來向我們施加壓力,這是欺騙我們。『給予寵信反而招來侮辱』,說的就是這種情況了,一定要懲罰仲幾。」於是就抓了仲幾回國。三月,晉國人把仲幾送到京師。[12]增築城牆的工程在三旬後完工,各諸侯的戍守部隊都回國了。[13]

范、中行之亂

前497年,晉國的趙鞅以趙氏宗主的身份殺了族弟邯鄲午,邯鄲午與荀寅士吉射有姻親關係,彼此和睦,范氏中行氏因此進攻趙氏,趙鞅逃亡到晉陽。[14][15][16]

范氏的族人范皋夷不受士吉射的寵信,想要在范氏族中發動叛亂。梁嬰父受到荀躒的寵信,荀躒想讓他做卿。韓不信和荀寅互相不和,魏曼多也和士吉射互相不和,所以范皋夷、梁嬰父、荀躒、韓不信和魏曼多五個人策劃,準備驅逐荀寅以梁嬰父取而代之,驅逐士吉射以范皋夷取而代之。荀躒對晉定公說:「國君對大臣們下達命令說,先發動禍亂的人處死,這盟書沉在黃河裡。如今士吉射、荀寅、趙鞅三個大臣開始發動禍亂,而唯獨驅逐趙鞅,處罰已經不公正了。請把他們都驅逐。」冬季的十一月,荀躒、韓不信、魏曼多侍奉晉定公討伐范氏和中行氏,沒能攻克。[17][18][19]

荀寅和士吉射準備進攻晉定公,齊國的高彊勸諫說:「多次骨折就成良醫了,只有攻打國君是行不通的,百姓是不會贊成的。我正是因為攻打齊國國君才來這裡了。知氏韓氏魏氏三家不和睦,可以把他們全部戰勝。戰勝他們,國君還去依靠誰?如果先攻打國君,這是促使他們和睦。」荀寅和士吉射不聽,前去攻打晉定公。晉國國人幫助晉定公,荀寅和士吉射戰敗,知氏、韓氏、魏氏三家跟着就去攻打他們。十八日,荀寅和士吉射逃亡朝歌。[20][21][22]

韓氏、魏氏替趙氏在晉定公那裡請求讓趙鞅回來。十二月十二日,趙鞅進入絳邑,在公宮裡盟誓。[23][24][25]

參考資料

  1. ^ 《史記索隱·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索隱曰韓簡子。
  2. ^ 《春秋經傳集解·昭公三十二年》:伯音,韓不信。
  3. ^ 《春秋經傳集解·定公元年》:簡子,韓起孫不信也。
  4. ^ 《世本八種·張澍稡集注本》:澍按莊子,簡子之子,春秋分紀引世本雲,韓平子鬚生簡子不信,不信生莊子庚,庚生虎。
  5. ^ 《史記·卷四十五·韓世家第十五》:貞子卒,子簡子代。簡子卒,子莊子代。
  6. ^ 《左傳·昭公三十二年》:秋,八月,王使富辛與石張如晉,請城成周。天子曰:「天降禍於周,俾我兄弟並有亂心,以為伯父憂。我一二親昵甥舅不皇啟處,於今十年。勤戍五年。餘一人無日忘之,閔閔焉如農夫之望歲,懼以待時。伯父若肆大惠,復二文之業,弛周室之憂,徼文、武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則餘一人有大原矣。昔成王合諸侯城成周,以為東都,崇文德焉。今我欲徼福假靈於成王,脩成周之城,俾戍人無勤,諸侯用寧,蝥賊遠屏,晉之力也。其委諸伯父,使伯父實重圖之,俾我一人無徵怨於百姓,而伯父有榮施,先王庸之。」
  7. ^ 《左傳·昭公三十二年》:范獻子謂魏獻子曰:「與其戍周,不如城之。天子實雲,雲欲罷戍而城。雖有後事,晉勿與知可也。從王命以紓諸侯,晉國無憂,是之不務,而又焉從事?」魏獻子曰:「善。」使伯音對曰:「天子有命,敢不奉承以奔告於諸侯,遲速衰序,於是焉在。」
  8. ^ 《春秋·昭公三十二年》:冬,仲孫何忌會晉韓不信、齊高張、宋仲幾、衛世叔申、鄭國參、曹人、莒人、薛人、杞人、小邾人城成周。
  9. ^ 《左傳·昭公三十二年》:冬,十一月,晉魏舒、韓不信如京師,合諸侯之大夫於狄泉,尋盟,且令城成周。
  10. ^ 《春秋·昭公三十二年》:已丑,士彌牟營成周,計丈數,揣高卑,度厚薄,仞溝洫,物土方,議遠邇,量事期,計徒庸,慮財用,書餱糧,以令役於諸侯。屬役賦丈,書以授帥,而效諸劉子。韓簡子臨之,以為成命。
  11. ^ 《左傳·定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辛巳,晉魏舒合諸侯之大夫於狄泉,將以城成周。魏子蒞政。衛彪傒曰:「將建天子,而易位以令,非義也。大事奸義,必有大咎,晉不失諸侯,魏子其不免乎?」是行也,魏獻子屬役於韓簡子及原壽過,而田於大陸,焚焉。還,卒於甯。范獻子去其柏槨,以其未復命而田也。
  12. ^ 《左傳·定公元年》:孟懿子會城成周,庚寅,栽。宋仲幾不受功,曰:「滕、薛、郳,吾役也。」薛宰曰:「宋為無道,絕我小國於周,以我適楚,故我常從宋。晉文公為踐土之盟,曰:『凡我同盟,各復舊職。』若從踐土,若從宋,亦唯命。」仲幾曰:「踐土固然。」薛宰曰:「薛之皇祖奚仲,居薛以為夏車正。奚仲遷於邳,仲虺居薛,以為湯左相。若復舊職,將承王官,何故以役諸侯?」仲幾曰:「三代各異物,薛焉得有舊?為宋役,亦其職也。」士彌牟曰:「晉之從政者新,子姑受功。歸,吾視諸故府。」仲幾曰:「縱子忘之,山川鬼神其忘諸乎?」士伯怒,謂韓簡子曰:「薛征於人,宋征於鬼,宋罪大矣。且己無辭而抑我以神,誣我也。啟寵納侮,其此之謂矣。必以仲幾為戮。」乃執仲幾以歸。三月,歸諸京師。
  13. ^ 《左傳·定公元年》:城三旬而畢,乃歸諸侯之戍。
  14. ^ 《左傳·定公十三年》:晉趙鞅謂邯鄲午曰:「歸我衛貢五百家,吾舍諸晉陽。」午許諾。歸告其父兄。父兄皆曰:「不可。衛是以為邯鄲,而寘諸晉陽,絕衛之道也。不如侵齊而謀之。」乃如之,而歸之於晉陽。趙孟怒,召午,而囚諸晉陽,使其從者說劍而入,涉賓不可。乃使告邯鄲人曰:「吾私有討於午也,二三子唯所欲立。」遂殺午。趙稷、涉賓以邯鄲叛。夏,六月,上軍司馬籍秦圍邯鄲。邯鄲午,荀寅之甥也;荀寅,范吉射之姻也,而相與睦,故不與圍邯鄲,將作亂。董安於聞之,告趙孟曰:「先備諸?」趙孟曰:「晉國有命,始禍者死,為後可也。」安於曰:「與其害於民,寧我獨死。請以我說。」趙孟不可。秋,七月,范氏、中行氏伐趙氏之宮,趙鞅奔晉陽,晉人圍之。
  15. ^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後二年,晉定公之十四年,范、中行作亂。明年春,簡子謂邯鄲大夫午曰:「歸我衛士五百家,吾將置之晉陽。」午許諾,歸而其父兄不聽,倍言。趙鞅捕午,囚之晉陽。乃告邯鄲人曰:「我私有誅午也,諸君欲誰立?」遂殺午。趙稷、涉賓以邯鄲反。晉君使籍秦圍邯鄲。荀寅、范吉射與午善,不肯助秦而謀作亂,董安於知之。十月,范、中行氏伐趙鞅,鞅奔晉陽,晉人圍之。
  16. ^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十五年,趙鞅使邯鄲大夫午,不信,欲殺午,午與中行寅、范吉射親攻趙鞅,鞅走保晉陽。
  17. ^ 《左傳·定公十三年》:范皋夷無寵於范吉射,而欲為亂於范氏。梁嬰父嬖於知文子,文子欲以為卿。韓簡子與中行文子相惡,魏襄子亦與范昭子相惡。故五子謀,將逐荀寅,而以梁嬰父代之;逐范吉射,而以范皋夷代之。荀躒言於晉侯曰:「君命大臣,始禍者死,載書在河。為盟書沈之河。今三臣始禍,而獨逐鞅,刑巳不鈞矣。請皆逐之。」冬,十一月,荀躒、韓不信、魏曼多奉公以伐范氏、中行氏,弗克。
  18. ^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范吉射、荀寅仇人魏襄等謀逐荀寅,以梁嬰父代之;逐吉射,以范皋繹代之。荀櫟言於晉侯曰:「君命大臣,始亂者死。今三臣始亂而獨逐鞅,用刑不均,請皆逐之。」十一月,荀櫟、韓不佞、魏哆奉公命以伐范、中行氏,不克。
  19. ^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定公圍晉陽。荀櫟、韓不信、魏侈與范、中行為仇,乃移兵伐范、中行。
  20. ^ 《左傳·定公十三年》:二子將伐公。齊高彊曰:「三折肱知為良醫。唯伐君為不可,民弗與也。我以伐君在此矣。三家未睦,可盡克也。克之,君將誰與?若先伐君,是使睦也。」弗聽,遂伐公。國人助公,二子敗,從而伐之。丁未,荀寅、士吉射奔朝歌。
  21. ^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范、中行氏反伐公,公擊之,范、中行敗走。丁未,二子奔朝歌。
  22. ^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范、中行反,晉君擊之,敗范、中行。范、中行走朝歌,保之。
  23. ^ 《左傳·定公十三年》:韓、魏以趙氏為請。十二月,辛未,趙鞅入於絳,盟於公宮。
  24. ^ 《史記·卷四十三·趙世家第十三》:韓、魏以趙氏為請。十二月辛未,趙鞅入絳,盟於公宮。
  25. ^ 《史記·卷三十九·晉世家第九》:韓、魏為趙鞅謝晉君,乃赦趙鞅,復位。

其他參考書目

  • 楊伯峻 《白話左傳》
前任:
韓須
晉國韓氏宗主
第八代
繼任:
韓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