潁州 (北魏)
中国历史行政区,今安徽境内
北魏孝昌四年(528年)置,治所在汝陰縣(在今安徽省阜陽市境)。北齊廢。隋朝大業年間,改潁州為汝陰郡。唐朝武德四年(621年)置信州,六年復改潁州。下領四縣:汝陰縣、潁上縣、下蔡縣、沈丘縣[1]。轄境相當今安徽省阜陽、潁上、阜南、太和、界首、臨泉等市縣地。
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改為順昌府,金朝時復為潁州。元朝時,屬汝寧府。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二月,歸屬中都,即鳳陽府。下領兩縣:潁上縣、太和縣[2]。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為潁州府。
隋代行政區劃變遷 | |||||||
---|---|---|---|---|---|---|---|
區劃 | 開皇元年 | 區劃 | 大業3年 | ||||
州 | 潁州 | 譙州 | 郡 | 汝陰郡 | |||
郡 | 汝陰郡 | 陳留郡 | 潁川郡 | 譙郡 | 潁川郡 | 縣 | 汝陰縣 潁上縣 潁陽縣 清丘縣 下蔡縣 |
縣 | 汝陰縣 鄭城縣 |
陳留縣 | 許昌縣 | 蕭縣 | 不詳 |
唐朝潁州轄縣 | |
---|---|
618年 | 汝陰縣、清丘縣、潁上縣、下蔡縣、潁陽縣 |
619年 | 汝陰縣[3]、清丘縣、潁上縣、下蔡縣、潁陽縣(新增高唐縣[4]、永安縣[5]、永樂縣[6]) |
621年 | 汝陰縣、清丘縣、潁上縣[7]、潁陽縣、高唐縣、永安縣、永樂縣(下蔡縣改屬渦州) |
623年 | 汝陰縣、清丘縣、潁上縣、潁陽縣(廢除高唐縣、永安縣、永樂縣) |
627年 | 汝陰縣、潁上縣(沈丘縣[8]來屬,廢除清丘縣、潁陽縣) |
628年 | 汝陰縣[9]、潁上縣、沈丘縣 |
634年 | 汝陰縣、潁上縣、沈丘縣(下蔡縣來屬) |
636年 | 汝陰縣、潁上縣、下蔡縣(廢除沈丘縣) |
706年 | 汝陰縣、潁上縣、下蔡縣(重設沈丘縣) |
刺史
|
注釋
- ^ 《新唐書·志第二十八·地理二》潁州汝陰郡,上。本信州,武德四年置,六年更名。土貢:施、綿、糟白魚。戶三萬七百七,口二十萬二千八百九十。縣四:汝陰,緊。武德初有永安、高唐、永樂、清丘、潁陽等縣,六年省永安、高唐、永樂,貞觀元年省清丘、潁陽,皆入汝陰。南三十五里有椒陂塘,引潤水溉田二百頃,永徽中,刺史柳寶積修。潁上。上。下蔡,上。武德四年置渦州,八年州廢。西北百二十里有大崇陂,八十里有雞陂,六十里有黃陂,東北八十里有湄陂,皆隋末廢,唐復之,溉田數百頃。沈丘。中。本邥州,領沈丘、宛丘。唐初州廢,以宛丘隸陳州,沈丘來屬。後省沈丘入汝陰,神龍二年復置......
- ^ 《明史·志第十六·地理一》鳳陽府......潁州元屬汝寧府。洪武四年二月來屬。淮河在南,自河南固始縣流入,下流合大河入海。又南有汝水,自河南息縣流入,經朱皋鎮入淮。又北有潁河,自河南沈丘縣流入。洪武二十四年,黃河決於河南,由陳州合潁,徑太和縣,又經州城北,又經潁上縣,至壽州同入於淮。永樂九年,河復故道。宣德、正統、成化、正德間,河、潁時通時塞,俗亦稱潁為小黃河。西北又有沈丘鎮巡檢司。東距府四百四十里。領縣二:潁上州東南。東有潁河。南有淮河。東北有西肥水。太和州西北。南有潁水,亦名沙河。北有西肥水。又有洪山、北原和二巡檢司......
- ^ 今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潁西街道岳湖口
- ^ 今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伍明鎮
- ^ 今安徽省阜南縣方集鎮
- ^ 今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西湖鎮
- ^ 今安徽省潁上縣慎城鎮
- ^ 今安徽省臨泉縣
- ^ 今安徽省阜陽市潁州區王店鎮十二里村
參考文獻
-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唐代卷》
- 《唐刺史考全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