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英式英文Hyperlipidaemia)又稱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俗稱血脂過高高血脂,是指涉及血液任何或所有脂類以及又或脂蛋白異常升高水平的情況[1],是血脂異常(Dyslipidemia)最常見的形式(其中包括任何異常脂質水平)。脂質(脂溶性分子)由 載脂蛋白運送。 載脂蛋白密度及結構類型決定該載脂蛋白如何對代謝產生影響。血中脂質(Lipid)主要的成分有膽固醇(cholesterol; CE)、三酸甘油酯(triglyceride; TG)與含磷脂類(phospholipid),因不溶於水,必須先與載脂蛋白AІ、載脂蛋白B100結合成可溶性的脂蛋白(Lipoprotein)才可運行於血液中,輸送到全身各部位。高密度脂蛋白(HDL-C)可以移除血液中多的膽固醇,而低密度脂蛋白(LDL-C)含有大量膽固醇,容易造成動脈粥樣硬化[2][3]

高脂血症
(Hyperlipidemia)
一個4毫升樣品的高脂血,無離心靜置四小時後,其脂質分離至管上半部(樣品在EDTA真空採血管中)
類型血脂異常代謝疾病
分類和外部資源
醫學專科心血管
ICD-115C80
ICD-10E78
ICD-9-CM272.0-272.4
DiseasesDB6255
MeSHD006949
Orphanet181422、​181422
[編輯此條目的維基數據]

脂蛋白依其組成及密度之不同可分為五類:乳糜微粒(chylomicron; CM)、極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中密度脂蛋白(intermediate density lipoprotein; IDL)、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2][3]

高脂血症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亞型」。原發性高脂血症通常來自於遺傳原因(例如在受體蛋白中的突變),而繼發性高脂血症的產生是由於其它的原因,如糖尿病。脂質和脂蛋白異常是在一般人群較常見的,並且被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一個改變的危險因素、起於動脈粥樣硬化對它們發生影響。此外,某些形式的高脂血症可能誘發急性胰腺炎英語Acute pancreatitis[2]

病原學/病因學

流行病學

病生理學

組織病理學

病史詢問與理學檢查

測量與評估手段

分類

家族性(原發性)

高脂血症的弗雷德里克森分類法
高脂蛋白血症 OMIM 同義詞 缺陷 增加的脂蛋白 主要症狀 治療 血清外觀 預估的流行程度
I 型 a 238600 Buerger-Gruetz綜合徵或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脂蛋白酯酶 (LPL)減少 乳糜微粒 急性胰腺炎, 視網膜脂血症, 皮膚出現黃色瘤, 肝脾腫大 飲食控制 頂層奶油狀 1/1,000,000[4]
b 207750 家族性載脂蛋白CII缺乏症 載脂蛋白CII減少
c 118830 血液中的脂蛋白酯酶抑制劑
II 型 a 143890 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數量不足 低密度脂蛋白 黃色瘤, 老年環, 肌腱黃色瘤 膽汁螯合劑, 他汀煙酸 澄清 雜合子幾率為1/500
b 144250 家族性混合型高脂血症 低密度脂蛋白受體減少和載脂蛋白B100增加 低密度脂蛋白極低密度脂蛋白 他汀類, 煙酸, 貝特類 澄清 1/100
III 型 107741 家族性異常β脂蛋白血症 Defect in Apo E 2 synthesis IDL 結節性黃瘤,發疹性黃瘤,掌黃瘤 貝特類藥物, 他汀類藥物 渾濁 1/10,000[5]
IV 型 144600 家族性高甘油三酯血症 VLDL生成增加並且清除率減低 VLDL 高水平時會導致胰腺炎 貝特類, 煙酸, 他汀類 渾濁 1/100
V 型 144650 VLDL生成增加並且LPL減少 VLDL和乳糜顆粒 煙酸, 貝特類 頂層奶油狀和底層渾濁
 
不同類型家族性高脂蛋白血症的相對流行程度[6]

高脂蛋白血症Ⅰ型

高脂蛋白血症II型

IIa型
IIb型

高脂蛋白血症Ⅲ型

高脂蛋白血症Ⅳ型

高脂蛋白血症V型

未分類的家族型

後天性(繼發性)

後天性的高脂血症(也稱為繼發性"異常脂蛋白血症"(dyslipoproteinemia))常常摹擬原發性高脂血症的形式,並且可以具有相似的結果。[7]

治療/處置

人體內各組織細胞都含有豐富的膽固醇,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膽固醇的功能如構成人體細胞膜的重要成分,是固醇類荷爾蒙、維生素D及膽汁的最主要原料。 因此,降低血脂肪〈特別是第Ⅱ型)首先應重視飲食療法,減少膽固醇食物(如蛋黃、動物內臟、海鮮類)之攝取,多攝取含不飽和性脂肪酸之食物(植物油如橄欖油或葵花子油等);另外,維持標準體重、避免吸菸及喝酒、養成良好運動習慣,對降血脂也有助益[2][3]。已有很多證據發現植物中的植固醇及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有益下降總膽固醇 .[8]

抗高血脂藥物(antihyperlipidemic drugs)之治療機轉主要分為以下三大點: 1. 降低體內合成總膽固醇。 2. 加速分解脂蛋白與促進排除膽固醇。 3. 增加HDL含量與抑制膽固醇吸收。

降血脂藥物可依不同機轉分為以下七大類: [2][3][9][10]

第一類:降低膽固醇的生合成—Statins類:HMG-CoA還原酶抑制劑,例如:Atorvastatin(Lipitor® )、Lovastatin(Mevacor® )。

第二類:阻擋NPC1L1運送蛋白的作用,從而干擾膽固醇與脂質在腸道的吸收,當服藥者對Statins沒有治療作用或產生過敏反應時給予:Ezetimibe (Ezetrol® ); Orlistat(Xenical®;羅氏鮮® ;俗名:讓你酷);β-Sitosterol 。

第三類:抑制PCSK9酶在LDL接收器上的分解作用,從而增加LDL接收器的數量並加速LDL在血清中的排除,例如:Evolocumab(Repatha® )。

第四類:Nicotinic acid(Niacin;菸鹼酸;Vit.B3);Acipimox (Olbetam®)--為維生素B3製劑,大劑量可抑制脂肪組織之脂肪分解作用(lipolysis),降低血漿及肝臟中的脂肪酸濃度,減少肝臟三酸甘油酯及VLDL之合成與分泌,間接降低血中LDL量;又可增加HDL的濃度,加速組織排除膽固醇。

第五類:促進膽固醇的排除—膽酸結合樹脂,例如:Cholestyramine(Questran® )。

第六類:加速低密度脂蛋白的分解,例如:Gemfibrozil (Lopid®)—纖維酸(Fibrates) 類藥物--Fenofibrate(Tricor® ); Clofibrate。

第七類:其他:Probucol (Lurselle® )--促進周邊組織合成apoprotein E(apoE),並將LDL移向肝臟代謝 。

鑑別診斷

預後/疾病進展狀況

併發症

參見

註釋

  1. ^ thefreedictionary.com > hyperlipidemi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iting:*Dorland's Medical Dictionary for Health Consumers. 2007 by Saunders, an imprint of Elsevier *The American Heritage Medical Dictionary. 2007, 2004 by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2. ^ 2.0 2.1 2.2 2.3 2.4 Katzung and Trevor. 35. Agents used in Dyslipidemia 13th ed. San Francisco: McGraw Hill. 2015. ISBN 9781259252907. 
  3. ^ 3.0 3.1 3.2 3.3 蔡秋帆、湯念湖、王耀宏合著. 藥理學 2014. 新文京開發有限公司. 2014. 
  4. ^ Hyperlipoproteinemia, Type I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2-03-27. from Centre for Arab Genomic Studies. Retrieved July 2011. Citing: "About 1:1,000,000 people are affected with Hyperlipoproteinemia type I worldwide with a higher prevalence in some regions of Canada."
  5. ^ Fung, M.; Hill, J.; Cook, D.; Frohlich, J. Case series of type III hyperlipoproteinemia in children. Case Reports. 2011, 2011: bcr0220113895. doi:10.1136/bcr.02.2011.3895. 
  6. ^ New Product Bulletin on Crestor® (rosuvastatin)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9-27.
  7. ^ Chait A, Brunzell JD. Acquired hyperlipidemia (secondary dyslipoproteinemias). Endocrinol. Metab. Clin. North Am. June 1990, 19 (2): 259–78. PMID 2192873. 
  8. ^ Thompson, GR. Management of dyslipidaemia. Heart (British Cardiac Society). 2004, 90 (8): 949–55. PMC 1768388 . PMID 15253984. doi:10.1136/hrt.2003.021287. 
  9. ^ Mattar M, Obeid O. Fish oil and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riglyceridemia. Nutr Health. 2009;20(1):41-9.
  10. ^ Michos, Erin D.; McEvoy, John W.; Blumenthal, Roger S. Lipid Management for the Prevention of 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19-10-17, 381 (16): 1557–1567 [2019-12-22]. ISSN 0028-4793. doi:10.1056/NEJMra180693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12). 

外部連結