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千穗號防護巡洋艦

高千穂號防護巡洋艦(日語:高千穂たかちほ takachiho ?)是舊日本海軍最初兩艘防護巡洋艦(二等巡洋艦)之一,為浪速級防護巡洋艦日語浪速型防護巡洋艦(日方稱為「浪速型防護巡洋艦」)的2號艦[1]

高千穂
たかちほ
高千穗號防護巡洋艦
高千穗號防護巡洋艦,明信片,1905年
概觀
艦種防護巡洋艦
擁有國大日本帝國
艦級浪速級防護巡洋艦日語浪速型防護巡洋艦
製造廠英國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
下訂1883年財年
動工1884年3月27日
下水1885年5月16日
服役1886年4月底
結局1914年10月18日受魚雷命中沉沒
除籍1914年10月29日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3709噸
全長艦體全長:91.4米
全寬14.1米
吃水5.6米
燃料滿載:燃煤350噸
鍋爐燃煤專燒圓形鍋爐6座
動力往復式蒸汽引擎2座
2軸推進
功率7,604匹指示馬力(5,670千瓦特)
最高速度18.5(34公里每小時)
續航距離9000海里/10節
乘員325人
武器裝備克虜伯35倍徑單裝260毫米炮(26cm L/35)2門
克虜伯35倍徑單裝150毫米炮(15cm L/35)6門
哈奇開斯57毫米單裝6磅速射炮英語QF 6-pounder Hotchkiss6門
諾典飛爾德一吋砲10門
11毫米10管諾典飛爾德炮4門
356公釐(14.0英寸)單裝魚雷發射管4具
裝甲舷側:89~178毫米
上部水線帶:127毫米
甲板:51毫米
主炮炮塔:160毫米(前盾)
炮座:152毫米
副炮炮郭:51~152毫米
司令塔:356毫米
水密艙壁:127毫米

高千穂號與其姊妹艦浪速號甲午戰爭中作為日本聯合艦隊的重要戰力與清朝北洋艦隊作戰;隨後參加了日軍在臺灣一系列軍事行動。在10多年後的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已經顯得老舊的高千穗號作為輔助力量也參與了日軍的作戰,最終在青島戰役期間受到德國魚雷艇襲擊而沉沒[2][3]。本艦因此成為了日本海軍中第一艘因為受到敵軍艦艇攻擊而沉沒的主要軍艦[4]

本艦的艦名來源於日本神話傳說中天孫降臨之地、亦即宮崎縣高千穗峰[2]

設計和概述

 
高千穗號姊妹艦浪速號的左視圖及頂視圖

十九世紀80年代,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自行設計了革命性的埃爾斯維克級巡洋艦,這也是世界上第一款真正的防護巡洋艦。根據這款設計而建造的智利埃絲梅拉達號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一陣風潮,日本海軍也不例外,同樣傾心於這款設計所具有的高航速、裝甲防護以及強大的火力,同時價格也相對較低。價格的因素尤為重要,因為此時的日本尚無力添購昂貴的前無畏艦[5]。1883年(明治16年)2月24日,海軍卿川村純義海軍中將提交的海軍擴張八年計劃提案,希望從1883年度開始陸續新造「大艦」5艘,預計花費750萬日元[6]。經過一番修改,最終敲定於明治16-18年度建造「大艦」3艘[7]。時為日本海軍造船負責人的佐雙左仲日語佐双左仲為此接洽英方,商議購買兩艘同類軍艦。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根據日方的要求修改了設計,1883年財年日方正式下達訂單。兩艦建成後,時人均認為這兩艦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也最強大的巡洋艦[8][9]

高千穗號為全鋼艦體,採用高幹舷平甲板設計,以提高適航性,雙桅單煙囪,兩舷有高大舷牆掩護[10]。艦身區分為多個隔艙,底部為雙層船底。動力系統為兩座雙汽缸兩段膨脹式蒸汽機,由6座圓形鍋爐提供動力,驅動兩根推進軸,設計航速18(33公里每小時)[11]

本艦建造之初,裝備了兩門克虜伯35倍徑260毫米架退炮,射界240度;彈重275公斤,射程12200米,每門炮備彈100發[10]。兩門一前一後分別安裝在艏艉的旋轉炮台上,採用法式前部敞開式炮罩,裝甲厚度1.5英寸(38公釐),後部完全封閉,前部敞開,方便觀測、瞄準[10]。副武器則為6門35倍徑150毫米火炮,射界130度,每門炮備彈75發,全部安裝在主甲板的半圓形耳台上,採用英式後部敞開式炮盾,裝甲厚度同樣是1.5英寸(38公釐)[10]。輕武器包括6門哈奇開斯6磅速射炮,10門諾典飛爾德一吋砲和4門11毫米10管諾典飛爾德炮[11]。另外主甲板上還安裝有14英寸(356公釐)懷特黑德(又譯「白頭」)魚雷發射管。同時按照當時的海軍慣例,高千穗號還安裝有艦艏沖角。甲午戰爭結束後,日本海軍為了統一武器彈藥型號,而將本艦上大中口徑武器改換為8門6英寸(152公釐)速射炮。

本艦裝甲防護比起和泉號要稍為好一些,煤艙環繞着關鍵區域布置,以提升防護能力。司令塔在前桅之後,橫跨兩舷的平台上,裝甲厚1.5英寸(38公釐)[10]

艦歷

建成至早期

1884年(明治17年)3月22日,本艦以及姊妹艦開始在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的船廠動工。3月27日,日本方面將正在建造的本艦正式命名為「高千穗」[12]

1885年(明治18年)5月16日,本艦下水[2]。同年5月26日,日方將本艦及姊妹艦浪速定為二等艦[13]

1886年(明治19年)4月底,本艦建成,隨即返回日本。同年7月3日11:00抵達橫濱港[14]。同年11月29日,明治天皇昭憲皇后從橫濱港搭乘姊妹艦浪速,前往橫須賀港[15][16];返程時則搭乘本艦從橫須賀返回橫濱[16]

1890年(明治23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日本舉行陸海軍大演習,高千穗擔任明治的御召艦[17][18]。4月18日,明治從神戶港搭乘高千穗[19],參加觀艦式[20][21]。4月21日,明治搭乘高千穗前往吳港,視察吳鎮守府[22][23][24]。22日明治參觀了江田島市海軍兵學校,23日從當地上船繼續搭乘高千穗[25][24],4月25日抵達佐世保鎮守府[26]。26日高千穗離開佐世保,28日抵達神戶,明治離艦[24]。同年8月23日,日本方面將高千穗列入佐世保鎮守府籍,歸類為「第一種」[27]

1893年,浪速、高千穗兩艦兩度前往夏威夷檀香山,以在美籍殖民者發動的夏威夷政變期間保護當地的日本僑民。[28]

甲午戰爭

1894年,中日之間因為朝鮮問題而關係日趨緊張。7月19日,日本向清朝發出最後通牒。同一天日本開始將常備艦隊及西海艦隊整合為聯合艦隊;高千穗分派在本隊第一小隊,序列第三[29]。7月25日,最後通牒期限已過,雖然清朝一方並未回應,但兩國已經進入實質性的戰爭狀態,由於日本政府仍未正式發出宣戰聲明,因此第三國仍未知曉此一事態。

25日02:00,艦隊在朝鮮群山海灣臨時停泊,坪井航三海軍少將率領第一游擊隊(吉野秋津洲、浪速三艦)前往偵察[30]。當日第一游擊隊遭遇北洋艦隊數艘艦艇,並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重創廣乙號、擊沉裝載着士兵的運輸船高升號、俘獲從朝鮮返航的操江號,僅有濟遠號負傷逃脫。其後第一游擊隊在當日至次日陸續與艦隊主力會合[31]。高千穗並未直接參加本次戰鬥,只是擔負了一些輔助任務。26日23:30,高千穗以及兩艘炮艦赤城日語赤城 (砲艦)摩耶日語摩耶 (砲艦)出發前往牙山一帶偵察,同時試圖找到之前重創脫離戰場、日軍未來得及確實擊沉的廣乙號[32]。28日凌晨高千穗向聯合艦隊回報稱未見異常,而廣乙號亦由乘員擱淺後燒毀[33];同時當天聯合艦隊司令長官伊東祐亨接報稱在附近的釜山航線發現一艘未知身份的蒸汽船,遂下令高千穗前往盤查[33]。當天14:15高千穗返回本隊,回報稱當天經過的可疑船隻其實是一艘從釜山前往仁川的朝鮮運糧蒸汽船[34]

同年7月30日,高千穗前往伯階島附近巡邏[35]。當月31日,浪速、秋津洲前往該處接替高千穗進行警戒,高千穗則返回隔音島北部的本隊泊地[35]。其後數日,聯合艦隊在泊地為決戰做準備:各艦進行加煤以及補充其它補給的作業;同時各艦無論大小,一律將火炮、煙囪等部位改變塗色,從原來的白色修改成灰色[36];此外還調整了戰鬥序列。

同年8月9日,聯合艦隊向威海進發,意圖尋找北洋艦隊決戰。高千穗也參加了是次行動。10日晨,聯合艦隊大隊抵達。第二、第三游擊隊的二線軍艦成單縱陣炮擊威海海岸炮台,主隊、第一游擊隊在外海待機。然而北洋艦隊主力並不在港內,見誘敵無果,聯合艦隊退去。[37]

同年9月17日,聯合艦隊主隊及第一游擊隊在巡邏時,與在大東溝掩護陸軍登陸的北洋艦隊主力不期而遇。北洋艦隊為引開日軍注意力,隨即離開登陸場與日艦戰鬥。12:55,第一游擊隊領艦吉野相距超勇揚威3000米,開始炮擊。後面的高千穗、秋津洲、浪速三艦由於射程不夠,一開始是向定遠鎮遠開火[38]。13:10前後,高千穗右舷後部一間軍官艙室中彈,爆炸產生的破片在穹甲上造成3處破洞,同時點燃了堆放在中彈艙室附近的幾枚裝填有下瀨火藥的炮彈,燃起大火[39]。此時地板上通向彈藥庫的開口洞開,火勢幾乎竄入彈藥庫。艦上水兵拼死撲救,全艦堪堪倖免於難[39]。13:20,坪井下令第一游擊隊左轉180度,以15節速度從本隊外側通過。由於這一行動,已經遭受重創的超勇得以暫時脫離日艦火力試圖自救,然而終因傷勢過重而於13:30前後沉沒[40]。15:10鐵甲艦扶桑一發240毫米炮彈擊穿定遠艦艏無防護區,引發定遠號艦上大火,火勢迅速蔓延到艏樓和主甲板處,全部艦艏武器均無法使用。第一游擊隊趁這一機會逼近定遠進行射擊[41]致遠號冒險前出掩護定遠號;在與第一游擊隊交火中,致遠號多處被擊穿,海水大量湧入,右傾30度[42]。致遠號向第一游擊隊發起衝鋒,然而在中途爆炸沉沒[42]。16:16前後,第一游擊隊開始追擊落單的經遠號[43]。16:48-17:03之間,經遠號遭受了猛烈的攻擊,其中17:03的一發命中使經遠左舷水線裝甲帶拼合處被擊中,裝甲帶破裂,部分脫落,甚至從吉野上就可以看到經遠號的鋼梁。這一擊導致經遠大量進水左傾[44]。17:05左右高千穗、秋津洲、浪速三艦趕到,開始加入炮擊。17:25經遠號左側大幅度傾斜,右螺旋槳露出水面;17:29向左傾覆沉沒[44]。隨後第一游擊隊準備追擊已經重創的來遠靖遠兩艦,不過17:45收到旗艦松島的信號,遂放棄攻擊返回[45]。戰鬥結束時,高千穗剩餘260毫米炮彈178發、150毫米炮彈361發、機關炮彈65947發,彈藥依然非常充足[45]

同年10月24-27日,聯合艦隊大舉出動支援第二軍登陸花園口進逼金州。26日駐紮在威海的北洋艦隊得到消息稱日本軍艦在成山頭附近出沒,丁汝昌遂率領北洋艦隊出海搜尋。這一行動為兩艦所偵知,伊東於是率領艦隊主力前出至長山群島至海洋島一帶巡弋,以防北洋艦隊襲擊運輸船。[46]

1895年1月上旬,日本陸海軍制定了山東登錄計劃,決定以第三、第四游擊隊近程掩護運輸船隊在成山角登陸;陸軍開始登陸的同時,本隊、第一、第二游擊隊以及各魚雷艇隊將前往威海衛準備截擊北洋艦隊[47]。1月19日,各隊陸續從大連灣陸續出港,20日護送着第一批運輸部隊抵達預訂的登陸場[48]。1月底至2月初,日軍逐步攻陷了威海衛的外圍炮台,北洋艦隊殘存艦艇只能困守於威海衛泊地內。2月7日,伊東祐亨判斷兩次魚雷艇襲擊後,定遠、來遠、威遠等主要艦艇坐沉,北洋艦隊已經軍心渙散,於是下令聯合艦隊總攻。第一游擊隊4艦跟隨在本隊後,同編為右軍,單縱陣10節航速向威海灣東口前進,主要攻擊劉公島炮台;第二、第三、第四游擊隊共15艘為左軍,目標為日島炮台[49]。清軍炮台還擊,但殺傷有限;是此行動高千穗未有受損記錄[49]。2月8日21:00,第一游擊隊到威海灣東口警戒;23:00,4艦派出的舢板到達日島至南幫間海域,開始破壞港口防材,為日軍艦隊開路[50]。14-15日,一直苦苦支撐的威海衛清軍在人員傷亡慘重、彈藥告罄、援軍又遲遲不至的情況下,被迫向日軍投降。

隨着威海衛的陷落,清朝北洋艦隊已經全軍覆沒。日本開始着手進攻臺灣。同年3月10日,日本為攻打台灣而組建的南方派遣艦隊開始在佐世保集合,高千穗也參加了是次行動[51]。15日艦隊開撥[52]。3月23日06:00,第一游擊隊到達大山嶼東南的裡正角,09:30浪速首先拱北炮台展開炮擊,秋津洲、高千穗隨後加入炮擊,而守軍則以三門炮還擊[53]。11:30,本隊在距離裡正角西南約2海里處停泊;秋津洲進入裡正角灣向岸上攻擊,浪速、高千穗則與本隊會合[54]。守軍炮台見狀開始炮擊登陸場,12:30本隊聯合秋津洲從東面向炮台射擊,而浪速、高千穗兩艦則從南邊炮擊,掩護登陸[54]。守軍不敵,14:30停止射擊[54]。24日06:00,聯合陸戰隊從拱北炮台東南約3000米處開始登陸;06:10拱北炮台開始向登陸日軍開炮,浪速、高千穗、嚴島三艦於是轟擊炮台。06:30,前一天即已登陸的後備步兵第12聯隊第2大隊、以及第1聯隊第7、8中隊攻占拱北炮台。拱北炮台易手後,日艦駛向候角東北海面,07:10高千穗抵達候角外海,攻擊圓頂半島的守軍,炮擊持續了大約30分鐘。奪取馬公市後,橋立、浪速、嚴島各艦返回裡正角泊地,秋津洲、高千穗兩艦仍留在候角灣警戒圓頂半島的守軍[55]

4月7日晨,艦隊司令伊東祐亨率領松島、高千穗兩艦從勝知灣出發,前往接應第四魚雷艇隊及母艦近江丸。兩艦經台灣北部航行,10日抵達那霸,得知第四魚雷艇隊及母艦近江丸已經於3日出發。由於伊東身負公務,以及松島需要修理,兩艦停留到13日正午方才出發,經過蘇澳、基隆、淡水各地外海,16日返回馬公港。[56]

4月25日,因為一直沒有收到正式的停戰消息,伊東率領松島、高千穗出發,準備在南中國沿海巡航。途中伊東遇到日本駛來的運輸船奈良丸而返回勝知灣。回港後伊東才收到大本營的通報,此時中日已經簽訂和約。27日,伊東再次率領松島、高千穗兩艦前往廈門。29日13:30伊東收到征清大總督彰仁親王的命令,為了應對三國干涉,南方派遣艦隊除了魚雷艇隊以及母艦外,其他艦艇必須全部火速返回佐世保。伊東接報後立即返回勝知灣,30日下午率艦隊起航,5月5日返抵佐世保。[57]

馬關條約》簽訂後,清朝割讓台灣等予日本。台灣當地士紳組織義軍反對日本占領。為此日本調動軍隊決心武力占領台灣。同年5月22日,東鄉平八郎指揮浪速、高千穗兩艦從長崎出發,25日抵達淡水港外進行偵察。偵察結果顯示淡水港有清軍聚集,於是東鄉派高千穗獨自前往三貂角附近偵察,浪速則繼續在淡水附近偵察[58]。同樣是在5月22日,近衛師團7000名士兵分乘14艘運輸船從日占旅順出發,27日在沖繩島中城灣與駐台總督樺山資紀海軍大將搭乘的橫濱丸會合[59]。28日日落後日軍抵達淡水灣,此時收到東鄉的報告稱此處登陸不利[59]。樺山當即決定改變方向,從原定位置東南方的三貂角處登陸[60]。29日14:00首批日軍開始登陸,至31日登陸完畢[61]。同年6月2日15:00,松島、千代田、浪速、高千穗4艦於基隆外海集合,而當地清兵未能確定來者身份,故而炮台沒有射擊[62]。3日08:51-09:13,因看到登陸日軍從基隆東方高嶺前進,日艦發空炮聲援。大約同一時間,高千穗派出的偵察汽艇在八斗莊西北方海面受到銳字軍二營的襲擊,高千穗於是對該處清軍炮擊[62]。稍後社寮炮台開炮,10:15仙洞炮台也開始攻擊日艦;日艦遂還擊,10:50各艦停止炮擊,駛向深澳外海[62]。4日12:30常備艦隊與攻占了基隆的陸地部隊取得聯絡,開始着手基隆港的掃雷作業;6日17:00掃雷作業結束,日軍從此可以直接從基隆港進行運輸與補給[63]

自6月7日起,東鄉指揮浪速、高千穗兩艦在淡水外海進行牽制。日軍攻占台北後,東鄉下令兩艦的陸戰隊登陸。在與陸軍取得聯絡後,東鄉開始着手掃除港口的水雷及地雷,該項作業一直持續到10日方告結束。[64]

十年間戰時期

1898年(明治31年)3月21日,日本海軍制定了軍艦及魚雷艇類別表,將排水量3500噸以上、7000噸以下者列為二等巡洋艦[65]。根據這一規定,共有9艘軍艦劃入二等巡洋艦之列,高千穗也在其中[66][67]

1900年(明治33年),中國義和團運動興起,作為八國聯軍行動的一部分,8-10月間高千穗在廈門一帶巡邏。

1900-1901年間,日本方面將高千穗艦上的大中口徑舊式架退炮統一替換成阿姆斯特朗公司的6英寸(152公釐)速射火炮。

日俄戰爭

1903-1904年間,日本和俄國之間為了爭奪在朝鮮的權益而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此時高千穗因為已經比較老舊,而編列入第二艦隊第四戰隊,戰隊司令瓜生外吉海軍少將。

1904年2月8-9日間,日本海軍聯合艦隊主力對駐紮在旅順港(俄方稱亞瑟港)的俄國太平洋艦隊發動攻擊,日俄戰爭爆發。另一方面,瓜生的第4戰隊旗下各艦已經比較老舊,因此只是護送裝載着陸軍士兵的運輸船。8日早上,瓜生部隊與開戰前就駐紮在仁川港一個多月、負責監視港內俄艦的日艦千代田會合。瓜生決定由裝甲巡洋艦淺間引導,讓陸軍先行上岸;17:30第四戰隊進入仁川港內[68]。9日11:40,港內俄軍防護巡洋艦瓦良格號和炮艦高麗人號拔錨離港。12:20淺間開始對瓦良格號進行射擊,雙方開始交戰;高千穗因為在隊伍末尾,在戰鬥中採取了自由射擊的方式,輪番攻擊兩艘俄艦。大約20分鐘後,兩艘俄艦不支被迫撤回港內,後自爆棄艦[69]。高千穗在本次戰鬥中沒有受損記錄。

同年8月9日,俄國太平洋艦隊司令威廉·維特捷夫特海軍中將準備率領旅順分艦隊突圍。8月10日晚,駐紮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中文舊稱海參崴)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分艦隊出海前去接應[70]。14日,符拉迪沃斯托克分艦隊與日軍負責封鎖海峽的第2戰隊遭遇。得到消息通報的第4戰隊浪速、高千穗兩艦從釜山起航前來助戰,並接替第2戰隊攻擊已經身負重傷動力幾乎全失的裝甲巡洋艦留里克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Rurik (1892),使得第2戰隊4艘裝甲巡洋艦得以放手追擊北逃的另兩艘俄艦俄羅斯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Rossia格羅莫鮑伊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Gromoboi[71]。浪速、高千穗兩艦擊沉了留里克號,並打撈了落水者[72]

1905年5月27日,俄國第二太平洋艦隊司令齊諾維·羅傑斯特文斯基海軍中將率領艦隊北上時,遭遇聯合艦隊主力攔截。雙方的主力艦很快互相射擊,而與此同時,日軍輕型艦艇向俄軍輕型艦艇也發起了攻擊。此役高千穗依然配屬於第4戰隊,序列第二。15:38第四戰隊轉向以右舷對俄國巡洋艦射擊,這段時間前後高千穗舵機故障,脫隊進行修理[73]。16:50,俄軍主力艦為躲避日艦炮火而轉向,正好為巡洋艦編隊解圍[73]。18:20高千穗緊急修理後重返隊列。18:30第四戰隊圍攻俄國修理船勘察加號,隨後圍攻已經重創的蘇沃洛夫公爵號英語Russian battleship Knyaz Suvorov[73]。18:50由於夜色漸深第4戰隊脫離了戰鬥。當天高千穗中彈2發,舵機故障,煙囪損壞,乘員4人負傷[73]。次日(28日)09:30,第4戰隊參加了對俄軍殘存主力艦的最後圍攻[74]。17:50,第四戰隊及第二驅逐隊發現逃亡中的迪米特里·頓斯柯伊號英語Russian cruiser Dmitrii Donskoi,多艘日艦對其展開圍攻。迪米特里·頓斯柯伊號雖受重創仍頑強抵抗,29日早上在鬱陵島東南岸一帶沉沒[75]

後期至結局

1911年(明治44年),高千穗在橫須賀海軍工廠接受改裝,改造成為布雷艦。改裝過程中將艦上一門152毫米炮拆除以擴大空間,最多可以裝載200顆水雷[76]

1912年(大正元年)8月28日,日本海軍修改了艦艇分類,將高千穗劃入二等海防艦(7000噸以下)[77][78]。由於此時本艦已經顯得老舊,日本海軍將本艦改作海軍水雷學校的練習艦[79]

1914年,日本以英日同盟為理由,加入協約國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方面決定由加藤定吉海軍中將指揮佐世保第二艦隊,負責封鎖膠州灣[80]。此時已經成為海防艦的高千穗也作為布雷艦參加行動[80]。同年8月16日,日本海軍將高千穗編入第二艦隊[81]。由於此前高千穗已經改為預備艦,人員不足,因此日本方面從海防艦滿州日語満州 (通報艦)等艦上抽調人手加以補充[79]。這時候高千穗才在7月剛完成修理,鍋爐腐蝕嚴重[81],難以達到15節以上的航速[79]

同年9月6日,高千穗抵達戰區,用3天時間搜索膠州灣,切斷青島、上海、芝罘之間的海底電纜[81]。10月17日夜,高千穗正在青島外海從事任務,主要是為參加封鎖的日軍驅逐艦提供補充用的魚雷,因此艦上搭載有大量的魚雷[3]。當天19:00,風大浪急[82],德國魚雷艇S90奉命趁惡劣天氣企圖突破日本封鎖線前往上海[3]。10月18日00:15,S-90發現了「一艘兩桅單煙囪巡洋艦」[82],這正是慢速航行中的高千穗(8-10節)[3]。高千穗當時在第二艦隊東南方大公島外海警戒值班,搭載着驅逐艦補充用魚雷。因為處於警戒狀態,艦上燈火管制,甲板只有幾名水兵值班。S-90首輪發射的魚雷其中一枚命中高千穗中部,發生劇烈爆炸[82]。S-90逼近到300米再發射一枚魚雷,這次命中高千穗艦艉,從而引爆了艦上的補充用魚雷;爆炸的火光高達100多米,連20海里外的嶗山港也清晰可見[82]。S-90得手後立即撤退,但一塊直徑1米的碎片擊中了S-90艦艉操舵艙,煙囪、轉向舵、甲板多處受損[82]。高千穗全艦257人戰死,除了之前10人因其他原因離艦以外,艦上只有3人生還[4][83]。附近的第2水雷戰隊旗艦利根日語利根 (防護巡洋艦)、炮艦嵯峨日語嵯峨 (砲艦)前來救援,艦上戰死官兵的遺體由改裝炮艦朝鮮丸收容後運回佐世保[4]

同年10月29日,日本海軍將高千穗從軍艦中除籍[84],同時從艦艇類別表中刪除[85][86]

歷任艦長

下表系根據《日本海軍史》第9、10卷《將官履歷》,以及《官報》進行整理。

返航委員長

  • 河原要一 海軍少佐:1885年9月10日 - 1886年5月28日

艦長

  • 山崎景則 海軍大佐:1886年5月28日 - 1886年7月14日
  • 松村正命 海軍大佐:1886年7月14日 - 1888年4月26日
  • 磯邊包義 海軍大佐:1888年4月26日 - 1889年4月17日
  • 坪井航三 海軍大佐:1889年4月17日 - 1890年9月24日
  • 山本權兵衛 海軍大佐:1890年9月24日 - 1891年6月17日
  • 吉島辰寧 海軍大佐:1891年6月17日 - 1891年12月14日
  • 伊地知弘一 海軍大佐:1891年12月14日 - 1892年9月5日
  • 千住成貞 海軍大佐:1892年9月5日 - 1892年11月7日
  • 柴山矢八 海軍大佐:1893年4月20日 - 1893年12月20日
  • 尾形惟善 海軍大佐:1893年12月20日 - 1894年2月26日
  • 野村貞海軍大佐:1894年2月26日 - 1896年4月1日
  • 植村永孚 海軍大佐:1896年4月1日 - 1896年11月17日
  • 舟木錬太郎 海軍大佐:1896年11月17日 - 1898年3月11日
  • 早崎源吾 海軍大佐:1898年3月11日 - 1898年11月2日
  • 中尾雄 海軍大佐:1898年11月2日 - 1899年3月22日
  • 小田亨 海軍大佐:1899年3月22日 - 1900年6月7日
  • 武井久成 海軍大佐:1900年8月11日 - 1900年10月22日
  • 成田勝郎 海軍大佐:1902年3月13日 - 1902年5月31日
  • 梶川良吉 海軍大佐:1902年6月28日 - 1903年7月7日
  • 毛利一兵衛 海軍大佐:1903年7月7日 - 1905年6月14日
  • 西紳六郎 海軍大佐:1905年6月14日 - 1905年12月20日
  • 東伏見宮依仁親王 海軍大佐:1905年12月20日 - 1906年4月7日
  • 野間口兼雄 海軍大佐:1906年4月7日 - 1906年10月12日
  • 外波內藏吉 海軍大佐:1906年10月12日 - 1907年7月1日
  • 荒川規志 海軍大佐:1907年7月1日 - 1908年8月28日
  • 今井兼胤 海軍大佐:1908年8月28日 - 1908年12月23日
  • 中島市太郎 海軍大佐:1908年12月23日 - 1909年10月11日
  • 廣瀨順太郎 海軍大佐:1909年10月11日 - 1910年9月26日
  • (代理)伏見宮博恭王 海軍中佐:1910年9月26日 - 1910年12月1日
  • 真田鶴松 海軍大佐:不詳 - 1911年12月1日
  • 大島正毅 海軍大佐:1911年12月1日 - 1912年6月29日
  • 下平英太郎 海軍大佐:1912年6月29日 - 1912年12月1日
  • 武部岸郎 海軍大佐:1912年12月1日 - 1913年12月1日
  • 岡田三善 海軍大佐:1913年12月1日 - 1914年5月29日
  • 伊東祐保 海軍大佐:1914年5月29日 - 1914年10月18日戰死[87]

同級艦

注釋

  1. ^ Evans, Kaigun, p. 14.
  2. ^ 2.0 2.1 2.2 #幕末以降帝國軍艦寫真と史実第31コマ(原本34頁)『高千穂(たかちほ) 艦種巡洋艦 二檣(スクーナー) 艦名考山名に採る、高千穂峯は霧島山東嶽の古名なり(霧島の條參照)。艦歴明治17年3月英國安社に於て起工、同19年7月橫濱に來着。同27・8年戰役に從軍:同27年8月威海衛砲撃に、同9月黃海海戰に、同11月大連港及旅順港占領に參加。同28年2月威海衛總攻撃及同占領に、同3月澎湖島攻略に參加。同31年3月巡洋艦二等に列す。同37・8年戰役從軍(第四戰隊):同37年2月仁川沖海戰に、同8月蔚山沖海戰に參加。同38年5月日本海々戰に參加(艦長大佐毛利一兵衛)。大正6年海防艦二等に編入す。同3年乃至9年戰役に從軍:〃3年8月青島戰に參加(第二艦隊、艦長大佐伊藤祐保)、同3年10月膠州灣に於て敵水雷艇(S90號)の雷撃を受け爆沈す(艦長同前)。
    ―要目― 長300呎/幅46呎/喫水18呎7吋/排水量3,759噸/機關 橫置二聯成汽機2臺、雙螺旋、圓罐/馬力7,600/速力18.5/乗組人員357/船材 鋼(防禦甲板51粍)/兵裝 26拇克砲2/15栂克砲6/6聽ノルデン砲2/備砲14/發射管(水上)4/起工 明治17-3-22/進水 同18-5-16/竣工 同19-4/建造所 英國エルスウィック安社』
  3. ^ 3.0 3.1 3.2 3.3 #撃沈戦記II19-20頁『高千穂轟沈す』
  4. ^ 4.0 4.1 4.2 #撃沈戦記II21-22頁『勝利と敗北』
    (按,明治中後期日本海軍將作戰艦艇分為「軍艦(日語:軍艦)」和「魚雷艇(日語:水雷艇)」兩類,因此該處所稱「第一艘被擊沉的軍艦」乃指這種意義上的「軍艦」,而並非中文一般意義上的軍艦(軍用艦艇)。故此本處翻譯為「主要軍艦」。)
  5. ^ Brooke, Warships for Export page 58–60
  6. ^ #海軍軍備沿革,p. 9
  7. ^ #海軍軍備沿革,p. 11
  8. ^ Evans, Kaigun, p. 15.
  9. ^ Jentsura, Warships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陳悅,甲午海戰,p. 36
  11. ^ 11.0 11.1 Chesneau,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p. 226–227.
  12.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197番『◎軍艦浪速及高千穂命名ノ件 明治十七年三月二十七日(丙五九)今般英國ヘ新造注文セル二隻ノ軍艦ヲナニ及ヒ高千穂タカチホト命名ス 此旨爲心得相達候事』
  13.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49番『◎浪速艦及高千穂艦等級ノ件 明治十八年五月二十六日(丙二六)明治二十三年八月達三〇四號消滅浪速艦及高千穂艦々位二等ト相定ム此旨相達候事』
  14. ^ 明治19年7月7日官報第904號。國立國會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コマ3『○陸海軍事項(略)○軍艦發着 高千穂艦ハ去ル三日午前十一時橫濱港ニ着比叡艦ハ昨六日長崎港ヲ出發セリ(海軍省報告)』
  15. ^ #幕末以降帝國軍艦寫真と史実第239コマ(原本86頁)『明治一九-一一-二六|浪速、高千穂兩艦及び長浦|浪速|橫濱御乗艦』
  16. ^ 16.0 16.1 明治19年11月29日官報第1025號。國立國會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コマ1-2『○長浦行幸行啓次第 去ル二十六日ハ曩ニ仰出タサレシ通 皇后宮御同列ニテ午前七時三十分御出門相州長浦ヘ行幸午後六時過還幸在ラセラレタリ(略)午前十時十分浪速艦ニ乗御直ニ御發艦(略)午後二時五十分高千穂艦御乗艦直ニ御發艦鎮守府司令長官以下奉送艦船長等海上供奉其他敬禮式等總ヘテ御上陸ノ時ノ如シ 航海中高千穂艦長以下下士官以上ニ拝謁被仰付艦內御巡覧 午後四時二十分橫濱御箸艦直ニ御上陸船長等海上供奉各艦敬禮式等御乗艦ノ時ノ如シ/午後四時五十分橫濱御用邸御出門 常備小艦隊司令官以下奉送臨幸ノ時ノ如シ 午後五時橫濱御發車』
  17. ^ #幕末以降帝國軍艦寫真と史実第239コマ(原本86頁)『明治二三-三-二八|呉、佐世保、江田島、海陸軍聯合大演習|高千穂』
  18. ^ 明治23年4月18日官報第2037號。國立國會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コマ2-3『○宮廷録事』
  19. ^ #幕末以降帝國軍艦寫真と史実第239コマ(原本86頁)『明治二三-四-一八|神戸海軍観艦式』
  20. ^ #幕末以降帝國軍艦寫真と史実第239コマ(原本87頁)『明治二三-四-一八(年月日)|神戸沖(場所)|海軍艦兵式(名稱)|高千穂(御召艦)|一九(隻數)|三二,三二八(噸數)』
  21. ^ 明治23年4月19日官報第2038號。國立國會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コマ2『○御發輦御發輿 天皇陛下ハ昨十八日午前六時四十分御出門 皇后陛下ハ午前八時御出門御機嫌克ク京都御發輦御發輿アラセラレタリ/○御發艦 昨十八日海軍観兵式御行濟神戸港御發艦アラセラレタリ(昨十八日午後二時四十分神戸發電報)/○御箸越 皇后陛下昨十八日午後五時四十五分奈良御旅泊ヘ御箸アラセラレタリ』
  22. ^ 明治23年4月22日官報第2040號。國立國會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コマ1『○行幸御發箸 本月十九日ハ霧ノタメ小豆島御滯泊一昨二十日午後七時十分呉港御安箸二十一日午前御上陸遊ハサレタリ』
  23. ^ 明治23年4月23日官報第2041號。國立國會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コマ1『○行幸御發箸 一昨二十一日午前九時三十分呉港ヘ御上陸鎮守府ヘ臨御次ニ各所御巡覧アラセラレ昨二十二日午前江田島ニ向ヒ御發艦アラセラレタリ』
  24. ^ 24.0 24.1 24.2 明治23年4月29日官報第2046號。國立國會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コマ2『○行幸神戸御箸艦/○行啓/○京都御箸輦/○呉鎮守府臨御模様/○江田島行幸御模様』
  25. ^ 明治23年4月24日官報第2042號。國立國會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コマ2『○江田島御發艦 呉江田島御巡幸滯ナク濟セラレ本日午前九時御機嫌克ク江田島御發艦アラセラレタリ 昨二十三日午後二時二十五分廣島發電報』
  26. ^ 明治23年4月27日官報第2045號。國立國會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コマ6『○行幸佐世保御箸艦 昨二十五日午後五時五十分佐世保鎮守府ヘ御箸艦アラセラレタリ一昨二十六日東京府及橫濱市ヘ發送ノ官報附録再出/○行幸御發箸 今二十六日午後二時佐世保港御發艦明後二十八日午前神戸御箸ノ筈ナリ一昨二十六日佐世保發電報
  27.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49番『◎軍艦種別ノ件 明治二十三年八月二十三日(達三〇四) 橫須賀鎮守府所管軍艦浪速、扶桑、高雄、武藏、八重山、橋立、筑波、愛宕、天城ヲ第一種ト定メラレ水雷艇小高、第一水雷艇、第二水雷艇、第三水雷艇、第四水雷艇ヲ第二種ト定メラレ軍艦龍驤、迅鯨、淺間、干珠ヲ第三種ト定メラレ呉鎮守府所管軍艦金剛、比叡、大和、筑紫、摩耶、赤城、嚴島、千代田、天龍、鳳翔ヲ第一種ト定メラレ軍艦館山、石川ヲ第三種ト定メラレ佐世保鎮守府所管軍艦高千穂、葛城、磐城、松島、千鳥、大島、秋津洲、日進、海門、鳥海ヲ第一種ト定メラレ軍艦春日、満珠ヲ第三種ト定メラル』
  28. ^ Duus, The Japanese Conspiracy: The Oahu Sugar Strike of 1920, page. 82
  29. ^ #明治の海軍物語原本120-121頁
  30. ^ #明治の海軍物語原本122頁
  31. ^ #明治の海軍物語原本133頁
  32. ^ #旗連第24號C14120001500_旗連第24號 連合艦隊出征報告 第3回,原本p.697
  33. ^ 33.0 33.1 #旗連第24號C14120001500_旗連第24號 連合艦隊出征報告 第3回,原本p.698
  34. ^ #旗連第24號C14120001500_旗連第24號 連合艦隊出征報告 第3回,原本p.699
  35. ^ 35.0 35.1 #旗連第24號C14120001500_旗連第24號 連合艦隊出征報告 第3回,原本p.701
    按,日方文件均標註此島為「ベーカー島」。根據對比,應該就是查攸吟的著作里所稱的伯階島。
  36. ^ #旗連第24號C14120001500_旗連第24號 連合艦隊出征報告 第3回,原本p.705
  37. ^ 陳悅,甲午海戰,pp. 66-67
  38. ^ 陳悅,甲午海戰,p. 136
  39. ^ 39.0 39.1 陳悅,甲午海戰,p. 139
  40. ^ 陳悅,甲午海戰,p. 166
  41. ^ 陳悅,甲午海戰,p. 204
  42. ^ 42.0 42.1 陳悅,甲午海戰,p. 208
  43. ^ 陳悅,甲午海戰,p. 230
  44. ^ 44.0 44.1 陳悅,甲午海戰,pp. 232-233
  45. ^ 45.0 45.1 陳悅,甲午海戰,p. 235
  46. ^ 陳悅,甲午海戰,p. 277
  47. ^ #日清戦史6參謀本部,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第6巻,p. 39
  48. ^ #日清戦史6參謀本部,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第6巻,p. 40
  49. ^ 49.0 49.1 陳悅,甲午海戰,p. 436
  50. ^ 陳悅,甲午海戰,p. 446
  51. ^ #明治の海軍物語原本181頁
  52. ^ 攻臺戰紀:日清戰史 臺灣篇·第一章 佔領澎湖島,pp. 70-100, 410-411
  53. ^ 攻臺戰紀,p. 79
  54. ^ 54.0 54.1 54.2 攻臺戰紀,p. 80
  55. ^ 攻臺戰紀,pp. 88-89
  56. ^ 攻臺戰紀,p. 92
  57. ^ 攻臺戰紀,p. 93
  58. ^ 攻臺戰紀,p. 106
  59. ^ 59.0 59.1 #明治の海軍物語原本191頁
  60. ^ Davidson, The Island of Formosa, Past and Present, pp. 298-299
  61. ^ #明治の海軍物語原本192頁
  62. ^ 62.0 62.1 62.2 攻臺戰紀,p. 126
  63. ^ 攻臺戰紀,p. 134
  64. ^ 攻臺戰紀,p. 136
  65. ^ #達明治31年3月(1)pp.14-15『達第三十四號 海軍大臣ニ於テ別表ノ標準ニ據リ軍艦及水雷艇ノ類別及等級ヲ定メ若ハ其ノ變更ヲ行フコトヲ得セシメラル 明治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海軍大臣侯爵 西郷從道』
  66.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コマ50番『◎軍艦及水雷艇類別等級 明治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達三五)軍艦及水雷艇類別等級別紙ノ通定ム(別紙)』
  67. ^ #達明治31年3月(1)pp.16-17『達第三十五號 軍艦及水雷艇類別等級別紙ノ通定ム 明治三十一年三月二十一日 海軍大臣侯爵 西郷從道|軍艦|巡洋艦|二等|浪速 高千穂 嚴島 松島 橋立 吉野 高砂 笠置 千歳』
  68. ^ 查攸吟, pp. 167-169
  69. ^ 查攸吟, pp. 173-174
  70. ^ 查攸吟, p. 231
  71. ^ 查攸吟, p. 260
  72. ^ 查攸吟, p. 264
  73. ^ 73.0 73.1 73.2 73.3 #日本海大海戦史,原本146頁
  74. ^ #日本海大海戦史,原本208頁
  75. ^ #日本海大海戦史,原本205頁
  76. ^ Chesneau, 1979, pp. 226-227
  77. ^ #達大正元年8月p.32『達第十一號 艦艇類別標準別表ノ通改正セラル 大正元年八月二十八日 海軍大臣男爵 斎藤實(別表)』
  78. ^ #達大正元年8月pp.33-34『達第十二號 艦艇類別等級別表ノ通改正ス 大正元年八月二十八日 海軍大臣男爵 斎藤實(別表)|軍艦|海防艦|沖島、見島、高千穂、嚴島、橋立、千代田、秋津洲、鈴谷、満州、豊橋、韓崎、葛城、大和、武藏、松江|』
  79. ^ 79.0 79.1 79.2 #撃沈戦記II16頁
  80. ^ 80.0 80.1 章騫,無畏之海,p. 95
  81. ^ 81.0 81.1 81.2 章騫,無畏之海,p. 96
  82. ^ 82.0 82.1 82.2 82.3 82.4 章騫,無畏之海,p. 98
  83. ^ #高千穂葬儀一件(1)p.43『軍艦高千穂戰死者名簿(兵曹長以下)合計弐百五拾七人)』
  84. ^ #達大正3年10月p.35『達第百五十八號 橫須賀鎮守府在籍 軍艦 高千穂 右帝國軍艦籍ヨリ除カル|佐世保鎮守府在籍 驅逐艦 白妙 右帝國驅逐艦籍ヨリ除カル 大正三年十月二十九日 海軍大臣 八代六郎』
  85. ^ #海軍制度沿革(巻8、1940)p.57『大正三年十月二十九日(達一五九)艦艇類別等級別表中「高千穂」及「白妙」ヲ削ル』
  86. ^ #達大正3年10月p.35『達第百五十九號 艦艇類別等級別表中「高千穂」及「白妙」ヲ削ル 大正三年十月二十九日 海軍大臣 八代六郎』
  87. ^ 大正3年10月27日(火)海軍公報号外 p.41. 亞洲歷史資料中心 (日語). 

參考文獻

  • 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第7巻、第9巻、第10巻、第一法規出版、1995年。
  • 呉市海事歴史科學館編『日本海軍艦艇寫真集・巡洋艦』 ダイヤモンド社、2005年。
  • 永井喜之・木俁滋郎. 第1部 第一次世界大戦/1. 日本巡洋艦「高千穂」. 新戦史シリーズ撃沈戦記・PARTⅡ. 朝日ソノラマ. 1988年10月. ISBN 4-257-17223-1. 
  • 雑誌「丸」編集部『寫真 日本の軍艦 第5巻 重巡I』(光人社、1989年) ISBN 4-7698-0455-5
  • 『官報』
  •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公式)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 明治31年 達 完/3月(1). Ref.C12070040500. 
    • 明治38年 達 完/6月. Ref.C12070053000. 
    • 大正元年 達 完/8月. Ref.C12070064400. 
    • 大正3年 達 完/10月. Ref.C12070068000. 
    • 日露役旅順陥落迄の両国艦船勢力並亡失表(明治37年). Ref.C14120009500. 
    • 高千穂葬儀一件(1). Ref.C08020384400. 
    • 高千穂葬儀一件(2). Ref.C08020384500. 
    • 高千穂葬儀一件(3). Ref.C08020384600. 
    • 連合艦隊出征報告(日清戦争)第1回~15回上 旗連第24号 連合艦隊出征報告 第3回. Ref.C14120001500. 
  • 日本參謀本部 原著;許佩賢 譯. 攻臺戰紀:日清戰史 臺灣篇·第一章 佔領澎湖島(《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戰史》第八編35章翻譯). 遠流. 1995-12-15. 

相關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