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

古羅馬皇帝

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馬可·奧里略拉丁語Marcus Aurelius,121年4月26日—180年3月17日),全名為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安敦寧·奧古斯都拉丁語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Augustus[註 1])。是羅馬帝國五賢帝時代最後一個皇帝,擁有凱撒稱號(拉丁語Imperator Caesar)。於161年至180年在位,有「哲學家皇帝」的美譽。《後漢書》稱其為大秦王安敦[3]

馬可·奧勒留
奧列里烏斯的半身像
 羅馬帝國皇帝
統治161年3月8日 – 180年3月17日
(19年9天)
前任安敦寧·畢尤
繼任康茂德
出生(121-04-26)121年4月26日
 羅馬帝國羅馬
逝世180年3月17日(180歲—03—17)(58歲)
 羅馬帝國文多波納(今維也納)或斯雷姆(位於今塞爾維亞
子嗣康茂德露西拉·奧古斯塔
全名
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安東尼·奧古斯都
朝代安敦尼王朝

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是羅馬帝國最偉大的皇帝之一,同時也是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學家,其統治時期被認為是羅馬黃金時代的標誌。他不但是一個很有智慧的君主,同時也是一個很有成就的思想家,有以希臘文寫成的關於斯多葛哲學的著作《沉思錄》(Τὰ εἰς ἑαυτόν)傳世。

生平

奧列里烏斯於121年4月26日生於羅馬,在一個很有政治勢力以及富有的家庭中長大。他的父親是馬庫斯·安尼烏斯·維魯斯三世,出自安尼亞氏族,傳說是努馬·龐皮里烏斯的後裔。安尼亞氏族的一支遷徙到了伊比利亞半島貝提卡行省的烏庫比,這支維里安尼亞氏在公元1世紀發跡,奧勒留的曾祖父馬庫斯·安尼烏斯一世是一名元老並曾擔任過羅馬民選官。他的祖父馬庫斯·安尼烏斯·維魯斯二世是一名羅馬貴族。通過他的祖母魯比莉婭,奧勒留也是安敦尼王朝的一員。他的母親多米提婭·魯西拉是羅馬貴族卡爾維西烏斯·圖魯斯之女,並從她的父母和祖父母處繼承了大量的財產。收養奧勒留的家庭是意大利-高盧人,屬於奧勒里亞氏族。他的養父安敦寧·畢尤出自奧勒里亞氏族在高盧的支系弗爾維-奧勒里亞氏。

124年,奧勒留的父親去世。而根據當時的傳統他也沒有與母親長期共處,而是被看護士照顧着。他的祖父維魯斯二世和外祖父路西烏斯·卡提利烏斯·塞維魯也都撫養過奧勒留。奧勒留在西里歐山的家中成長,並對此地有着感情,他稱之為「我的西里歐山」。奧勒留是在家中接受教育的,並感謝其外祖父建議他避免公立學校。他教師中的一位,名叫迪奧戈涅圖斯,是一位畫師,似乎對他產生了很大影響,並將奧勒留帶入了哲學式的生活。

奧勒留小的時候就被當時的羅馬皇帝哈德良注意到,因而得到特殊的教育。六歲即升為騎士階級,七歲入學於羅馬的薩利聖學院(Salii),並在這裡得到各種文化中精英的教育。真正把奧列里烏斯推入政壇的是前朝皇帝哈德良,他同意認養51歲的安敦寧·畢尤為嗣子,條件是安敦寧·畢尤也要同意認養17歲的奧列里烏斯。

奧列里烏斯在161年3月7日與其養弟盧基烏斯·維魯斯一同繼承皇位,是羅馬帝國首度出現兩帝共治,不過多數時候由他定奪。統治期間戰爭不斷,帝國邊界受到外來侵略的威脅,並且國內自然災害頻發。他取得了對安息帝國的戰役(162~166年)的勝利,但是班師回朝的軍隊帶來了瘟疫,傳染疾病氾濫整個帝國。同時日耳曼人也開始入侵羅馬帝國。但他最終成功地把日爾曼人游掠部族趕出羅馬領土。然而,維魯斯後來因病在169年死於返回羅馬的途中,年僅39歲。由於這些戰爭,奧列里烏斯在位時國庫虧空超前,皇帝的生活也日漸拮据。妻子據說貞守不嚴,兒子們也都屬無能之輩。北方戰爭爆發後,奧列里烏斯死於西元180年3月17日潘諾尼亞(不過有些報導指出他死於舍米安)。他的骨灰被帶回羅馬,安置在哈德良的陵墓,王位由其子康茂德繼承。

儘管奧勒利烏斯是一位性格溫和、博學多才的賢君,但是他仍然與同時代的許多羅馬皇帝一樣反對基督教,並在統治期間對基督徒加以迫害。

 
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

166年,他遣使漢朝,即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瑇瑁,這是漢朝與羅馬正式交通。

文學影視作品

  • 好萊塢巨片《神鬼戰士》劇情初始的老皇帝,原型就是這位虔奉斯多葛派淡泊、禁慾至理的明君。

註釋

  1. ^ 原名Marcus Annius Catilius Severus(或Marcus Catilius Severus)[1],婚後改名Marcus Annius Verus[2],稱帝後改名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

參考文獻

  1. ^ Dio 69.21.1; HA Marcus 1.9; McLynn, 24.
  2. ^ Dio 69.21.1; HA Marcus 1.10; McLynn, 24.
  3. ^ 《後漢書:列傳:西域傳》︰至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獻象牙、犀角、玳瑁,始乃一通焉。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